如何看待高鹗续写的《红楼梦》?高鹗续写的红楼梦,结局如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如何看待高鹗续写的《红楼梦》

高鹗是持审慎态度去续写后四十回的,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时的高鹗怀着对曹雪芹的敬意从前八十回透露出来的一些线索来推测着后面的结局,可能不一定完全遵照原著,但猜测本身就有可能不能完全遵照作者的原意。除了曹雪芹本人外,后人也不可能站出来说,自己的理解就是曹雪芹的原意。高鹗能用他的见解他的学识他掌握的资料去理解曹雪芹刻画出来的人物和结局,已是相当不易。

百十年来,也没出现过能代替高鹗的续本。高鹗作为《红楼梦》 的爱好者,是绝不会去做无益于曹雪芹的事的,他的安排自有他的想法。《红楼梦》的结尾,不得不说会让人产生一种深深的荒凉萧条的感觉,看到大观园中只剩下李纨、探春、惜春,落寞孤单,再后来大家一起给宝玉办婚礼,黛玉孤独死去,更令人扼腕叹息,人情冷暖至此,如果真让故事演绎下去,谁知道以后还会有多少凄惨的事情发生呢? 

曹雪芹没有写完的文字,有可能是现实残酷到他自己不忍写,后人也不忍观的地步。所以高鹗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他在尽量保证悲剧结局的同时,又不忍心违背大众的意愿,在结尾加了一道 “光环”,这是高鹗的良苦用心。

当然,不得不承认高鄂的续书和前八十回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毕竟《红楼梦》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就的,任何人都应该理性地对待后续者,不能以作者的文笔去要求续书作者的文笔,因为续写比自己写难多了。平心而论,高鹗补的四十回,虽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也确然有不可埋没的好处。他写司棋之死,写鸳鸯之死,写妙玉的遭劫,写凤姐的死,写袭人的嫁,都是很有精采的小品文字,最可注意的是这些人都写作悲剧的下场。

还有那最重要的“木石前盟”一件公案,高鹗居然忍心害理地教黛玉病死,教宝玉出家,作一个大悲剧的结束,打破中国小说的团圆迷信。这一点悲剧的眼光,不能不令人佩服……

高鹗打倒了后来无数的团圆《红楼梦》,替中国文学保存了一部有悲剧下场的小说!

高鹗续写的红楼梦,结局如何

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具体结局如下:

1、宝钗:宝钗和宝玉结合后怀有一子,名贾桂,寓意为‘兰桂齐芳’独守空房,抚养儿子。

2、宝玉:出家做了和尚。

3、黛玉:在宝玉宝钗的新婚夜焚诗稿,断痴情,呕血身亡。

4、元春:出场已是宫妃,又被贤德妃,后因中年发福痰疾去世,终年43岁。

5、贾探春:远嫁他乡。

6、贾迎春:因父亲贾赦欠了孙家5000两银子,而被父亲嫁到孙家,被中山狼孙绍祖蹂躏致死。

7、贾惜春:贾府破败后出家,在栊翠庵修行。

8、巧姐:被舅舅王仁和哥哥贾环卖给藩王做婢女,被刘姥姥搭救,后来嫁了板儿。

9、史湘云:嫁给了卫若兰,但是卫若兰病逝,史湘云年轻守寡。

10、王熙凤:贾府抄家,王熙凤有几项罪名,在家里地位一落千丈,被婆婆和小妾侮辱,平时要强,但是身体有病,后来积劳成疾而死。

11、李纨:一个槁木死灰的年轻寡妇,守着儿子贾兰,希望贾兰出人头地,后来封了诰命。

12、妙玉:贾府败落被人趁火打劫,用迷香奸污,劫持去,下落不明。

13、香菱:在金桂死后被扶正。

扩展资料: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

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本科-红楼梦

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和原版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其实和原版是有很大差距的,毕竟高鹗和曹雪芹的文学功底有差距,甚至两人对于这本书的看法也是不同的,因此也就导致了在书中呈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红楼梦》这本书前期曹雪芹编写的部分可以说是精美绝伦,每个用词用句都是非常考究的,对于人物的描写也是非常细致的,无不透露出这本书的用心,这都是曹雪芹对于自己作品的巧妙构思。而高鹗作为续写者,文笔自然和曹雪芹不同,因此很多写作的水平方面一看就看出了用词的粗糙。高鹗作为一个晚辈,虽然也是有才华的,但是他的文字运用终归没有曹雪芹那么细节的精妙,很多地方透露出用词的贫瘠。而且这本书一开始也是写下了很多的伏笔的,通过每个人物的判词,就可以大致窥探人物得一生。然而高鹗续写部分,被不少研究红学的人指出与判词不同,或者就是高鹗写的部分可能与曹雪芹原本设想的不一样,因此造成了文本上的不衔接。毕竟两个人毕竟不是一个人的思维,各自都有各自的看法,高鹗可能就认为自己写的结局和故事是忠实原著的,可是不少读者认为这都是高鹗续写的败笔。而且因为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经过的人生也不同,所以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思维也不一样。很多人觉得曹雪芹是在写映射自己的故事,所以更加多的深情实感,在前期的作品中更加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而高鹗续写的仿佛就是曹雪芹的人生,高鹗没有经历过,也写不出那种参与感和融入感,大家都仿佛这个故事的看客。无法真正代入自己。这也是原作和续写的一个很大不同。

高鹗是否真的续写了《红楼梦》

主流是承认高鹗所续的,因为曹雪芹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之后书稿被盗,再次完成前80回后抑郁而死,高鹗续写了剩下的40回。
尽管续本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显然不如曹雪芹所著前80回,但其最大贡献在于能遵循曹雪芹隐喻暗示的线索,大体完成全书的悲剧构思,使故事首尾完整,因而使《红楼梦》得以迅速广泛地流传开来。对于一些重要情节的处理,如贾府日渐衰败,大祸迭起而导致锦衣军的查抄,黛死钗嫁、宝玉出家以完成爱情故事的悲剧结局等,都能体察原作的艺术用心,与前书有所呼应,气氛也较一致,并具有一定感染力量。
但续书存在严重缺陷,根本之点是背离了曹雪芹原著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原著,反映出他们无论在思想认识、艺术才能还是审美情趣上,都与曹雪芹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尽管如此,这种续书与同时代的其他各种《红楼梦》续书相比,显然胜过一筹。它得以随曹著前80回而广泛流传,不是偶然的。
据1791年萃文书屋的活字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序言,落款处写:“乾隆辛亥冬至后五日,铁岭高鹗叙并书”;咸丰辛酉重刊《红香馆诗草》序言的落款写:“甲戌之秋八月既望,铁岭高鹗序”。另外《兰墅砚香词》自题:“奉天高鹗著”。而在其逝世后,其学生增龄对他很惋惜,并将其遗著出版,亲写一序,云:“兰墅夫子,铁岭汉军人也。由乙卯进士,历官给谏誊满京华。而家贫官冷,两袖清风。故著如林,未遑问世,竟赍志以终??。”这应该能说明是高鹗续了红楼梦的后40回。

《红楼梦》和高鹗有哪些故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