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指的是什么图片(大便形状、颜色发生改变,是身体五脏六腑发出的什么信号应该如何调理身体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大便形状、颜色发生改变,是身体五脏六腑发出的什么信号应该如何调理身体

大便是我们人体排出的废物残渣,我们吃进去的东西经过了一系列的消化,剩下消化不掉的残留物,就变成粪便排出体外。所以大便的形状颜色发生改变,主要是反映的我们体内胃肠道,消化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大便的形状可以反映关于肠道蠕动的一些情况。有的人几天不排一次大便,常常便秘,大便又干又硬,甚至成一个一个的小块块,说明肠蠕动慢,便秘,缺乏膳食纤维,可以从饮食上注意调整,多补充水分和水果蔬菜。

大便的颜色可以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改变。生理性的是我们吃的食物里面的色素,比如有的人吃了很多红心火龙果,结果发现自己的大便变成红色了,这就是火龙果的色素在作怪。

而病理性的大便颜色的改变,比如说出现了黑便,很可能是伴随有消化道的出血。而大便排出后伴随有鲜血,则有可能是痔疮或者肛裂导致的。

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比如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原来好好的,却忽然不成型了,甚至颜色变成发白的陶土色或者突然出现黑便,我们需要看看是不是身体肝脏和肠道出了问题,最好可以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中医里有五脏六腑,为什么没有脑

中医是无“脑”的中医吗?

金栋按:中医理论认为,脑为奇恒之腑之一。脑,又名髓海,深藏于头部,居颅腔之中。其外为头面,内为脑髓,是精髓和神明汇集发明之处,又称为元神之府。如《素问·五藏生成篇》说:“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李时珍《本草纲目·辛夷》条下说:“脑为元神之府。”脑具有主宰生命活动,主司精神运动和感觉运动等多种功能,如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皆是其功能的具体体现。如此说来,中医怎么会没有“脑”,怎么会是无“脑”的中医?!但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医是无“脑”的中医呢?

说中医无“脑”,是因为在《内经》《难经》中将脑的功能分属于五脏而总统于心之故,所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灵枢·邪客》)是也。为什么要分属于五脏?因五脏附会五行推演之结果。

为什么五脏要附会五行去推演?

因《内经》《难经》的成书年代正是五行说极盛的时期——汉代。在封建社会,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而汉代是官家统治哲学,故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思想上、宗教上、学术上等,没有不套用这套形式的。五脏之形质,虽源于古代粗浅的解剖知识,但中医五脏之“五”数,是附会五行、套用五行之“五”推演之结果。东汉官典《白虎通·性情》说:“人本含六律五行之气而生, 故内有五藏六府。五藏者,何也?谓肝、心、肺、肾、脾也。”隋·萧吉《五行大义》说:“藏则有五,禀自五行。”故中医之脑,当在五脏中求之。如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灵枢·本脏》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

《灵枢·卫气》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

《灵枢·九针论》说:“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神藏精、志也。”

《灵枢·本神》说:“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

神、魂、魄、意、志,此等皆是中医之脑的功能,与五脏何干?乃五脏附五行推演之结果。

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天元纪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这些情志变化,与五脏何干?乃五脏附会五行之推演。

由上可知,以解剖而言,中医并非无脑,中医是有脑的,《内经》谓之奇恒之府,如《素问·五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名曰奇恒之府。”而脑之功能,只不过分属于五脏而总统于心。为何分属于五脏?为了附会五行之推演。为何要总统于心?因“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灵枢·邪客》)之故!

脑之功能分属于五脏,如肾藏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若肾精充足,则骨骼强劲,脑髓得养,精神焕发,思维敏捷,反应灵敏,记忆正常,意识正常等。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调理气机,主谋虑。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这是大脑的功能,而中医分属于肝脏。余脏准此,以类推可知。

哪五味对应哪五脏

哪五味对应哪五脏

酸对应肝脏、苦对应心脏、甜对应脾脏、辣对应肺脏、咸对应肾脏。

五味是指:酸、甜、苦、辣、咸。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

五种味道既是五脏的主要营养根源又能对其相对应的五脏进行条件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合理搭配使用五味,能让脏腑、气血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滋养作用,有利于身体机能能够健康的运行。

酸味太多容易伤及肝脏,如果食用过度会促使肝气流失,主要表现为胃泛酸等症状。苦味太多容易伤心,如果食用过度会促使心火旺盛,主要表现为心慌、失眠梦多等症状。

甜味太多容易伤脾,如果食用过度会导致形成痰湿体制,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肿瘤等多种疾病。辣味太多容易伤肺,如果食用过度会促使肺气宣发太快,引发气机耗散,其主要表现为胃灼热等疾病。

咸味太多容易伤肾,如果食用过度会促使肾阳亏虚,主要表现为腰疼、生殖能力降低等疾病。

建议各种口味的食物都应适当吃一些,别偏向其中任何一种味道,达到五行平衡。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五脏有病,“手”先知,观察手的变化,五脏疾病早知道,具体指的是什么

中医讲,有诸内必行于诸外。

双手,堪称是生命的“第二张脸”。

小小的一对手掌,会“泄露”身体健康的“秘密”。

尤其是五脏的健康,一旦出现病变,手上会先出现“异常”,切莫忽视!

五脏有病,“手”先知,出现5大异常,及时检查,切莫拖延

异常一:大鱼际缺乏弹性——警惕心脏病

人的双手,最饱满的地方,就是大鱼际,应是最饱满,最有弹性的。

一旦大鱼际缺乏弹性,需警惕心脏疾病,切莫忽视。

用拇指按压此处,然后松手,看它的状态,若松松散散,回弹慢,代表心血循环系统功能下降,特别需要注意心脏的保养了。

异常二:手掌发红——警惕肝脏疾病

健康人的手掌颜色,应该是淡粉红色,并且比较均匀。

手掌出现红点,或发红,用手指按压后,会变成白色,几秒后可恢复原状。

此时,很可能出现了“肝掌”,肝功能出问题了。

当慢性肝炎者,恶化成肝硬化之后,十分容易出现肝掌,一定要及时检查。

异常三:手心发黄——警惕脾胃疾病

手心位置,是中焦的显示区,中焦是食道、胃、肝、胆等所在的位置。

如果手掌心发黄,说明脾胃出现了问题,需注意养护。

异常四:手指末端粗大——警惕肺部疾病

手指末端粗大,医学上称之为“杵状指”。

杵状指,也叫鼓棰指,表现为手指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

末端指节明显增宽增厚,指甲从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使指端背面的皮肤与指甲所构成的基底角等于或大于180°

杵状指的出现,说明身体末端缺氧严重,此时肺多半已病变不轻,许多肺部肿瘤和慢性脓毒性疾病、肺内分流都可引起杵状指。

异常五:小拇指指甲苍白——警惕肾脏疾病

小拇指,对应肾器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