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和诸葛亮都是同时配享武庙和文庙的人,对比一下哪个人更牛?如何评价三国后期的杜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杜预和诸葛亮都是同时配享武庙和文庙的人,对比一下哪个人更牛

两个人都同样的优秀,只是做事风格不一样,杜预专注于研修名言经典,而诸葛亮善于观天势晓地理,诸葛亮最专长的是读心术也就是现在的心理学。据历史资料记载杜预只是协作参战也就是所谓说的参谋军师,,而诸葛亮注重的是指挥权,一生之中堪称完美,唯一不足的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而败在了天上,那一把火没能烧起来而最终忧郁而死,据野史传颂那一场雨下的是“血雨”这只是传文但是那件事影响肯定很大,不过从各个方面来说,诸葛亮都是一个杰出的人才,几乎是历史界少有的政治,军事,文学杰出人才而杜预只是先进的学者,对编书篆字独有研究,两个人就不是一个领域的人,从功绩上个有千秋,从思想上诸葛亮要略胜一筹,文学上杜预略胜一筹,政治上不相上下,军事上诸葛亮略胜一筹,从天文地理上诸葛亮略胜一筹,如果综合能力比较,我认为诸葛亮牛!朋友们咋认为呢?欢迎朋友们热烈讨论!

如何评价三国后期的杜预

杜预是一个应该算是较全面的儒将,除了不会武艺,治国安民、眼光谋略和领兵能力都是一流的。

治国安民能力方面,从他任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长期担任度支尚书(现在财政部部长)等经历看可以达到钟繇的水平。这方面可以打个85分

从谋略上看,从他主张的对东吴策略中看应该差不多能达到荀攸、田丰等人的水平。打92分。

从领兵能力看,能达到张辽、李典等五虎将的水平,要知道杜预可是被列为“七十二位名将”之一,领兵能力也是被充分认可的。打90分。

从武力上看,只能与郭嘉这种比比了,史书上说他连骑马都不会,射箭的技术也很糟糕。打20分。

如何评价西晋时期的杜预

杜预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才,在统一东吴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尽管不会武艺,连骑马都不精,但他善于谋划,把握时机,在消灭东吴过程中,晋军基本上都是按照他的战略思路进行的。所以杜预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

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魏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杜预虽然生长在官宦人家,但从小就喜欢博览群书,勤于著述,对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和工程等学科都有研究。人们就给他起个“杜武库”的绰号,称赞他博学多才。

杜预的祖父杜畿,是魏尚书仆射。杜预的父亲、幽州刺史杜恕由于和司马懿不和,被幽禁至死,所以杜预长久不得提拔。司马师死后,司马昭嗣位,杜预娶司马懿的女儿高陆公主为妻,杜预这才成了司马昭的幕僚。不久当上尚书郎,并继承了祖父的爵位丰乐亭侯。在职四年,转为参相府军事。杜预博学多所通晓,明于国家兴废之道,常说:“立德我可能做不到,立功立言还是可以做到的”。邓艾、钟会伐蜀时,杜预为镇西长史。钟会谋反后,钟会的属僚官佐大都被杀或流放,只有杜预靠自己的智慧得免于灾祸,增加封邑一千一百五十户。

杜预与车骑将军贾充等制定律令,完成后,杜预为律令作了注解,并向皇帝做了汇报,皇帝对此很满意。下诏将此律令与注解颁布于天下。泰始年间(265~274),杜预任河南尹。认为京师是教化天下的基点,凡施政行文,推行大政方针应该由京师由近到远辐射。为此,杜预受诏命制定了升降赏罚官吏的考核条例,发布政令、推广教化等。

泰始六年(270年)年初,匈奴侵扰陇右(今甘肃全境和新疆大部)。皇帝以杜预为安西军司,晋武帝司马炎任命石鉴为安西将军。杜预为安西军司、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车将军。司隶校尉石鉴因为与杜预因有宿怨,素不对付。石鉴官报私仇,让杜预只带三百士兵、百匹战骑的出击。杜预识破石鉴的阴谋,不肯去送死。他顶撞石鉴:现在不适合孤军深入,与鲜卑人作战。要紧的是加紧粮草供应、增加兵源给养,春天草盛时在开战不迟。因而陈述了“五不可、四不须”的意见。

石鉴大怒,上奏弹劾杜预,谎称杜预擅自修饰城门官舍,截留军需物资,致使军队困乏,贻误军机等“罪行”。朝廷将杜预押送廷尉治罪。好在杜预娶妻公主,符合刑法中八种减刑的条件,判定以褫夺侯爵赎罪。没有想到,陇右的战事发展状况与杜预分析策划的完全一样。石鉴在战斗中,被匈奴人打得惨败,事实证明杜预的意见是正确的。所以,朝廷上下都佩服杜预有筹划策略的才能。

泰始七年(271年)十一月,居住在山西地区的匈奴人在酋帅刘猛的带领下武装暴动。占领并州(晋阳、今太原)西部及河东、平阳一带。皇帝启用杜预以散侯的身份在宫中出谋划策,不久又拜为度支尚书。杜预上奏,主张“立籍田、建安边,论处军国之要”。杜预等人设计制作排灌机械,修建兴常平仓,“定谷价,计盐运,订考课”等制度。他总共提出了利国安民的建议有五十多条,都被皇帝采纳。石鉴从军中回京师,报功不实,被杜预揭发,因二人互相仇恨,相互争吵,两人都免了官。几年之后,杜预再拜为度支尚书。

杜预以为时历有差错,与日晷度不合,建议修了《二元乾度历》推行于世。杜预又以孟津渡口不安全,渡船常有翻没的危险,请求在富平津建桥。朝中很多人反对,认为殷和周的都城都靠近孟津,历代圣贤都不曾在此建桥,必然有不可建桥的道理。杜预主持修建的桥建成后,晋武帝司马炎带着百官到桥边举行宴会,对杜预祝酒说:“不是你,此桥是建不成的”。杜预答:“那是陛下英明,杜预等不过是施展微小的技能罢了”。咸宁四年(278)秋,大雨、蝗灾相继,杜预上疏救灾方案。杜预在宫中七年,斟酌处理国家大事,不可胜数,受到朝野的赞美,由此称其为“杜武库”。这些事记载于《食货志》。

晋武帝司马炎秘密制订了灭吴计划,朝廷中的一些实力派人物贾充、荀勖等持不同意见,只有杜预、羊祜、张华与武帝意见相合。咸宁四年(278年),司马炎想让羊祜带病出征,没有想到羊祜不久就去世了。羊祜病重时,推荐杜预代替自己的职务。晋武帝任命杜预为征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赐给追锋车、第二驸马。杜预到任后,修缮甲兵,选拔一支精锐军队,袭击并大破吴国西陵督张政的军队。张政是吴国名将,很有军事才能,占据要害地方,由于没有把失败受损的实情报告给吴主孙皓。杜预便利用“离间计”,向晋廷上表,把俘获的吴军归还给东吴,逼迫孙皓换将。孙皓果然大怒,把张政召回东吴。派武昌监刘宪代替张政。所以杜预大军临吴境时,吴国因将帅变换,军队混乱。

杜预安排妥当以后,请示伐吴的时间。武帝答复待明年大举伐吴,杜预认为:“吴贼已穷于计谋,力不能东西两全,必先护上流,尽力保住夏口以东,以苟延残喘,没有理由把更多的兵力调到西境,让国都空虚。如等到日后,天时人事变化无常,臣恐那时会更加困难。到时候能不能攻取东吴就难说了”。由于朝臣阻梗 ,司马炎迟迟不予答复,杜预三次上疏,愤怒地批评反对派既不顾国家利益,又怕别人立功的阴暗心理和可耻行径。杜预还向司马炎指出,由于我们要攻打孙吴的消息已经泄露,孙吴如果采取相应的对策,那必将给我们攻取孙吴的战争带来许多新的困难。张华也建议:“陛下圣明神武,朝野清静,国富兵强,号令如一。吴主荒婬骄奢而暴虐,杀害贤能。当今伐吴,不费功夫即可成功”。武帝这才答应了杜预的伐吴计划。

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晋武帝调集大军二十多万,兵分六路,水陆齐进,大举进攻东吴。杜预在这次战争中并没有担任主帅,晋武帝只是任命他为西线指挥,具体任务是取江陵、占荆州,并且在荆州地区负责调遣益州刺史王濬的水师。

太康元年(280)正月,杜预陈兵于江陵,派遣参军范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兵沿江西上,连克数城。杜预又派牙门将管定、周旨、伍巢等率领八百名精壮的士卒去偷袭江南的乐乡。他们在夜幕的掩护之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长江。按照杜预的计谋,一方面在山上到处点火,树立旗帜,虚张声势;一方面分兵袭击乐乡附近的各个要害地区。这样一来,把乐乡城里的吴军都督孙歆吓得坐卧不安,各处的吴军也人心惶惶,不敢随意行动。接着,杜预的这支人马就埋伏在乐乡城外,等待时机攻城。正巧,这时候有一支吴军从江岸返回乐乡;杜预的将士就乔装打扮,混杂在吴军的队伍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