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什么意思?翰林院庶吉士的评
发布时间: 2023-07-06

翰林院什么意思

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始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1汉语词语编辑【词目】翰林【拼音】hànlín【注音】ㄏㄢˋㄌㄧㄣˊ【基本解释】[memberoftheImperialAcademy]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翰林天台陶先生。——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详细解释1.谓文翰荟萃之所,犹词坛文苑。《晋书·陆云传》:“辞迈翰林,言敷其藻。”2.指文士。唐杜甫《宴胡侍御书堂》诗:“翰林名有素,墨客兴无违。”3.鸟栖之林。晋潘岳《悼亡诗》之一:“如彼翰林鸟,双飞一朝只。”唐柳宗元《奉酬杨侍郎》诗:“翰林寂寞谁为主?鸣凤应须早上天。”4.官名。指翰林学士。参见“翰林学士”。5.官名。指唐宋翰林院官员。6.官名。指清代翰林院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7.指翰林院。唐韩愈《董公行状》:“﹝公﹞拜秘书省校书郎,入翰林为学士。”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近年馆课,悉用朱阑大卷。先公入翰林时,尚是白摺也。”8.地名。徐州户部山上的翰林街。9.古民居。在徐州户部山。

翰林院庶吉士的评价

庶吉士这一储才形式,实际是经最高一级科举考试后的再学习、再选拔。明朝从学校储才,举士储才,直到庶吉士储才,构成了一个以科举制为基础的金字塔式的储才系统。只是庶吉士并非每科都选;最初是隔一秋选一次,以后或者三科并选,或者数科不选,甚至有九科不选的。在这种有可能成为国家内阁重臣的官员挑选上,朝廷态度是慎之又慎的。是国家言路的来源,翰林院是明朝科举时候创建的,由刘伯温任命为翰林院学士。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