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头小利的成语故事(苏轼的蝇头小利,蜗角虚名出处是那里全文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苏轼的蝇头小利,蜗角虚名出处是那里全文是什么

《满庭芳》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注释〕
1.本词当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在黄州时作。
2.蜗角:极言微小。《庄子·则阳》谓在蜗之左角的触氏与右角的蛮氏,两簇常为争地而战。
3.蝇头:本指小字,此取微小之义。
4.些子:一点儿。
5.百年里三句:语本李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6.能几许三句:意谓计算下来,一生中日子有一半是被忧愁风雨干扰。
7.苔茵两句:以青苔为褥席铺展,把白云当帐幕高张。

为了蝇头小利,而失大局的故事

那时,我是个七岁的孩子。在一个假日里,同伴们往我口袋里装满了铜板。我立即向儿童玩具店跑去。路上,我瞧见别的孩子手里拿着哨子。哨子吹出的声音把我迷住了。我就把铜板统统掏出来,换了一只哨子。我回到家里,一蹦三跳地吹着哨子跑遍全屋,为此颇为得意,不想妨碍了一家人。我把买哨子所付的钱告诉了兄姐和堂哥堂姐时,他们说,我付了四个哨子的钱,还对我说,多付的钱本来可以买许多好玩的东西。他们取笑我做了蠢事,把我气恼得哭了起来。甚至一想到这件事,我所感到的羞辱,超过了哨子带给我的乐趣。
  然而,这件事一直印在我的脑际,后来对我颇有益处,每当别人引诱我去买一些我用不着的东西时,我常常告诫自己,“别对哨子花太多的钱”,我把钱省了下来。及至长大成人,来到大千世界,观察人的一举一动,我想,我遇到了许许多多“对哨子付出了太多的钱”的人。有的人渴望得到宫廷的青睐,把时间浪费在宫廷会议上,放弃休息、自由、美德、甚至朋友以求,我认为,“这种人对他的哨子付了过高的代价”。有的人争名夺利,时常参与政事,忽视自己的本职工作,最后因此而堕落,我认为,“这种人对他的哨子付出的代价实在太高”。
  有的守财奴为了敛财致富,不惜置一切舒适,一切与人为善的快乐,别人对他的尊敬和友谊的欢乐于不顾,我说,“可怜的人啊,你为你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专事寻欢作乐的人,不努力提高自己的志向或社会地位,忽视健康,只沉溺于眼前的良辰美景,我说,“错了,你这么做适得其反,在自找苦吃;你对你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有的人热衷于修饰仪表,讲究衣着,欲置备美轮美奂的住宅,精雕细琢的家具和富丽堂皇的马车又力所不能及,结果债台高筑,“哎呀”,我感叹道,“他对他的哨子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总而言之,人类一切痛苦之事,大都由于对事情的错误估价,亦即“对他们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因小失大。

蝇头小利的意思 蝇头小利是什么意思

1、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2、出 处 宋·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3、例 句 有些商人为了一点点~,不惜出卖人格、损人利己,坑害群众。

4、近义词 蝇头微利 微不足道

5、反义词 大千世界

蝇头小利的意思解释

【意思】: 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拼音】: yíng tóu xiǎo lì

【出处】: 宋·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举例造句】: 但是它们算盘虽精,却忘了灵活应用,不知道得来一点蝇头小利,而付出了难以估计的代价。

【近义词】: 蝇头微利

相关成语:

1、急功近利[jí gōng jìn lì]

【近义词】贪功求名、急于求成、鼠目寸光

【反义词】 深谋远虑、高瞻远瞩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急于求成。

【解释】急于谋求眼前的功利。

【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九·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2、本小利微[běn xiǎo lì wēi]

【近义词】小本经营【解释】 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

【出处】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小贩不论肩挑叫卖,或街畔摊售,总之本小利微,吃着不够。”

【例子】 小贩不论肩挑叫卖,或街畔摊售,总之~,吃着不够。(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3、见利思义[ jiàn lì sī yì]

【反义词】 见利忘义【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廉洁自守

【解释】 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例子】 四曰廉,~也。(三国蜀·诸葛亮《心书·谨候》)

螳螂捕蝉故事

螳螂捕蝉故事

螳螂捕蝉故事1

  【注音】táng láng bǔ chán

  【出处】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汉·赵晔《吴越春秋》

  【解释】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目光短浅

  【相近词】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反义词】瞻前顾后

  【同韵词】沿波讨源、面团团、车马骈阗、耆宿大贤、促膝而谈、麻雀虽小,肝胆俱全、训格之言、顾影自怜、原宥海涵、风雨如磐。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成语举例】小狗子哪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得声音,转脸来看。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

  【成语造举】

  ◎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故事2

  惊蛰过后,气温上升,地温回暖。披披奶奶和丈夫两人拥在阴暗、狭窄、低矮的洞穴里,冬眠过后,她是第一个睁开惺忪的睡眼。

  当她揉了揉眼睛,向她周围四处打量,只见丈夫还没从冬眠中苏醒过来,散居在其它各处离她家不远地方的子孙们还在沉沉入睡。不时还从附近房子里传来一阵阵轻微的鼾声。

  于是,披披奶奶急忙穿好衣裤袜鞋,从墙壁上取下铁皮话筒,小心翼翼的走到自家的阳台上。把铁皮话筒的嘴子镀在口腔周围,扯着破锣似得的嗓子嚷嚷开了:

  “孩儿们,天气暖和了,休眠了一个冬天,也该起床了呀!”

  “是谁在这儿高声嚷嚷呀!”嘻嘻与叮叮俩夫妻躺在睡床上,微闭着眼睛喃喃地咕囔着。

  “快点呀!快点呀!莫误了时辰。”披披奶奶侧耳倾听四周围,不见一点动静。接着提高到高八度的大嗓门又一次的叫唤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