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惨败后,梁启超这样评价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啥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06

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曹应旺先生写有一部周总理的传记,名字叫《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曹先生说:“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这个称谓很符合周恩来的特点。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可以用来指称周恩来,也可以用来指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但“总管家”不可以用来指称毛泽东,不可以用来指称刘少奇,也不可以用来指称朱德,只能用来指称周恩来。

事实上,周恩来也认为自己就是个总管家。他对各省市区和各部委负责人爱讲一句话:“你们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找我,直接给我的办公室打电话。”他对秘书们也爱讲一句话:“你们有事一定要报告,不要怕我忙,我不怕忙,我能忙过来。”

而在新中国成立前,正在筹建政府机构时,德高望重的朱德同志就说,周恩来是党内的总管家。

毛泽东也曾在多种场合下感慨说周恩来就是新中国的“大管家”。他说:我们的总理,上至国家大事,下到服务员的工作都关心到了!

周恩来逝世时,包括美国媒体在内的海外媒体对周恩来的评价就是“是北京全天候人物”,“是中国总管一切的人”,“是一位伟大的管理家”。

说起来,晚清政府也有一个周恩来式的“总管家”。他就是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并且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之一的李鸿章。

史学大家唐德刚在《晚晴七十年》中多次拿李鸿章与周恩来两人来比较,认为这二人都是世间罕有的奇才,不过李鸿章面对的是将倾之大厦,独木而支,面溃败之狂潮,妄图一力捥之而已。

唐德刚先生说,如果周公和李公异位而处,也难有二行。

唐德刚先生的这个说法是比较客观、贴切的。

日本人吞并琉球,法国人霸占越南……李鸿章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因此力议“海防论”,系统地提出了以定购铁甲舰、组建北、东、南三洋舰队的设想,并辅以建设沿海陆防,以形成了中国近代海防战略。

在建设海防的构想下,李鸿章积极筹钱,花重金购买战舰,购买了产自英国的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等炮舰,也购买了产自德国的定远、镇远“铁甲”巨舰,后来继续购进产自英、德的济远、经远、来远、致远、靖远等巡洋舰,这些军舰,都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特别是“定远”、“镇远”两舰,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造,在西方被称为“萨克森”改进型铁甲舰,排水量7000吨,堪称“亚洲第一巨舰”。

建成的北洋水师,拥有舰艇25艘,官兵4千余人,堪称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据当时世界军事年鉴的统计,北洋水师的实力名列世界第八,仅次于英美俄德法西意七强,战斗力已经超过了英国的远东舰队。

自从拥有了这支实力超群的海军,大清朝的腰杆硬了许多。

1886年7月,袁世凯向李鸿章报告,说朝鲜有人谋划联俄防英,俄国人于是意欲侵占朝鲜元山口外的永兴湾。朝鲜一向是大清的保护国,而一旦朝鲜落入俄国人的操控之中,对大清也是个威胁。同时,李鸿章也正想让自己练成的这支水师亮亮相,于是令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总教习英国人琅威理率领北洋舰队前往朝鲜的永兴湾一带巡防,并趁机进行海面操演。

北洋水师一出场,立刻收到了震慑的效果——俄国人一下子就老实了许多。

考虑到日本在吞并琉球后又把朝鲜列为了下一个吞并的对象,有必要向日本人扬一下天朝的威风。于是,在李鸿章的授意下,丁汝昌借给军舰上油、修理为名,率领“定远”、“镇远”、“济远”、“威远”4艘军舰耀武扬威地开往日本长崎整修,另留下“超勇”、“扬威”在海参崴待命。

8月9日,4艘威风凛凛的军舰出现在长崎码头。

长崎人不是没见过这么威猛的铁家伙,但所见都是欧美等国的军舰,突然听说这回来的是中国的铁甲,一下子惊呆了,纷纷拥到码头看热闹。

大清水师巨舰在日本人面前大大地露了一次脸,内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8月13日,大清水兵登岸购物。

水兵们走在日本的土地上,一个个趾高气扬。

当日,有几个水兵喝醉了酒,钻进了当地一家名叫“丸山家”的妓院消费。事后,在嫖资上与老板发生了冲突,中国水兵砸了妓院,并冲入警察局将一名日本警察捅成重伤,尔后扬长而去。

日本人不干了。

8月15日,北洋水师放假,又有四五百名水兵上岸消费。这四五百名中国水兵遭到了日本人“有预谋、有组织”的袭击,因为中国水兵上岸的目的主要是消费,只带了银子、没带武器(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也严禁水兵携带武器登岸),损失惨重,被打死5人,重伤6人,轻伤38人,失踪5人。日本方面也有损失,警察被打死1名,伤30名,此外当地市民负伤多名。

事件发生后,北洋水师人人破口高声骂娘,“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舰一下子就进入发临战状态,炮衣尽褪,一尊尊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长崎市区。

总教习琅威理甚至放话:“即日行动,置日本海军于不振之地。”

日本人彻底吓傻了。

国内的李鸿章悉知此事,召见了日本驻天津领事波多野,语含威胁地说:“如今开启战端,并非难事。我兵船泊于贵国,舰体、枪炮坚不可摧,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日本人一向只认拳头不让理,面对坚船利炮,什么也不说了,痛痛快快地认怂、认错,该道歉道歉,该赔偿赔偿。

这件事,算得上晚清政府在外交上一次很长中国人威风和志气的外交。

可是日本人做事也不会一直吞声忍气到底了。

日本天皇下令从内库拨款30万元作为海防补助费,揭开了“海防献金运动”的序幕,日本国内全民投入到“海防献金运动”中去,踊跃捐款扩充海军军备。

大清国这边,李鸿章也没有固步自封,依然加紧旅顺、大沽、威海等海军基地的建设,大力加强海防。

李鸿章还嫌国内现有的军舰舰速太慢,准备从英国阿摩士庄厂购买当时世界上最为快速的巡洋舰。

可清廷文恬武嬉,内耗丛生,户部迭次以经费支绌为借口,要求停止添船购炮。

购舰之议最终作罢,北洋海军的建设也因此陷于停顿、倒退的困境。

李鸿章无限苍凉地在日记中写:“中国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

李鸿章所看好的那艘时速23节的英国造巡洋舰被日本买去了,号曰“吉野”。

就是这艘“吉野”号战舰,在甲午海战中将北洋水师冲得落花流水,大建奇功。

日本人也因此一举消灭了被认为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北洋水师。

战后,李鸿章被慈禧太后任命为全权大臣,赶赴日本议和。

与上次北洋水师扬威长崎成了鲜明对比,李鸿章一行受尽日本人的白眼和讥笑。李鸿章本人在返回住处的路上还遭到日本刺客小山丰太郎枪击,左边脸颊中弹,血染官服,当场昏倒。

这次谈判,日方要求中国赔款2亿5千万两白银(原本是3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等。

早知这样,当初拿这些用来赔偿白银买多少艘巡洋舰都够了!

在签字前的最后关头,李鸿章心头滴血,老泪纵横,对使团的美国顾问科士达说:“万一谈判不成,只有迁都陕西,和日本长期作战,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国,中国可以抵抗到无尽期。日本最后必败求和。”

马关签约后,李鸿章发誓“终身不履日地”。

两年后,他李鸿章出使欧美各国回来,途经日本横滨,遵守誓言,至死不愿登岸。在换乘轮船时,由日本小船摆渡,已经75岁高龄的李鸿章拒绝上船,而让人在两艘轮船之间架了一块木板,拼着跌落大海的危险巍颤颤上了另一艘轮船。

梁启超在他所著的《李鸿章传》中说:“当戎马压境之际,为忍气吞声之言,旁观者尤为酸心,况鸿章身历其境者!”

对甲午战争的失败,梁启超的评论是:“以一人敌一国”。

以一人敌一国,试问,焉有不败之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