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本是不是一直未对中国宣战?日本将核污染水排入大海,抗议国家是否可以对日宣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二战中日本是不是一直未对中国宣战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以横遭日本的侵略,只有履行天赋之自卫权, 反抗日本侵略。这一宣言表明了国民政府保卫国土的决心,但是并没有对日宣战,原因是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还不想与日本彻底决裂,还希望通过英美的调停,终止中日战争,减少中国在战争中的损失,以维持国民政府的统治,同时担心对日宣战后,英美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就会减少对中国的贸易和援助。

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也没有对中国宣战,主要考虑是想拉拢蒋介石政府投降,在中国建立傀儡政权。1938年10月,相持阶段到来后,蒋介石依然没有投降的意思。于是日本政府发表“近卫三原则”的声明,甩开蒋介石,积极拉拢汪精卫投降。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公开当了汉奸卖国贼,此时日本没有对在重庆的蒋介石政府宣战,是想继续拉拢蒋介石,实现蒋汪合流。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然后对美宣战,挑起了太平洋战争。八日美国,英国,中国对日宣战,接着,德国,意大利对美国宣战,日本也对英国,中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日本将核污染水排入大海,抗议国家是否可以对日宣战

日本当地时间22日上午,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正式批准了东京电力公司有关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的核污染水排海计划。

核废水虽经过处理,但依然含有碳14、氙、锶、铯、碘等放射性核素,且这些元素在数千年甚至几千万年内很难衰变消化,未来将对全球的海洋环境带来严重的灾难,对于太平洋周围国家来说将是灾难级的伤害。

一个国家挑衅全世界,会不会引来新一轮的战争危机!毕竟核污染排放不是小事,有可能给一些国家带来毁灭性危机。一旦严重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利益,会不会引发战争?拭目以待,希望日本不要一意孤行,引众怒的后果不是一个弹丸小国能承担的起!

二战期间,日本为什么一直没有对我们宣战

1931年9月18日,长期盘踞在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发动了史称“九·一八事变”,打响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同时也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的序幕。

中国军民开始了长达11年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军民3000余万人死伤的巨大代价。

9月19日,关东军就占领了沈阳,由于东北军采取不抵抗主义,把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他人,关东军随即又侵占了吉林、黑龙江等省,至1932年2月,侵华日军就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

关东军侵占东北全境以后,建立了伪满洲国,扶植末代皇帝溥仪成了傀儡皇帝;1937年7月7日,日本人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史称卢沟桥事变;于是,国共历史上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此时,包括国民政府和日本政府,都未对彼此宣战,但战争实际上却已经全面展开了,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本宣战,重庆政府才接着对日本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日之间,前后打了14年的仗,日本都从未对中国宣战,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之所以日本一直未对中国下战书,有着日本政府自身的战略考虑,前期扶植东三省的溥仪伪满洲国,日本自认为不是侵略,与伪满洲国是平等的外交关系。

此后,侵华日军扶植汪精卫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南京伪政权,声称汪精卫才是中国的合法领导人,是日本分化瓦解中国的抗战意志,企图以战促和,迫使迁都重庆的国府与日本媾和。

汪伪政权和日本政府彼此苟合,对外承认两个政权的平等地位,日本始终认为侵华不是侵略战争,因此,也就不存在向汪伪政权宣战之说。

日本打算在中国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让中国大陆包括台湾省成为日本对外发动战争的大本营和战略大后方,以及源源不断战争物资的供给地,供应日本海军和陆军参与的太平洋战争。

由于日本是岛国,国内缺乏石油、橡胶以及其他矿藏等资源,需要大量从欧美等国家进口,不向中国政府宣战,能避免国际社会对其实施制裁,仍然可以从英美等西方国家进口废钢铁、橡胶和成品油等日本国内紧缺的战争物资。

中日开战之时,国力差距有多大蒋介石为何对日本政府一再忍让

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时间选择其实是很鸡贼的,在一年前的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通电入关,实施所谓的武装调停“中原大战”,而整个中原的新军阀大混战直到11月4日才彻底消停,以阎锡山、冯玉祥宣布取消“太原海陆空军总司令部”和分别下野为标志。在这次战争中,双方伤亡约30万人,耗费军费达5亿元之巨,战火波及20多个省以致民不聊生,蒋冯阎李四大军事集团几乎都是精疲力尽,间隔仅仅十个月以后,至少在老蒋看来,确实无力再与日本一战。

同时在军阀混战期间,闽赣苏区的红军也趁机得到了较大发展,到1931年9月已经成立了红一方面军,加上不久后起义改编的红5军团,兵力达到70000余人,根据地拥有15座县城和250万余人口,对南昌和整个华东地区国民政府的统治构成了相当威胁,这也是老蒋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中原大战结束后,他把整个华北的军政大权交给张学良,一方面是需要兑现承诺,其实另一方面也是有些力不从心了。

蒋系军队在1930年到1931年的最大动员能力不过60万人,其中黄埔系军队不过40万人,余皆为附庸的杂牌军,比如韩复榘、石友三、杨虎城等等,战争中伤亡却高达10万人,损失也算惨重。彼时中德军事合作也没有开始,蒋军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德式师,武器装备水平远远不如六年后的全面抗战爆发前后,更重要的是,一帮子地方军阀仍然与南京政府离心离德,在联合抗日的问题上并没有达成一致。

日本陆军经过1925年的大正裁军后,总兵力总兵力尚有17个常设师团25万余人,到1931年扩充到30余万人,并且拥有大批训练充分的预备役兵员,海空力量更是碾压南京政府军。所以面对日军的挑衅,里外发烧的老蒋喊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中心思想还是要先剿灭红军和压服各地方实力派,同时要求张学良尽量和日本人周旋而不是“刺激对方”,也因此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态度比较暧昧。

实际上,老蒋也不是傻子,深知中日早晚一战,他需要备战的时间。具体到行动上,1932年初把陆军大学从北平迁到南京,1933年开始整理军队和扩充军备,按照德国军事总顾问塞克特的提议,准备组建60个国防师(调整师),开始大批进口德国的武器装备和编练新军,另外还修筑了一批国防工事,华东华北均有之。

仅截止到1935年11月,就进口了轻武器1924年式毛瑟步枪10000支(含一亿发子弹)、ZB26轻机枪5000挺、M1932型驳壳枪5000把(含500万发子弹),20门37mm战防炮、迫击炮240门及其他若干单兵装备。大家应该注意到,第一批组建和训练的“德式师”本来包括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87师和第88师约60000人,而这三支部队始终留驻在京沪地区没有投入江西作战,对日防御的意图非常明显。

只有宋希濂第36师开到了江西(前两个师的补充团合编而成)。即便如此,到1936年也仅完成了20个调整师的编组,武器装备的进口也没有按计划进行,又爆发了陈济棠、白崇禧联手反蒋的“两广事变”,折腾到12月中旬,再爆发西安事变,蒋系势力疲于奔命。

如此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前,虽然网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