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云生前唯一照片曝光,87岁贵州老兵珍藏65年,无偿捐给纪念
发布时间: 2023-07-11

对于中华儿女来说,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最著名的英雄之一,熊熊烈火虽吞噬掉了他年轻的生命,但中国军事史上却留下了他的姓名,他注定是要被人民永世铭记的。在他的老家重庆铜梁,建有一座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当时朱德还亲自为他题写“邱少云烈士”纪念碑。

在偌大的场馆内,虽然展示了这位革命烈士的生前用品,各种生平事迹的素材,但却不曾见到他的一张照片,只是根据他几位弟弟的相貌所绘制,与真人的样貌难免有出入。国内也有很多去纪念馆的游客认为无缘看到邱少云的真实相貌,实属可惜。

时间点来到2016年元月,贵州遵义桐梓县地方领导在基层走访时,来到一位87岁,名叫陈大权的抗美援朝老兵的家中慰问,本以为只是一位普通的老兵,却不曾想其中一位公安局的领导偶然间看到老人手中拿着的一张照片,就好奇地问:“老同志,您这照片上的人是您自己吗?”

陈大权回答道:“不是,他是邱少云!”

在座的各位领导一听“邱少云”三个字立马就惊到了,以为老人说错了,他们立刻上前询问老人是否可以给他们看一下照片,老人欣然答应。

展开全文

只见照片上的人穿着军装,英俊不凡,留着偏分头,长着一副浓眉大眼,精气神十足,衣服袋里放着两支钢笔,他们看到照片背面写着这么一段话,更是让他们觉得老人说的话并非虚话,那么陈大权老人到底和邱少云是何关系呢,这张照片真的就是革命烈士邱少云吗?

随后公安局的领导开始和老人深入交流,这才向外界揭开了尘封了近70年的记忆。

1930年,陈大权出生在贵州桐梓县木瓜镇的一个穷苦家庭,自小就跟着家人放羊干农活,没有上过一天学。有一天他在田里劳作,被一群经过的伪军抓走,在里面他受尽欺凌,幸好当时全国范围内的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尾声,他跟着众人起义投向解放军阵营,在这里他才感受到温暖,他为自己进入一支正义之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与此同时,邱少云的经历和陈大权甚是相似,1926年他出生于四川铜梁县(现属重庆),家中非常贫困,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因意外事件而去世,而母亲身患重病因无钱治疗而病逝。

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两个弟弟被送往别家养活,自己则和哥哥去给地主干长工,可没多久,他就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壮丁了,一直干到解放战争,四川地区全境解放他才得以脱身,四川全境人民都重获新生。

1949年12月底,邱少奇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他跟随连队参加一系列剿匪行动,他不顾个人伤病因素,坚持冲锋在前,深入敌人“巢穴”,当场击毙匪徒10多人,又联合战友捉到土匪头目,为当地人民铲除了一方祸害,可谓功劳不小,但他并不骄傲自满,反而觉得能为人民做贡献是自己最大荣幸,始终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本来只是韩朝两国的局部冲突,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突然支援韩国攻打朝鲜。

1950年10月,“联合国军”正式越过“三八线”向朝鲜境内推进,中国外交部多次向美国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也十分明确,但美国当局却对此置若罔闻,浑然不听中国的劝阻,疯狂向中朝边境推进,甚至时常派军机轰炸我国辽宁丹东地区,造成大量无辜百姓的伤亡,更有无数房屋财产受损。是可忍孰不可忍,党中央最终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1年朝鲜战场双方激战正酣时,中国因战斗减员情况十分严重,所以急需从国内再调大批兵员去朝鲜,就这样邱少奇和陈大权都在这种局势下报名参加志愿军,先后奔赴朝鲜战场。

因为机缘巧合,两人被分在一个连队一个班,陈大权老人回忆道:“邱少云身材比较魁梧,比我要高一个头,我们班的战友来自全国各地,平时都要进行艰苦的训练,每天的日子过得非常繁忙,在训练结束之后,大家会以同志相称,偶尔交流几句,但主要都会抓紧时间好好休息,准备好下一场战争,所以大家的交流时间不会很多!”

陈大权和邱少云二人年纪相仿,而且两人的家乡离得比较近,风俗习惯没多大差别,用方言交流也没有多大障碍,所以在异国他乡的时候,二人的老乡情结让友谊快速升温,但这份惊喜的时间不长,仅仅在一个班待了一个多月后,两人就因作战任务不同而被调往其他连队,其中,陈大权被调往机枪连,邱少云被调往侦察连。

这次分开不知道下次何时再见,二人在分别时都热泪盈眶,因为当时关系密切的战士们在分别时会互赠照片,毛巾,笔或其他物品以示纪念,刚好他们二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照片,索性就用来交换。交换前,他们会在照片背面写上自己的姓名或临别话语。

邱少云拿起自己的照片,在背面写上:

“赠给亲爱的陈大权同志以作留念,战友邱少云。1952.2.19。”

这句话中,繁体字和简体字相结合,书写流畅,与当时解放军将士的文化水平相符,而此时的陈大权没文化不识字更不会写字了,只能劳烦邱少云为他题字。两人在交换照片后拥抱了一下就各自奔向新的战斗岗位了。

邱少云在跟随侦察连战士奔赴前线战场的途中,正好遇到美军飞机在一个村落里无差别轰炸,他冒着生命危险,从一座正在燃烧的居民屋里抢救出来了一名朝鲜儿童,自己则被火焰烫伤,但他毫不在意,看到被自己保护的孩子安然无恙,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952年10月,邱少云和陈大权都参加了攻打391高地的战役,391高地聚集着大量的美韩联军,拿下了这里,就能炸掉敌人增援必经的康平桥,获得战争的主动权。

我军所在阵地与391高地之间是一片十多亩的开阔地带,由于已经到了秋季,所以空地上长满了近一米多高的芦苇,这本是绝佳的隐蔽之地,可凡事有利有弊,这也成了邱少云的牺牲之地。

陈大权回忆到当天他在武胜山那里为突击侦察部队作掩护,邱少云所在连队去执行潜伏突击的任务,芦苇地的正前方就是391高地,敌人在那里部署了一个加强连的兵力,不仅修建了非常坚固的军事设施,还有无尽的援兵从康平桥那头涌来,志愿军久攻不下甚是疲惫。

我军想要打赢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必须要拿下391高地,所以为了缩短进攻距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10月11日夜间,邱少云所在的连队共计500余人在芦苇地潜伏着,他们身披草衣,冒着生命危险慢慢地匍匐前进,几乎没让身边的芦苇丛晃动,敌人也没有发现异常。

当众人距离391高地仅仅只有60米时,邱少云的排长告诉众人:“现在是关键时刻,无论发生什么,大家都务必保持安静,如若有一人被敌人发现,整支连队500余人都会葬身于此!”

邱少云是个忠诚于党,严守纪律的优秀战士,他将排长的这句话深深地记在了脑子里,并且真正地付诸实践。

10月12日12时左右。敌人像往常一样正常巡逻,他们还是没有发现邱少云等人,但是敌军一个连长突然下令试验一下新型凝固汽油燃烧弹的作战效能,就朝芦苇地随意发射燃烧弹,其中有一枚恰好落在邱少云潜伏点旁边,他身边的芦苇丛瞬间被点燃,火焰顺势烧到了他的衣服上,一眨眼功夫,他全身都被熊熊大火包围住。

远处的陈大权只知道志愿军有战士被火焰包围,却不知道是哪一位,陈大权的内心很纠结,既希望那位战友能挣扎一下,将火扑灭,又不希望他的动静太大引起敌军注意。

陈大权全神贯注的盯着远方,急出一身汗,始终没有看到那位战友有任何动静,他想赶紧冲过去消灭敌军,为战友报仇雪恨,但部队中士兵首先要做的事就是遵守纪律,看到战友被烈火焚烧,也不可乱动,只能依照上级军令指示下一步行动。

再看邱少云这边,他身上在剧烈燃烧,为了不暴露目标,保全整个连队,他放弃了滚入几米远外的泥潭自救的机会,硬生生地用十根手指扣进泥土里来转移注意力,他身边的战友们看到此情此景都在默默流泪,他们期待奇迹发生,老天能下场雨,保全他一条性命。

可是燃烧弹的威力过于惊人,很快他的身体就被烧成了一片“黑炭”,短短的几十分钟内,邱少云忍受着超越身体极限的身心折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着祖国,想着连队,想着使命,却不曾考虑过自己的生命,烈火虽然焚毁了他的肉体,却永远无法触及到他那高尚的灵魂。

在邱少云牺牲后,上级机关先后授予他“特等功”“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等称号。

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无私,奉献自我精神的鼓舞下,展开了全面报复性作战。

10月12日17时左右,早已潜伏近一整日的我方战士终于等来了作战机会,趁着敌人防守松懈之际,向他们发起冲击,我方战士朝敌军发射着如狂风暴雨般的子弹,用大炮猛烈轰击391阵地。

当我方战士的弹药不够了,就和敌军展开了白刃战,不论是基层战士还是指战员都上阵杀敌,与敌人进行贴身搏杀,在短短半个多小时内,我方战士就冲上了391高地,击杀敌军近200人。

当陈大权得知志愿军拿下391高地后,热泪盈眶,随后悲伤地说,朝鲜战争各大战役牺牲的战士太多了,但邱少云同志是最壮烈的那一位,要不是他忍受极大痛苦壮烈牺牲,没有暴露我军位置,我们的进攻哪能这么顺利,能够这么快就拿下这个关键高地。

以至于每次他在回忆到当时的场景时,他都会止不住地流泪,没想到当时交换照片以后说好的来日再见,竟然是天人永别。

攻下391高地后,陈大权所在连队进行了3个多月的军事训练,随即进行上甘岭战役,在上甘岭上,陈大权被分到连队的第三组,阵地在上甘岭中部地段,战役打响后,他所在的阵地除了他和副班长以外,其他战友全部牺牲了。

由于陈大权是机枪连的最佳神枪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