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时双方军队为什么要争夺河阳的控制权?隋唐时的河阳在哪儿为什么会成为兵家必争之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安史之乱时双方军队为什么要争夺河阳的控制权

河阳在当时是属于黄河南北互通的最重要的城市。为何是互通的,有其特殊的地理因素,河阳在当时的构成是分三部分,中间有个大沙洲,沙洲上也筑城,名叫潬城,河阳南北通过此城可以互通,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

同时,安禄山、史思明当时的叛军其实大本营主要还是在河北,其实主要就是以黄河分界的山西以东、黄河以北的这块大地方。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对唐军、叛军而言此处非常重要。唐军主帅李光弼也是看到这点,同样史思明也看到这点,于是双方在此争夺。

从双方实力来讲,叛军前期准备更足,实力更强。但是李光弼是个狠角色,他一手持旗摇旗呐喊,一手拿刀站在后方,谁敢退就杀谁。搞得唐军只能背水一战,很多将领顶不住想退都被他吓阻。最后李光弼终于守住,双方攻守开始易势。

此战中,李光弼展现了很多特殊手段,如用母马鸣嘶勾引叛军战马等,犀利的展现了其守将本色。

隋唐时的河阳在哪儿为什么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我国古代的时候把山南水北称作阳,山北水南称作阴。而河一般都是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其它的一般都称作水。那河阳就很好理解了,河阳就是指的黄河北岸的广大土地。

河阳三城

唐朝设有河阳三城节度使,管理的区域非常大,管理着黄河故道以北,黄河南岸的孟津,荥阳汜水镇,广武镇等地。所以不能单纯认为河阳就是古代的河阳城。仅看孟津,汜水,广武三个地方的名字,你就知道这地方有多重要了。汜水有汜水关,古代还有两个大名鼎鼎称呼成皋和虎牢关,而广武有一个“广武涧”,古称鸿沟。

孟津就是黄河在孟地的渡口,公元528年,胡太后与自己的男宠郑俨合谋毒杀了自己的亲儿子孝明帝,立孝明帝的女儿元姑娘为帝。实际上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北魏权臣尔朱荣打着为孝明帝报仇的旗号,北渡孟津,入主中原,然后大肆屠杀北魏皇族。《北史》记载:“河阴之下,衣冠涂地”。北魏陷入分裂,北方再次陷入混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河阴之变。孟津地处河阴,北临黄河,中原以北想要南下中原,这里就是最好的渡口。

仅看河阳的这三个地方,发生的大战就不计其数。那河阳之地为什么重要呢?在古代有:“韩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河阳是韩魏故地,所以素有:“天下腰脊,南北咽喉”之称。在隋唐以前,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重心都在北方,控制河阳,那就才是打通南北的第一道必经之路。

得中原者得天下,得洛阳者得中原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洛阳,因为这河阳三城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洛阳展开的。三城为洛阳关隘紧要,黄河二支流贯穿其间。对洛阳城形成天然的屏障。自古便有“得中原者得天下”,因为中原为天下之中枢,而洛阳有“天下之中,十省通渠”之称。中原虽然是四战之地,但是任何一个偏居一隅的地方势力,想要逐鹿天下,中原是永远无法回避的第一道关卡。如果不能逐鹿中原,那出门都成问题,何谈逐鹿天下。所以得中原者未必得天下,但得天下者必先要得中原。

而中原之中枢洛阳有哪些好处呢?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有提到:“长安四塞之国利于守,开封四通五贯之交利于战。洛阳守不如雍,战不如梁,而不得洛阳则雍,梁无以为重,故号为天下咽喉。据洛阳之险固,资大梁丰饶,表里河山,提封万井。河北三郡,指挥燕赵。南阳,汝宁控扼秦楚,归德足以鞭弥齐鲁,遮蔽东南”。

我们如果把天下理解为一间房子,那中原就是房子的中央大厅。你不出房子则已,只要出房子必然要先进入中央大厅。争夺天下的第一步可以是一隅之地,第二步要想走出去中原是回避不了的坎。而洛阳又是中原回避不了的坎,所以洛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环故洛阳的河阳三城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是哪里人为何《新唐书》说是邓州南阳人

若说韩愈,那可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

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产生重要影响。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一个气场和存在感均极强的人物。刘禹锡在《祭韩吏部文》中说,作为文坛领袖,他“手持文柄,高视寰海”“三十余年,声名塞天。”韩愈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才,他的影响使无数帝王将相相形见绌。在中唐的政治舞台上,他扮演过监察御史、考功郎中知制诰、刑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绩。但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文学上。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为文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坚决反佛排道,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故宋人苏轼对他推崇备至,称他立下“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弱”的丰功伟绩。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