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家长与老师应该怎样正确教育?老师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小孩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现在的孩子,家长与老师应该怎样正确教育

“百年树人”,教育这件事情太神圣也太复杂。

这里要先谈一点笔者的一点感受。话题从新加坡的教育“大改”说起:新加坡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狭小岛国,却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经济强国;同时,该国的教育水平又号称“亚洲第一”,在全球也名列前茅,是名副其实的”教育移民“国家。可以说,在笔者以前的认识里,新加坡的教育机制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方向,因为在他们那里真正落实了我们一向推重却又难以实施的“因材施教”原则。

比如,新加坡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实施分流制度。小学一年级到小学四年级课程统一,小学四年级后实行第一次分流;小学六年级后,学生进行第二次分流考试:根据成绩学生分别进入特别班,快捷班或普通班。第三次分流是中学结束后,合格的中学毕业生将根据兴趣和成绩选择以后的教育资源。比如成绩优异者经由理工学院进入大学,成绩一般的少数考入私立学校,其余就被分流到普通学校或工艺学校,再进入工艺教育学院。

也就是说,学生在小学四年级之后即使学习相同的课程,难度已经有区别了。不会再出现学习基础、能力和兴趣不在同一层次的学生被硬生生捆绑在一块,接受相同的课程和难度的现象。

而我们恰好相反。学习基础、能力和兴趣不在同一层次的学生被放在同一个班级,学习同样的课程,接受相同的难度,这势必造成了部分优秀学生不够吃、吃不饱,另有一部分学生吃撑了、不消化,另一部分学生是彻底没有了食欲,死活不开口。目前的中小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逃课、不愿进教室,就是因为这些同学在小学阶段已经掉队,后来因为必须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不得已进入了初中,而其实早被甩掉在十万八千里开外了。

就像有网友所说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好坏都上初中,考零分也可以。初中每个班一群混子,学不会上课就是说话打闹,调侃老师;下课打架吸烟欺负同学,管的严了甚至骂老师打老师。他们放弃自己的受教育权,却在严重影响着其他学生的受教育权。

这样看,一定是新加坡的教育机制合理,我们的较为落后吗?

——问题来了:从2024年起,新加坡奉行了几十年的中学分流制度将被废,除, 了!

原因之一是限制了学生实现逆袭的机会。

“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尽最大努力去发现他们的优长,进而因材施教”,这应该成为教师和家长共同的理念和信念。

教育,任重而道远。

老师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小孩的

我的观点。

老师也是普通人,和非老师职业的人没什么两样。老师无非多学了一点教育学和心理学,但大多是死记硬背了一点皮毛。在实际教学中也很少用到,大部分老师仍是凭经验教育。

所以,老师教育自己的小孩也一样凭经验。不过由于长期接触学生,可能经验会丰富一些。但仍是有的好,有的差。

教育小孩最核心的是:父母价值观统一。否则,孩子价值观冲突,就对世界认知产生困惑。这就很难解决。

对孩子的教育,你有什么建议

对于孩子的教育,包括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下面仅从家长教育孩子方面进行阐述。

一、德育,也就是人格的教育和培养。俗话说要做事先做人,做人就是品德教育。要正确地引导孩子的认知,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且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做到,不能只要求孩子做这做那,而自己却不遵守这方面的要求,导致孩子不服气家长,也就不听话了。记得我的一个邻居的小孩经常骂人,有一次她妈妈听见她骂人,就骂了一句脏话说这孩子就爱骂人,当时我就笑着说你刚才骂人没有?结果孩子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正确地教育孩子。

二、智育,孩子们的智商虽有差异,但是差异不大。有些孩子学习不好,并不能说明孩子的智商低。我认为还是从学习的兴趣入手,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有目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树立人生的目标,让孩子知道自己朝哪个方向努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外,上课认真听讲是学习好课程的关键步骤,家长要和老师一起培养孩子的上课的注意力,只有上课认真听讲,才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学好各门课程。

三、体育,有句话叫做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此话有理。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干什么都受影响。尤其是孩子在成长阶段,更要注重孩子的体质的教育。现在孩子比较少,家长溺爱,不愿意让孩子干活,也不愿意让孩子锻炼,殊不知这是在害孩子。有些国外的家庭,从孩子几岁起,就让其分担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锻炼身体都是有帮助的。

总之,教育孩子要从德智体三个方面考虑,把他们培养为有用的人才。

怎样教育孩子,能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

谢谢您的邀请。

结合近30年管理和教学经验,我认为父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孩子:

1.只要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尽量多的去做。要鼓励孩子,要经常跟孩子说的话是:“我相信你,你自己可以做到的!”

2.给孩子灌输家庭责任感。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够专心学习和做作业,而避免让孩子接触家务,这其实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要让孩子参与家务中去感受父母的辛劳。吃点苦才有资格品尝生活的甜。

3.让孩子做出与自己年龄相符合的选择。让孩子从小学会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只能做和他年龄相符的决定。小时候做的选择越多,就越有主见,将来做选择的能力就越强。

4.建立一个持久的家庭规矩。家里一定要有规矩,也就是纪律。但是纪律不是向孩子展示你的权威,而是帮助孩子建立自律的工具。对孩子的行为要有理性的约束,这样他们才能茁壮的成长。你可以尝试从以下规矩着手:

第一,限制孩子看电视玩电脑手机的时间。

第二,对孩子的礼貌、言行举止给予特别重视的教育。

第三,严格控制孩子吃快餐垃圾食品,如牛板筋、卫龙等。

5.用同理心对待孩子的情绪问题。家长对待孩子的情绪的核心,是要有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如果你只是表达同情,孩子的确会受到安慰,但也会破坏他的自信心。

6.不要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如果你过度关注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就不会关注你。得到过多关注的孩子还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倾听和接受指令是父母的责任。

7.不要害怕对孩子说“不”。有的父母很怕对孩子说“不”,害怕因此伤害孩子,害怕不能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但事实上,“不”是一个对教育子女很有用的字眼。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为所欲为,所以,你对孩子说“不”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告诉孩子“不”会给他们人生奋斗的动力,训练他们成功的技能。

8.伤害等于成长。有时候,伤害反而是一种成长。在伤害中,你要让孩子们知道,真正的自尊和自信来自于个人成就,他要想获得认可,就必须提升自己的技能,完善个人成就,改善个人价值观,让自己变得更好,来获得认可。当孩子们学会了让自己变得更好,他们就成长了。

9.引导孩子去为别人着想。家长要引导孩子,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宇宙的中心。他们活在社会中,就需要为他人着想。同时,他们需要平等对待他们之外的每个社会人。

10.让孩子学会感恩。感恩是“优秀人格”的基础。一个不知道感恩的孩子即使学习再好,长大也会失去成功的基石。

11.学会放手,培养感恩意识。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成白眼狼,中国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了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抓的太紧,跑的越快!

12,培养良好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养成习惯,把培养知感恩,有信仰,懂世故,勇担当,负责任做为第一任务。

13,父母要学习,有什么样的父母造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