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卢汉公馆更名为“云南起义纪念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你怎么看?古代历史上汉人政权什么时候才真正控制云南地区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昆明卢汉公馆更名为“云南起义纪念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你怎么看

云南起义的关键人物,是曾经的国家体委副主任、贺龙元帅做国家体委主任时的副手卢汉将军。

卢汉,是曾经的“云南王”龙云的表弟兼妹夫,他们属于相近年纪的人,一起长大,一起闯荡天下。不过,卢汉相对于龙云来说,性格上偏于中性,没有多大的政治野心,就是一名职业军人。而正是他务实、平稳的工作作风,让他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一位名垂青史的人物——云南起义的决定性人物。

卢汉,出生于1895年,原名叫邦汉,字永衡,云南省昭通市人,彝族。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是民国时期的滇军高级将领。
1945年10月,也就是抗日战争刚刚胜利后不久,龙云就被蒋介石解除了军政大权。这时候,卢汉迎来了他生命中最大的转折点:被任命为云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

而正是有了这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奠定了他生命中第二个大的转折点:1949年12月9日,卢汉率部起义,云南和平解放!尽管起义的过程险象环生、危机四伏,但卢汉的果断行事风格、执着的信念,成就了他一生的巅峰!

(电视剧中卢汉的形象)

晚年的卢汉,一直生活在北京,家庭美满幸福!直至1974年5月去世,享年79岁。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云南和平解放70周年的日子。昨天,卢汉公馆正式更名为“云南起义纪念馆”并对外开放。
在我看来,这既是对卢汉将军在云南起义、云南解放中所作贡献的肯定,也是给建国70周年的贺礼!

古代历史上汉人政权什么时候才真正控制云南地区的

夏、商时期,云南属中国九州之一的梁州。先秦时期,云南是著名的驯马产地。“昆明”人主要分布于滇西地区,而月氏系统的“叟”人则更多地分布于滇中甚至更为东部的地区。 云南主要有哀牢、昆明、滇等族。

前3世纪,楚国大将庄蹻进入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汉初时期,云南族群众多,且经济形态有农耕和游牧,发展水平不一。

秦统一中国后,修“五尺道”,在云南派官“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

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西汉武帝时期,开西南夷,滇王降,赐滇王王印,设益州郡,领县27个。王莽时期,南中地区发生动乱,王莽派大军十万 , 经过十多年的征讨,平定动乱。王莽任命文齐为益州太守。

东汉在今保山设永昌郡,亦属益州部,对云南的统治进一步深入,中国在云南西部地区的疆域已大体奠定。中央王朝继续向云南移民,到东汉末年,汉族移民已在云南形成巨大势力 。为控制汉族移民,边郡官员在移民中选拔和培植一批“豪族大姓”。中平元年(184 年)黄巾起义爆发,云南大姓聚众称雄,割据一方。

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三国时南中部分奴隶主贵族据地自雄,诸葛亮率大军渡泸,平定南中,并调整郡县建置。

晋朝泰始七年(271年),改置宁州。太康三年(282年),复省入益州,置南夷校尉。太安二年(303年),复置宁州。东晋咸和八年(333年),李雄派李寿率兵攻占南中,李寿被封为“建宁王”,爨琛为交州刺史。咸康四年(338年),分置安州。咸康五年(339年),爨琛降晋,晋王朝封爨琛为宁州刺史,并承认其世袭地位,从此汉族豪族爨氏统治云南400年。

汉晋时期,有较多的移民进入云南,所形成的小聚居区,主要在郡县治地与交通沿线。 这时云南广泛使用铁器,实行移民屯田,滇中、滇东北等地出现了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因素。

南北朝,梁大同年间,改置南宁诸州,承圣末年,云南成为西爨与东爨之地。

隋代消除割据势力,云南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唐初继之,基本上恢复了汉晋时期的郡县规模。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复开南中,仍置南宁州,领羁縻数十州,后又领于益州都督府。

唐武德元年(618年),设南宁州,后改为南宁都督府;武德七年(624年),设雟州都督府;贞观六年(632年),复置戎州都督府;麟德五年(664年),设姚州都督府。 在云南建立了一大批羁縻府州,唐朝未能在云南实行屯垦戍边的政策。唐朝主要采用羁縻政策,依靠当地的酋长夷帅建立统治 。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洱海地区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兼并五诏,建立南诏国,被唐朝赐名“归义”,皮罗阁封为云南王,南诏时期的疆域东接贵州,西抵伊洛瓦底江,南达西双版纳,北接大渡河;东南界今越南,西南界今缅甸;西北与吐蕃为邻,东北与戎州相望的广阔疆域。南诏内修制度,筑拓东城。次年建都太和城。天宝元年(742年),置戎州督羁縻三十六州。天宝九年(750年),南诏占领云南全境,称臣吐蕃,僭国号曰大蒙。

唐朝对南诏占据爨地十分不满,双方发生争执与冲突。唐朝调动大军先后在泸南和西洱河地区对南诏发动了两次大的征讨,结果惨遭失败。贞元十年(794 年),唐朝与南诏在点苍山结盟,南诏背弃吐蕃回归唐朝 。唐朝以南诏为 “云南安抚使司” , 由剑南西川节度使兼任 “云南安抚使” 。

南诏建立后,大规模移民,把20余万户白蛮迁至永昌地区,把乌蛮自山林深谷迁至西爨故地。

879年,郑买嗣杀南诏王建大长和。光化四年(901年),郑买嗣夺位,自立为王,改国号大长和。后唐天成三年(928年),杨干贞建大义宁。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联络三十七部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政权。大理国政权基本上承袭了南诏以来的疆界,行政区划设有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实行封建农奴制专政。大理国政权在云南的统治基本与中原的宋朝相始终。大理王向宋朝称臣纳贡,其首领先后被宋朝封为云南八国郡王、 大理王等,并成为南宋王朝抵御蒙古贵族西部战线的助手。大理国政权始终保持着对宋王朝的臣属关系。明朝建立后,明朝先后五次派遣使者入滇劝降,两次使臣被杀,劝降无果。洪武十四年(1381年)8月,朱元璋发布征云南诏令,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为征南左副将军、沐英为征南右副将军。9月,自南京出发,兵分两路,从北、东两个方向大举向云南挺进。洪武十五年正月,昆明城被攻破,洪武十五年闰二月,大理城被攻破。至此,云南全境基本平定。

明朝政府调整了对云南的管理方案,大量撤县并州,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立了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实施了“土流并治”,“移民实滇,开发生产”,平滇军队、戍边屯垦卫所军卒及其家属大多落籍云南。 洪武中期,明朝进行了大规模调军云南,屯种听征、组建卫所、屯田镇戍的军事移民活动。。明代初年,云南户口有59576户,到万历初年已增至471048户,其中军户总计335426户。

云南内地设府、州、县,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御夷”府州等,全由土司管辖。矿冶业迅速发展,银、铜的产量居全国第一。

明初开始,随着中央政权统治的深入,入迁的人口源源不断,除少数偏远的民族聚居区外,“夷化”过程基本中断。进入云南的汉族以聚居的形式分布于各重要地区,并在与当地各族的交流来往中发挥主体作用和影响,经相互融合而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云南汉族群体,“夷人”汉族移民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融合为形成 “云南人”。

明代云南西南的“白夷”(傣族)贵族思伦发、思任发、思机发数次积聚力量,试图建立“麓川王国”,与明朝抗衡。明朝分别于1441年、1443年、1448年发动了征伐麓川的军事行动。嘉靖年间(1522-1566),缅甸洞吾王朝对云南西部边疆的侵略活动愈演愈烈,侵占了滇西大片土司地方, 并进犯姚关。1583年,明朝廷命邓子龙等率军前往云南抵抗。在今施甸姚关地区打败缅军,阻止了其进一步的侵犯。后十余年,明朝军队与洞吾军队长期征战于陇川、猛卯、猛密、蛮莫、孟养之间。

明末,以李定国为代表的大西军,曾拥护流亡皇帝永历帝以昆明为根据地为抗击清军。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30日,发动了昆明起义(重九起义),组建云南大汉军政府,同月27日、及11月1日先后爆发了腾越、滇南起义,三次起义都取得了胜利,全省迅速光复。

民国创立,省自为政,协饷停止,在民国初期及蔡锷任军都督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开源节流, 整顿财政。民国四年(1915年)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领导发动了护国运动。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设省。民国政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