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演的是武松活捉的方腊,怎么书上说是鲁智深抓的?《水浒传》中除了武松,还有谁能擒住方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在《水浒传》中演的是武松活捉的方腊,怎么书上说是鲁智深抓的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在前,影视剧《水浒传》在后。影视剧《水浒传》是在《水浒传》原著的基础上改编的。将原著上鲁智深活捉方腊,改成武松单臂擒方腊,这是严重的篡改原著行为。好在施耐庵早已去世近六百年,编导们不管如何改编,也没人追究他们的肆意篡改版权行为,改就改吧,就是不知如此篡改,编导们究竟出于什么心态,想要突出表达什么,想突出武松?难道不怕鲁智深冲开棺材板,要来找编导们寻仇?鲁智深三拳能打死镇关西,编导们能受得上他几拳?

在梁山众好汉接受朝廷招安后,便开始替朝廷南征北战,四处平乱。宋江等破辽班师,路过五台山,众人将人马扎在山下,着便服上山拜见鲁智深的师父智真长老。鲁智深让师父指示一下自己以后的前途,智真长老就给了四句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等鲁智深随梁山众军南征方腊,智真长老给他的偈语方一一应验:“逢夏而擒”,是指鲁智深在乌龙岭追杀敌将夏侯成,夏侯成便往山林中逃去。鲁智深紧追不舍,一直赶入深山,最终追上夏侯成,并将他杀死。但鲁智深也因此迷路,在深山中幸得一老和尚指点,在返回的路上,正碰到战败逃命的方腊,到山凹一茅庵中寻食。鲁智深躲在一颗大松树后,看看方腊来近,猛地跳出来,一禅杖就将方腊打翻在地,取条绳绑了方腊,押着回到了宋江营寨。方腊叛乱被平,宋江班师,于八月十五日在杭州六和寺驻军。鲁智深和武松一起在一僧房歇息,看到景色秀丽,月白风清,水天共碧,很是欢喜。睡到半夜,直听得战雷动,以为贼人来袭,就跳起来,拿了禅杖,大喝着抢出来。六和寺众僧吃了一惊,忙问何事?鲁智深道:“洒家听得战鼓声声,待要杀出去。”众僧听了都笑将起来,说:“师父听错了,那不是战鼓,乃是钱塘江潮信在响。”鲁智深问明缘故,犹如醍醐灌顶,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赠我四句偈语,到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擒杀了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了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洒家今已必当圆寂。”于是沐浴更衣,焚香一炉,盘腿端坐禅床而寂。武松的断臂是被方腊手下灵应天师包道乙用玄天混元剑砍断的,现在已成独臂残人,不愿再随宋江入京,就留住六和寺出家,后至八十寿终。林冲风瘫,也不能随军入京,就在六和寺住下,由武松看视,不到半年而亡。

以上正是《水浒传》原著所述,也许是鲁智深擒方腊很不激烈吧,编导就想增强生擒方腊的激烈打斗效果,以便更吸引人,就探究该如何更改一下,正好《宋史演义》的作者蔡东藩先生在《宋史演义》中,写北宋镇压方腊起义时,写到了“武松独臂擒方七佛”的故事,其情节大概是这样的:方腊手下大将方七佛守城,被宋军攻破。方七佛眼看城池难保,就开南门而逃。武松见七佛窜出,飞步追赶,也不及招乎同党,只是大胆驰行。七佛随骑尚有数十人,回顾背后有人追来,欺他孑身孤影,便回马与战。武松虽然力大,究竟双手不敌四拳,斗了片刻,左臂忽被砍断,险些晕倒地上。七佛跳下马,招乎从贼,来取武松性命,忽劈面一阵阴风,吹得头晕目眩,竟致倒地。可巧张横等也已赶到,你刀我斧,杀死七佛从骑。武松见有帮手,精神陡振,即将七佛擒住,张横忙替他反缚,牵押而归。《宋史演义》基本上是按正史记实写的,结合杂史和民间传说,根据可信性,略有增减,但擒方腊还是依正史所记,为韩世忠所擒。但民间却有《武松独臂擒方腊》的戏曲,大致情节是:武松断臂后被方腊追杀,鲁智深生擒方腊后归隐山林,将功劳让与武松。武松带回方腊,李逵争功,质问说:“想你一只手怎么擒得方腊来?”武松无言以对,戏剧也只以武松“哎呀”一声结尾。后来田连元老先生在说平书《水浒传》“武松独臂擒方腊”一节,可能是在尊重施耐庵《水浒传》的基础上,结合《宋史演义》和民间戏剧,进行了改编。其大致情节是:武松在追击方腊的过程中,遇到了鲁智深,在鲁智深的帮助下,单臂的武松和方腊一起滚落山坡并将方腊捉住。这样安排既不失智真长老给鲁智深“遇腊而执”偈语,也照顾了民间戏剧传说。这让近年来拍《水浒传》电影电视剧的编导们顿时脑洞大开,于是无论是在邵氏电影《荡寇志》、央视版《水浒传》,还是在新版《水浒传》、长影版《武松》等,大多都加入了“武松独臂擒方腊”的情节,本来应属鲁智深的功劳,却让给了武松。

因此,“武松独臂擒方腊”并非出自施耐庵的《水浒传》原著,但由于受民间戏剧和各版本影视剧的影响,让不少没有熟读《水浒传》原著的人误认为方腊是被武松所擒。诚然,武松独臂擒方腊,确实增强了影视剧的故事情节,把武松英雄无畏的形象突出得淋漓尽致,但却抹杀了鲁智深的功劳,智真长老送给鲁智深的偈语也只能删掉。也许影视剧都在极力避免《水浒传》原著的有关迷信色彩,但有些改编却让不少人物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如入云龙公孙胜,在原著中那确实可是个能呼风唤雨、飞砂走石的人物,但经过影视剧的随意删改,却竟成了一个只会搞障眼法的江湖术士,可有可无,能力形象大减;而且有关公孙胜施法斗法的生动情节,拍到影视剧里,让观者观看后,回思起来,竟成了画蛇添足的笑话。我国四大名著之所以能成为四大名著,让人久久回味,历久弥新,正在于它们有众多吸睛的故事情节,让人们在欣赏玩味之余,更能体会出人生百味。因此,奉劝那些编导们,在将四大名著搬上影视时,没有特别得体成熟的改编,尽量还是充分尊重原著为好。

《水浒传》中除了武松,还有谁能擒住方腊

方腊何许人也?施耐庵版鲁智深擒住了方腊 新旧两版电视剧水浒传都是武松独臂擒方腊。在原著小说《水浒传》中,方腊并不是被武松所擒拿,而是“花和尚”鲁智深捉住的。这个情节出现在《水浒传》的一百一十九回,方腊想要逃跑,被鲁智深发现,一杖打倒后就被绑了。不过“武松单臂擒方腊”也并非电视剧的胡编乱造,因为在一些民间传说和戏曲文艺当中,确实也存在这么一种说法的。毕竟武松深受大众喜爱,老虎都打得死,人们也更愿意相信方腊也是被武松擒住的。

方腊明明是鲁智深生擒的,但为何有的人却相信是武松活捉的

我是嘉道文流,我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水浒传》原著中确实是鲁智深擒的方腊,书中原文如下:

但是民间很多人却相信是武松捉的方腊,这是为什么呢?

影视剧的影响

要知道影视剧的影响远远超过原著小说,我敢说知道《水浒传》的人中,看电视剧的人数肯定比看小说的要多。

任何一部影视剧在改编的时候,为了情节发展、人物塑造,都会多多少少对原著进行一些变动,电视剧《水浒传》也不例外。电视剧中,最后是“武松单臂擒方腊”,讲武松的手臂被方腊砍断一只,然后他奋起神威,力擒方腊,武松的英雄形象顿时立了起来!

许多《水浒传》的影视剧结尾,都采用“武松单臂擒方腊”。比如邵氏电影《荡寇志》;央视版《水浒传》;新版《水浒传》;长影版《水浒传》。特别是98年央视版本的电视剧《水浒传》,实在是太经典、太深入人心了,所以观众相信它的结局:武松单臂擒方腊。

说书、戏曲等民间艺术形式的影响

早在《水浒传》成书以前,民间便有了关于武松的故事。民间通过说书、戏曲等方式,让武松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最终经过施耐庵的加工,被写进了《水浒传》中。

在民间,向来都有“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故事,比如田连元先生的评书,讲的就是武松抓住了方腊;再比如陶君起先生整理的《京剧剧目初探》中,也有“武松单臂擒方腊”一节。

民间的这些艺术形式,最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大家没事听听评书、看看戏曲,自然会受到这些艺术形式的影响。

(上图为李万春《武松独臂擒方腊》的戏票)

“武松”这一人物形象,深受大家喜爱

如果要在《水浒传》中挑选“最受喜爱的人物”,武松绝对榜上有名。施耐庵也很偏爱武松,仅武松自己的个人故事在书里就有十个章回。因此这个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深受大家的喜爱。

如此受人喜爱的一个人物,就算给他再多加点戏份,也没人会反对。而且最终的大Boss方腊,人们也希望能由武松这样的大英雄去抓住他。所以“武松单臂擒方腊”顺理成章,令人相信。


嘉道文流,一个文史知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