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乌江亭古诗带拼音杜牧(题乌江亭这四个字的拼音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题乌江亭这四个字的拼音是什么

题 tí
乌 wū
江 jiāng
亭 tíng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题乌江亭》的解释是什么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的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原文:《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欺,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扩展资料

作者通过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并设想项羽如果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可以卷土重来。这既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也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得人、用人。同时,作者借题发挥,认为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风格:他是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杜牧拼音

杜牧拼音: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 、大和进士。

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长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

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

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著有《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诗集注》《樊川文集》。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

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乌江古诗带拼音

  乌江(汪遵)拼音版注音:
  bīng sàn gōng cán cuò hǔ wēi , dān qiāng pǐ mǎ tū chóng wéi 。
  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yīng xióng qù jìn xiū róng zài , kàn què jiāng dōng bù dé guī 。
  英雄去尽羞容在,看却江东不得归。

杜牧题乌江亭古诗带拼音版

tí wū jiāng tíng
题乌江亭
shèng bài bīng jiā shì bù qī , bāo xiū rěn chǐ shì nán ér 。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jiāng dōng zǐ dì duō cái jùn , juǎn tǔ chóng lái wèi kě zhī 。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扩展资料

  1、杜牧题乌江亭古诗带拼音版

  tí wū jiāng tíng

  题乌江亭

  táng dài:dù mù

  唐代:杜牧

  shèng bài bīng jiā shì bù qī , bāo xiū rěn chǐ shì nán ér 。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jiāng dōng zǐ dì duō cái jùn , juǎn tǔ chóng lái wèi kě zhī 。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杜牧题乌江亭翻译

  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3、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赏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首句直截了当的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做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此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辱”,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实在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江东的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如项羽愿返江东可能卷土重来。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