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是个怎样的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胡(风)说的,还是周(树人)说的,还是胡诌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是个怎样的人

2019年4月10日,以色列大选结果揭晓,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再次获胜,他将第5次组阁。牛叉!牛叉!牛叉!他曾经是以色列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也是第1次公民直接选出的总理,还是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理。

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冲突,是中东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内塔尼亚胡,但他无疑是受以色选民欢迎的总理,否则难以在民主体制的以色列屡次当选总理。

那么,内塔尼亚胡的人生经历,究竟有着怎样的履历呢?又何以会让选民投票给他呢?

不要看他现在是臃肿大叔的模样,内塔尼亚胡年轻的时候也是帅哥1枚,穿起以色列国防军的军服是很有型的。

他是以色列建国后出生的犹太人,1949年10月生于特拉维夫,父亲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本·锡安·内塔尼亚胡。内塔尼亚胡的童年在“中东战争”的氛围里度过,1962年随家人来到美国居住,他在费城完成中学学业。

内塔尼亚胡人在美国,心在以色列,时刻关注国内的局势。1967年5月,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将爆发,美国的高中同学都在筹备毕业舞会,而内塔尼亚胡却匆匆赶去参加国内的战争。6月5日,战争爆发,他在耶路撒冷的弹雨里前进……

内塔尼亚胡在部队里表现扎眼,很快被入选特种部队,再因表现突出获得军界的赏识。他参加过1972年特拉维夫的“比利时航空公司劫机事件”、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

长期的战争考验,让内塔尼亚胡坚信只有牢牢掌控更多的土地,才能在空间上赢得战略纵深,避免以色列亡国。换句话说,内塔尼亚胡成为死硬的右派,他曾表示:当前能保持和平的根本原因是以色列被视为强大国家。如果以色列变得软弱无力,和平也将因此变得脆弱。

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内塔尼亚胡再次去美国完成学业,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之后,他去公司上班当白领,曾经是1家家具公司的销售部经理。本来内塔尼亚胡可能会成为1名犹太商人,但是1件突发事件改变人生轨迹……

1976年7月,以色列特种部队赶往乌干达,解救被恐怖分子劫持的100多名以色列人质。解救行动非常成功,但不是没有人伤亡,地面指挥官约纳坦·内塔尼亚胡不幸丧生,他是内塔尼亚胡的亲哥哥……

重视家族血缘的犹太人,对亲人的伤亡是相当敏感的,从此内塔尼亚胡开始投身于反恐事业,不仅参加各种反恐活动,还接连出版《恐怖活动:西方如何获胜》等一系列著作,赢得“反恐专家”的称号。

后来,内塔尼亚胡获得利库德集团的青睐,该政党积极引导他进入政坛。很快,内塔尼亚胡就以右派言论而引发争议,不过他的官运却一直亨通,1982年担任常驻联合国代表、1984年晋升驻美特命全权大使、1988年选为国会议员、1989年出任外交部副部长、1991-1992年为总理办公室副主任……

1993年,利库德集团改选领导班子,内塔尼亚胡“过五关斩六将”,荣登利库德集团的党魁宝座。1995年以色列时任总统拉宾遇刺身亡,一直以激进右派面目出现的内塔尼亚胡遭受人们的责难,认为他太过于纵容右翼势力。

内塔尼亚胡顶住压力,熬到第2年才拨云见日,得到以色列人的信任。1994年2月25日-3月4日,以色列连续发生4起爆炸事件,安全成为国民的关注热点。在这一年的大选中,内塔尼亚胡成为最年轻的以色列总理,从此走上总理之路。

内塔尼亚胡的执政经历,被认为是以色列最年轻的一流政治家,在操纵危机、处理危机上表现特别突出。这么多年来,他在国内注重缩小贫富差距、注重对新移民的福利、放宽国内宗教政策;在国外则游走在各个大国之间寻求支持,至于在巴以和谈上,他奉行强硬的路线。

内塔尼亚胡,能够长青于以色列政坛,跟他的“右倾”线路有很大关系,这也说明以色列人缺乏安全感。你觉得呢?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胡(风)说的,还是周(树人)说的,还是胡诌的

彭 加 木个人介绍:彭加木(1925~1980)广东番禺人,著名科学家。1947年在北京大学农学院任助教。1949年后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当研究员,1979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1980年5月,他带领一支综合考察队赴新疆罗布泊考察。6月17日,彭加木独自一人到沙漠里找水,不幸被流沙吞没。彭 加 木 失 踪 之 谜夏训诚 胡文康编者按:彭加木是三十多岁以上的中国人熟悉的名字。19年前,这位著名科学家在率队进入罗布荒原进行探险考察时,意外失踪,受到举国关注,也曾风传过各种说法和猜测。彭加木的同行者、彭加木之后罗布泊探险考察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曾五次进入“生命的禁区”罗布荒原的夏训诚、胡文康,撰写了《与彭加木同行》一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反映中国科学工作者在罗布泊所经历的生死考验,也披露了当年找寻彭加木的经过。1980年6月23日下午,新华通讯社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布了新闻:“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在新疆的一次科学考察中失踪,已经第7天没有音讯……”美国来信:彭加木在华盛顿露面?!彭加木失踪后的第86天,1980年9月20日,从太平洋彼岸传来了一个信息。一个自称“周光磊”的“中国留美学者”,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惠林市写信给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周光磊”在信中称周培源为“学长”,自称是彭加木30年前的老朋友,1979年春天回国时还会见过彭加木。“周光磊”在信中说,1980年9月14日下午7时许,他和中国驻美大使馆管理中国留学生的戴莲如,还有中国赴美留学生邓质方,3人一起在华盛顿一家饭馆里晚餐。“突见彭加木随同两个美国人步入馆内,当即趋前问候,未料彭兄竟当面不认,随即与两美国人匆匆离去。”信中注明,邓质方“曾是彭加木的学生”。信中还说,他已把在华盛顿见到彭加木的“详况”“专函禀告淑芳嫂(彭加木夫人),现将该信影印存本寄上。”10月11日,香港《中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五行大字标题,以老五号黑体的醒目字号刊登了一篇“特讯”,披露了“周光磊”给周培源的信件全文;不仅加了“编者按语”,还配了社论《彭加木失踪之谜》;不但刊登彭加木个人简历和在罗布泊失踪的经过,还刊登了一篇题为《第一大新闻》的短文,声称《中报》这条“独家新闻”是该报“创刊以来所获得的最大新闻”,从新闻学的观点看,的确是一则有趣味的大新闻;随后还吹嘘,对他们那条新闻,“港外交界议论纷纷。若确有此事,将影响卡特竞选。”那两天的《中报》版面,紧锣密鼓,热闹非凡。美国合众国际社立刻转发。日本《产经新闻》马上予以转载。美国之音广播了。台湾的广播电台当然也不甘落后……何方神圣“周光磊”?消息也传进了某些中国人的耳朵。这些人多半出于天真,少数出于恶意,说彭加木“有下落”了,“跑啦”!10月15日,纽约《美国华侨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中国驻美大使馆否认彭加木在华盛顿出现的消息。该报记者按照《中报》登出的“周光磊”寄给《中报》信件所用的住址,曾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惠林市电话公司联系,电话公司称,(该市)电话簿上没有其人。10月16日,周培源从日本回到北京,看了“周光磊”的信件后皱起眉头。他不认识什么“周光磊”,也从未收到“周光磊”写给夏叔芳信件的影印件。他反问:“邓质方是学物理的,怎么可能是彭加木的学生?”他说:“这可能是一个骗局,‘周光磊’也可能不是真名。这类事情并不奇怪。以书信形式搞造谣破坏的,甚至还有盗用我的名义写信捣乱的,过去都曾发生过。”彭加木夫人夏叔芳在乌鲁木齐时对新华社记者说:“我们从来就不认识‘周光磊’这个人,彭加木也从来没有谈起过这个人。”“《中报》刊登的‘周光磊’信中,自称三十年前同老彭交往甚密,还称我什么‘叔芳嫂’,把我的名字都写错了(把‘叔’写成‘淑’),这怎么可能是老彭‘交往甚密’的老友?”夏叔芳说,她没有收到“周光磊”写给她的专函;给周培源信中提及的“去春返国亦曾(同彭加木)晤面”也是胡诌。她说,这是一个“编造的故事”。中国科学院要院外事局和上海分院核查,结果都不曾接待过“周光磊”。11月6日,中国驻美大使馆官员对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发表谈话,断然驳斥香港《中报》刊载的离奇谣言。这位官员说:中国大使馆不知道有“周光磊”其人,更谈不上有“周光磊”1979年春回国访问之事;邓质方根本不认识这个“周光磊”,9月14日前后一段时间邓没有到过华盛顿,邓在罗彻斯特也没见过彭加木。戴莲如对记者说,9月14日,她除了到大使馆附近一家商店买了点东西外,全天都呆在大使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