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门生粤语(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在部队编制上有何改变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在部队编制上有何改变

武汉会战结束的1938年底,国民政府颁布了战时的新编制,也就是三七年编制,国军在编制上主要有三个重大的变化,数量急剧扩大,把战略单位由师升级为军,降低师的作战地位。

在下面的回答中,纵横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整理和解答。

大量的进行扩编和改编

从七七事变到武汉会战结束,在这将近一年半的激烈抗战中,国军屡战屡败,半壁江山沦陷,抗战初期发生的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都是大规模的战争,尤其是武汉会战,中方投入兵力达百万之多,但每一次都败的稀里哗啦,尤其是老蒋的中央军,更是一败涂地,想要完成最后的抗战的胜利,很浅显的一个道理,就是不断的扩充军队。

面对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失败,何应钦解释为“以空间换时间”,空间的确是失去了,那么换来的时间用来干什么了?

其实也就是扩充和整编军队,为全面、持久抗战做准备,实际上关于整军工作,在抗战初期就在进行,国军一方面打仗,一方面进行整编,并且采取轮训的方式补充部队,为了适应适应战争的需要,国军不断的扩充军队,增编了很多新的军和师。

在1937年国军扩编了10来个军,1938年又新增14个军,加上以前军队的整编,到1938年9月的时候国军整编出100个军、200个师的番号。

在如此扩充之下,国军的数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何应钦在国民党1939年初的大会上报告:“在部队单位上, 比战前已增多五十三个师, 故抗战力量, 有增无减。”老蒋听完之后,晚上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当然,编制的数量上来了,质量其实还没提上来,因此,国军又在编制上做了调整。

战略单位由师升级为军

淞沪会战之前,国军以师为主要作战单位,但是在淞沪会战中,发现师一级战略单位很难与日军抗衡,于是开始将一些师捏合成军,74军就是1937年9月1日在淞沪战场上匆匆组建的,武汉会战之后,国军废除过去以师为战略单位,彻底改为以军为战略单位,也就是说,要把74军这样的先进经验推广开来。

把战略单位由师升级为军,是势在必行之举,在抗战初期,日军是以师团为战略单位,国军也是以师为战略单位,结果是无论如何国军的事都无法对抗日军的同级作战单位,我军一个师一级作战单位,通常也就一万多人,而日军一个甲种师团人数在2.5万人左右,再加上我军火力较差,因此根本不是日本师团的对手。

想要和日军进行对标,那就将战略单位升级为军,一个师打不过你,我一个军还打不过你?

因此,确定把军作为战略单位,其职能大大扩展,军司令部下面包括,参谋、副官、军械、军医、军法6个处,除此之外,军部特种兵科,骑兵、野炮兵各一个团,工兵、通讯、辎重、特务各一个营,还有一个野战医院,相比于之前,军的指挥只能依靠下级来说,在武汉会战后确立了军一级作战机构的绝对地位。

师由原来的两旅四团制改为直辖三团制

在武汉会战之前,国军一个师大概一万来人,基本是两旅四团制,在实际作战中,存在诸多不足,一个是单个师的力量太弱,面对日本一个师团往往需要5个以上的师才能对抗,在协同作战上配合较差;再加上师级作战单位下面各级单位也多,比如说旅一级的作战单位就有点累赘,指挥不便。

鉴于这种情形,国军首先改变师的配置,增强他的作战能力时,减弱他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把作战单位外的那些机构甩出去,只留打仗的。

并且把旅一级的部门撤掉,二旅四团制改为三团制,也就是当时世界军事潮流的“三三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指挥混乱的问题,总体上来说,师的地位不如以前了。

重新调整好,军的地位上升,师的地位下降,旅一级编制逐渐取消,三三制原则得以确立,是国军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为满足实际作战而对编制进行的一次重要的调整。

为什么粤语听起来很顺耳

这个要分地域和年龄了。

两广地区也就是广东广西人听着舒服悦耳。其实两广地区多山,语言也很庞杂的,改革开放以前,基本都无法交流的。差异非常大的。我们熟悉的李嘉诚,刘銮雄都是潮汕人,和粤语有很大差别的。粤语这时就发挥了很大作用了,就成了两广地区人们必学的语言,要不无法交流。

一般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对粤语都很有感情,主要在民间香港对大陆输出大量文化,谁人不知道香港明星?谁人不不会几首粤语歌?那时香港影响力太大太大了!日本和韩国的娱乐行业都是学习香港的,很多外国明星都在香港淘金!那时香港太强太强了。

我也觉得粤语很好听很悦耳,你们觉得呢?

什么是运动战有哪些关于运动战的详细论述

运动战不同于游击、阵地战,是在广大的作战空间内实现兵力移动,形成局部优势,在野战中歼灭敌人。此种作战方式在防御与进攻中都可以,当然也对指挥员有很高的要求。朱棣、陈玉成、傅作义、粟裕都是出色的运动战大家。

1、朱棣的运作战

在朱棣漫长的军事生涯中,很少有死守城池、拼命攻城的记载。他在防御中是机动防御,在进攻中也是机动作战。

(运动战大家)

靖难之战初期,南军进攻,朱棣西征大同,迫使南军援救,在运动中寻找战机。

在东场战役之后,朱棣率军在夹河一带行动,平安与盛勇部向中间进攻,朱棣抓住战机各个击破。之后在淮河沿线的操作更是达到运动战的艺术水准。

2、陈玉成

陈玉成十五岁开始参加战争,一路上见太平军在野战中歼敌人,之后随着自己的成长与西征的锻炼,更是熟悉了运动战。

(三河战役)

三河大捷就是面对清军精锐的攻击,在行军中将其包围,获得战役优势,一举歼灭。

李秀成的二破江南大营也是机动作战的手笔。

3、如水作战傅作义

相对于国府的运动战水平低下,傅作义基本属于神一级的战将,抗战中的五原大捷,基本是国军主动进攻取得真正的大捷,此战中傅作义率部大举撤退进攻,实在难得。

(五原大捷)

在解放战争中,傅作义解围大同,没有选择直接进攻大同城外,而是攻其必救,一举攻下集宁,获得战场优势,自然解围。在之后进攻张家口也是如此,可以说他的机动作战水平一度达到了解放军层次。

4、粟裕

粟裕是机动作战的大才,苏中作战七战七捷,在防御中歼灭大股国军。

在重点进攻时期,又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歼灭其主力74军。

(孟良崮战役)

在豫东战役中,在野战中歼灭国军区寿年兵团。

淮海战役中,更是在行军中围困黄百韬、杜聿明部,并达成歼灭。

(黄百韬)

运动战对指挥员的战场把握,军队的组织力与战斗力都有很强的要求,能指挥运动战的将军一般就是可以全天候作战的将军。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胡中南是否被解放军俘虏

你说的是 胡宗南吧

胡宗南没有被俘, 他可是蒋介石的“天子第一门生”在整个民国蒋介石时代他一直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

年轻时春风得意,北伐时期事实造英雄,获得蒋介石的赏识.

剿共时期的急先锋

解放战争胜利后没有被俘,逃亡台湾,失宠,病死台湾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