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金合信基金刘扬:预计今年芯片库存周期触底,创新应用方向股价弹性
发布时间: 2023-07-11

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汪梦婷

搜狐财经《基金佳问》栏目(点击进入专题)

半导体行业正面临重要转折点,今年两会提出要自立自强、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指明了行业发展新动向。

搜狐财经《基金佳问》栏目,对话各行业具有影响力的基金经理,结合目前经济形势,解读不同行业细分领域的投资策略,展望各行业板块中长期的投资机遇,为投资者讲解如何“避雷”挑选有潜力的基金产品。

做客本期《基金佳问》的嘉宾,是创金合信芯片产业基金经理、创金合信全球芯片产业QDII拟任基金经理刘扬,本期栏目主要讨论芯片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

刘扬,武汉大学学士、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系统和雷达遥感专业硕士,曾在华为从事无线通信网网络规划和项目管理工作,其后在长城证券研究所任TMT高级分析师,前海人寿保险资产管理中心历任TMT研究员、投资经理。2021年7月加入创金合信基金。投资时,刘扬首要考察因素是细分行业景气度,精选长中短不同的景气周期下的优势企业,偏好大赛道、硬科技、真成长个股。

展开全文

2023 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作为支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实现半导体领域技术攻关、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也是推动科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

目前我国半导体产业水平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什么水平?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对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半导体库存周期在今年会出现反转吗,如何看待后市投资机会?

创金合信基金刘扬表示,中国芯片产业的特点是大而略强,但我们有最全的产业链,最大的制造业产能等优势,现在又有了全国上下一心最强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决心。在先进制程、关键设备与材料和专利与芯片工具等方面还比较受限制,不过有困难也有机遇,未来3-5年是非常关键的时期。

过去几年国内涌现大批芯片初创公司,刘扬认为,其中蕴含难得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都有大机遇的投资机会。未来一两年,会有大量质地优质但短期处境仍艰难的初创公司,在这一轮周期中活下来或者被资本存量充足的企业吸收合并,做大做强。

他还表示,全球芯片产业预计今年二季度触底,三季度弱修复,逐渐走向周期复苏。分歧只是触底之后是弱复苏还是强复苏。而股价通常会略领先产业周期,其中创新应用的方向大概率会弹性更强。

以下为访谈全文:

基金佳问: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您怎么看待今年消费电子行业的整体需求?上游芯片半导体库存周期何时会出现反转?

刘扬:消费电子的萎靡,根本原因在于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在2018年底到顶,而之后消费电子的创新不足,拉长了消费者换机周期;而2020年全球疫情引发的远程办公需求,极大地透支了之后三年平板、手机和电脑等消费电子的需求。2022年受宏观因素的影响,电脑、平板、手机和可穿戴电子等遭遇巨大的销量下滑,去库存成为主线。进入2023年,库存去化基本结束,消费电子创新有所进展,预计上半年下滑幅度缩小,年中触底,下半年微弱复苏,全年呈现微笑曲线的走势。

全球芯片产业预计二季度触底,三季度弱修复,逐渐走向周期复苏。消费电子相关的芯片品类占全部芯片产业比重很大,但并不能直接等同。芯片产业还有新能源、AI、工业控制和汽车等爆发性上行的细分赛道,也有面板、被动元器件和部分车规芯片等率先触底的细分领域。

所以,我们认为今年芯片产业将大概率库存周期触底,分歧只是触底之后是弱复苏还是强复苏。而股价通常会略领先产业周期,其中创新应用的方向大概率会弹性更强。

基金佳问: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您认为中国半导体将在国际竞争中走出怎么样的趋势?产业链什么环节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

刘扬:半导体产业是全球化程度和产业链分工专业度最高的行业,因此既要自主可控,更要强调开放创新。而创新应用的需求崛起和国际秩序的改变,也将共同推动全球芯片产业链的重塑。这是近些年芯片产业的主要矛盾,当下的库存周期是次要矛盾。

中国芯片产业的特点是大而略强,但我们的优势是拥有最全的产业链,最大的制造业产能、最多的应用需求和最庞大的工程师群体,现在又有了全国上下一心最强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决心。我们在先进制程、关键设备与材料和专利与芯片工具等方面还比较受限制,不过有困难也有机遇,未来3-5年是非常关键的时期。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需要积极适应和帮助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新型举国体制就是为了促进生产力发展而调整的上层建筑之一。对此,市场存在两种有偏差的看法。一是认为应该完全市场化,政府不该参与;二是把举国体制等同于大额补贴或政府大额投资产线。

第一种看法,无视了芯片产业发展历史,美欧日韩和中国台湾,芯片产业的崛起和突围都离不开政府花大量资源和政策帮扶、形成产学研与市场的良性互动而成功。第二种看法,忽视了芯片产业的内在产业规律,即芯片产业是高技术密集、高人才密集和高资金密集的三高行业,不仅仅要烧钱,还要烧脑、烧心。

因此,我认为成功的新型举国体制,一定是在产业政策、生态联盟、内外开放、人才战略、财税、投资、金融工具和市场补贴等多方面综合的一揽子政策方案。而芯片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还是产业规律和产业集群的自我奋斗。我们有最大的制造业、最全的产业链、最多的工程师和最长期最强劲的政策支持,因此中国芯片产业的前景十分光明。

芯片产业几乎从来没有什么弯道超车,只有换道超车和龟兔赛跑。换道超车需要在还没有完全爆发的创新应用市场上进行高效的研发投入,取得先发优势,随着新应用、新市场的崛起而崛起;龟兔赛跑需要拼尽全力,以避免被摩尔定律淘汰,逆势扩张增加优势,等巨头在创新方向和投资投产上犯错误,形成后来居上。总之,是否持续跟紧摩尔定律决定了产业成败,专注客户需求、技术创新、管理提效和逆周期扩张的企业,最终会成为领袖。

基金佳问:芯片技术的突破难度在哪些方面?

刘扬:芯片产业是典型的周期成长行业,且成长大于周期,这是摩尔定律所决定的,也是过去几十年的产业发展历史所证明的。因此,芯片产业是个残酷的“铁笼斗兽、剩者为王”的行业,每一轮技术周期都会淘汰很多落后于摩尔定律的玩家,也会诞生很多面向新兴应用的新锐公司,参与下一轮铁笼斗兽赛。本质上就是芯片企业要跑赢摩尔定律,制造出性价比更好的产品来满足市场,以更大的规模效益来获得商业回报正循环。

由此,我们就看出芯片技术突破难点在哪里,它需要巨大的投入、持续的创新、高效的产业链上下协同和基于战略理性的运气。很多企业如果连续两轮摩尔定律周期,都不能获得领先,那么就面临市场和现金流的枯竭,前期投入都会打水漂。

因此,芯片技术突破难度很大,龙头企业必须保证不犯大的错误,而新锐公司必须选择潜力巨大的新市场,且研发投入回报比远超同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挑选公司特别强调战略强度和研发投入回报比的原因。

基金佳问:过去几年大量资金进入半导体芯片领域,国内也涌现了很多初创芯片公司,在目前终端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下,这些企业该如何突围?

刘扬:初创芯片公司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也是我认为今年下半年至明年的重要投资方向之一。2018年中国遭遇芯片封锁,初创芯片公司如雨后春笋,大多数估值非常高,而团队、技术和产品都不太成熟。芯片公司前期投入非常大,而产出第一代可商用产品又需要时间,这就让一级市场估值泡沫越吹越大。随着2021年疫情后流动性大放水的结束,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很多创投基金的资金流转向枯竭,大量初创期需要持续投资的企业开始难以为继。

过去一年多,一级市场的芯片公司估值已经一降再降,破产倒闭的比比皆是。但是,这在芯片产业发展史上并不罕见。未来一两年,会有大量质地优质但短期处境仍艰难的初创公司,在这一轮周期中活下来或者被资本存量充足的企业吸收合并,做大做强。这是难得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都有大机遇的投资机会。

还有少数类似独角兽气质的初创公司,应该能想办法继续走下去,靠自己和产业资本做大做强。这类公司一般有这样的特征:产品战略布局于具有爆发性的新兴创新应用领域、团队技术水平高且研发投入回报比高、市场战略紧跟关键大客户群、跨周期的投融资能力和高效廉洁的财务管理等。这类公司专注、坚韧、高效,通过持续努力,大概率会突围成功,成为明日的明星。

基金佳问:2023年开局,国内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环比均大幅下滑。在新的供需关系下,您认为今年汽车芯片供需是否会逐渐趋于平衡?未来汽车芯片价格可能出现下探吗?

刘扬:今年汽车行业整体销量应该是稳定、略有下滑,而其中新能源车的产销依然会增加,只是增幅会明显弱于去年。过去两年车规级的芯片全球缺货,相关企业扩产。

汽车芯片有两大特征,一是芯片种类特别多,二是各车企的供应链比较稳定和封闭;新能源车的崛起,让第一个特征变强,车用芯片种类更加多类,又让第二个特征变弱。今年汽车芯片很可能呈现的趋势是,上半年逐渐供需平衡,下半年部分品类会供过于求。当然,如果经济复苏非常强劲,汽车销售增速上行,也可能维持紧平衡一段时间。

汽车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