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小故事50字(自己孝心小故事50字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自己孝心小故事50字

戏说古今奇闻趣事,传递世间真情善意。大家好,欢迎来到诗文书画汇,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系列之第493期,如果您喜欢,不妨给个关注!
老话说得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从这句话看得出在别人危难之际出手助人,既能助他人脱离险境,也能使自己的福泽绵长,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
今天笔者要讲的这则民间小故事便与这道理有关。与笔者以往所写的民间小故事一样,故事的主题同样弘扬正能量: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去帮助他,这对自己也是一件积德的好事。
闲言少叙,咱这就开讲这则民间小故事:
在古时候的褚州城,有一个叫刘生的年轻人。刘生的父亲没得早,母亲一人将他抚养成人。
刘生家境十分贫穷,娘俩没啥本事,靠着一亩三分地糊口。
除此,刘生家再无任何收入。
刘生的娘苦命半辈子,只求给刘生娶个好媳妇。即便她死了,也再无遗憾。
但事与愿违,刘生娶媳妇的钱还没有存够,母亲便得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
郎中把脉问诊,却说这老妪得了一种难治的怪病,本地并无此药。
郎中早年曾听说,在数百里地外的贺城有一王姓郎中有此药物。
刘生转悲为喜,送别郎中后便将母亲托付给隔壁王婆照看。
他背起行囊连夜朝着贺城行去。刘生不知走了多久,这一路走来,仅脚下的鞋子就走碎了多双。
他历尽艰辛,终于到了贺城。
他四处打听王姓郎中,一位樵夫告诉他:“那王郎中家住镇子南头,不过已经不再做郎中了。”
刘生谢过樵夫,随后找到王郎中。他轻扣院门,一老者缓缓打开了院门。
“老先生可是王郎中?”刘生拱手问道。
“你是何人?”
刘生单膝下跪,再次拱手言道:“我乃褚州人士,步行数百里特来求老先生赐药,救救我那可怜的母亲。”
那老郎中一听,心中暗惊:我的天!褚州城离这如此遥远,这少年却徒步前来,果真是个孝子啊!
老郎中将他扶起,遂询问其母病情。刘生一一道出。
“年轻人莫急,此病唯有我这药可以医治。因此病罕见,老夫并没有多备。我这仅有三副药,你且拿去救命,不出意外,这三副药足矣!”
刘生闻言大喜,忙掏出钱来欲给那老郎中。老郎中却推脱不要:“世上难得有你这样的孝子,千金难买你这份孝心啊!把药拿着,快回去救你母亲吧!”
刘生感动落泪,遂跪在地上叩谢。告别老郎中,刘生朝着家疾步行去。
刘生行到离家约有50里地时,夜空突然飘来乌云,随即下起倾盆大雨。此处正是荒山野岭,他见无处避雨,便朝前疾行而去。

“百善孝为先”的小故事有哪些

1、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从前,楚国有个叫孟宗的孝子,对母亲照顾得十分周到。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病了,什么也不想吃。孟宗很着急的问:“娘,你想吃什么?”母亲回答:“只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

孟宗听完,马上跑到屋后的竹园,四处挖掘,无奈,寒冬时节,又怎么会有竹笋呢?他急得大哭起来,眼泪一滴滴地滴落在雪地上,融化了雪,地上露出了嫩绿的竹笋。于是,他就把笋挖出来,回家做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笋汤,母亲喝过汤后,不久病就好了。

3、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母亲去世后,父亲又续弦。继母对他很苛刻,难得的是王祥依然像对待亲生母亲那般服侍她。

一年冬天,继母生病,想吃鲜活的鲤鱼。但是,大冬天的,哪里能捕到鲤鱼呢?王祥来到了河边,为了能捉到活鱼,他脱掉了自己的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了冰块,两条鲤鱼一跃而出。继母知道他的行为后,大受感动,终于开始把他当亲生儿子照顾了。

4、汉文帝虽然贵为天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对母亲十分孝顺,不管每天公务多么繁忙,都不忘去给母亲请安。一次,母亲病了,汉文帝日夜精心服侍,一步也不曾离开,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母亲的药,他都要亲口尝尝,唯恐太苦,太烫。三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顾。

5、东汉末年大文学家蔡邕,在母亲生病后,无心学习,衣服也不换洗,整日在母亲床前殷勤服侍,为母亲洗马桶也不厌其烦。不久后,母亲病逝,蔡邕哭倒于坟前不愿回家。仆人见此情境,无不潸然泪下。之后,他叫仆人在坟墓边搭个小房子,他住在那里,继续守墓,以表爱母之心。

关于敬老爱老的小故事五十字左右

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3、.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4、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5、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50字!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