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
发布时间: 2023-07-06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由父亲带大的男孩,或者从小与父亲接触比较多的男孩往往表现出很多优势,如性格开朗、头脑灵活、身体健壮、充满活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教育学家表示,这是由于父亲的教育方式、父亲的影响使这些男孩更为健康地成长。

在一般家庭中,妈妈总在扮演老师的角色,告诉孩子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要求幼儿听话、不淘气、做乖孩子;总是喜欢让孩子做画画、看书、搭积木等安静的活动;即便是带孩子游戏或外出活动,也要订下规矩,给予各种指导。受母亲思维方式和教养方式的影响,那些不离妈妈左右的男孩总是重复、模仿母亲的言行,变得乖巧、顺从、循规蹈矩,缺乏独立性和探索的精神。

但是,如果父亲也参与到男孩的教育中来,他的男子汉硬派作风,往往会在其教养方式中注入了阳刚之气。父亲知识面宽广,常常会灌输给男孩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父亲会鼓励男孩遇事自己动手、大胆尝试;父亲对男孩的坏毛病不迁就,不妥协;父亲总是以朋友和“大孩子”的姿态,与男孩一起无拘无束地玩耍。

小男孩博博最喜欢和爸爸一起玩打枪的游戏。这不,父子俩儿一人一杆“枪”,一个当“好人”,一个当“坏蛋”,嘟嘟嘟,嗒嗒嗒,双方交火,各不相让,你“打”伤了我的腿,我“击”中了你的胳膊。直到最后父子俩滚成一团,累得大汗淋漓,筋疲力尽。

他还喜欢与爸爸一块踢足球、放风筝、抓小虫、堆雪人……每次玩得既轻松又尽兴。

妈妈问博博:“妈妈也和你做游戏呀,你为什么更喜欢和爸爸玩呢?”

“因为和爸爸一起玩,不用怕弄脏衣服,也不怕满头大汗。”博博说出了实话。

可以说博博说出了小男孩们的心声,与爸爸一起玩,没有太多的顾虑,玩得开心,也玩得尽兴。更为重要的是,在游戏的过程中,爸爸教会了他们什么叫做骨气、什么叫做胆量、什么叫坚强、什么叫男子汉气概……

有心理学专家研究证明,男孩与父亲接触的机会越多,在一起的时间越长,他们就越勇敢、坚强、豁达、乐观。因为父亲不会像母亲那样对孩子百般宠爱,父爱主要表现在冷静地面对孩子的优缺点,教会他们应付和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他们坚定的意志和聪慧的头脑。而且,父亲与男孩的游戏方式多是动态的、较激烈、富有对抗性和创造性的,这有利于男孩强身健体和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这是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他们一般会有计划地培养孩子某些方面的品质,注意发展孩子某些方面的才能,而母亲恰恰缺少这些。

在培养日常的生活习惯方面也是如此,母亲总是喜欢保护孩子,怕孩子磕着、碰着、摔着,很容易不自觉地出现包办现象。而父亲则更重视教育孩子自立、自理,勇敢地面对一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男孩“女性化”倾向日趋严重的现代社会,父亲必须马上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这样才更有利于男孩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才更有利于男孩男子汉气概的培养。

现在,在美国家庭中,为了把孩子培养得更加出色,很多爸爸主动放弃自己的事业,而甘愿做一名“袋鼠爸爸”。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中国爸爸也去做“袋鼠爸爸”,但是我们很真诚地提倡:做爸爸的再忙,也要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来陪陪你的男孩。

一个小男孩看见他父亲花很多时间和心思为他的汽车打蜡,便说:“爸爸,你的车子一定很名贵,是吗?”他的父亲说:“是啊!这部车子很名贵,所以要时常保养。如果保养得好,将来换车时也会多值一点钱。”

不要认为男孩大大咧咧,什么都不在乎,他也有感情细腻的时候,他也需要爱;也不要认为儿子无缘无故对你冷漠、跟你闹别扭,只是因为他不懂事,那是他正在用行为提示你:他需要你的关注和关爱。

男孩需要的不仅仅是你的精力、你的时间,他们更需要的是,你男子汉的阳刚之气给他们做出榜样——面对压力不退缩的意志;跌倒了、失败了再爬起来的勇气;知足者常乐的心态……

男孩是精力充沛的,荷尔蒙带给他们巨大的攻击性、冒险欲和破坏力,他们简直就是一台停不下来的小“捣蛋机器”——释放精力是他们生活的方式,他们会从中感受到成长和满足。

但是,如果男孩不能找到一个有创意的、合理的方式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他的冲动就会以破坏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且,如果男孩的这种欲望受到压抑,他就会变得抑郁,自我贬低,并伴随一种痛苦的无助感。

这些也正是家长们所担心的。那么,家长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手段,才能让这些男孩远离“捣蛋机器”,而且健康、快乐地成长呢?家长又应如何对待这些调皮的小男孩给你出的“难题”呢?

浩浩的爸爸可谓事业成功,经济条件相当不错,但就是儿子浩浩让他不省心。浩浩上一年级才几个月,爸爸便被老师“请”去学校好几回,不是因为浩浩在座位上坐不住,就是不专心学习、打架、打扰旁边的同学……

浩浩爸爸非常无奈,他决定找老师好好谈一下,并请教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在谈话中,老师问他:“为了教育好孩子,你翻看过有关教育方面的书吗?”浩浩爸很茫然。

是啊,世界上任何职业都要培训学习,只有父母这个职业没有这些程序,只要一个成人生育了小孩,就成为了天经地义的父母,就理所当然地行使着教育的职能。

但是,家长要知道,如果我们不学习教育孩子这门学问,我们在行使教育职能的这个过程中,就有可能无意识地犯下一些教育的错误,而这对孩子而言无疑是一种终身的伤害。

例如,面对男孩这个“捣蛋机器”,家长一味地压制,他们马上就对我们还以颜色——要么故意与我们作对,叛逆成性;要么变得抑郁,毫无自信。而家长们如果一味地纵容这些小“捣蛋机器”的捣乱行为,他们就会更加令人担心——到处都飞扬跋扈,变成了纯粹的“小霸王”。

父母对孩子的爱,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去完善。这也就是说,父母只有了解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给孩子更为科学的爱。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做家长的仅仅是学习、生搬硬套那些理论和教育方法,是万万不可的。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并借鉴科学的教育理论,在教子经验不断丰富的基础上,慢慢摸索出一套对自己的孩子行之有效的方法。

掌握一定教育理论的父母一定知道,虽然你的小男孩像个“捣蛋机器”,但他一定也有着十分可爱的一面——他渴望自己成为男子汉,他会保护弱小,他还会争着帮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因此,只要家长做到因势利导,引导你的男孩向更好的方面发展,“捣蛋机器”必然不会乱生是非。

教育专家指出,要想让孩子纯洁的心灵远离邪恶,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面对精力旺盛的小男孩,聪明的家长与其试图帮助男孩寻找恰当的释放渠道,不如为孩子建立一个牢固的道德防线。而这道防线就是——美德!

一对年轻夫妇因为儿子的降临而惊喜,但他们又有点担心,如何才能把这个停不下来的“小捣蛋机器”教育好呢?后来,爸爸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了一个故事,他们的教育思路从此明确。这个故事的题目是——《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来到郊外的一片旷野里,准备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哲学家问弟子:如何除去周围长满的杂草?

弟子们陷入沉思,他们给出了各种答案,有的说用铲子铲草,有的说用火烧,有的建议在草上撒上石灰,还有的说要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哲学家听完后,站起身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用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这里相聚吧。”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他们惊讶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原来的旷野已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终于明白了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

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小男孩都没有成熟的判断力,他会为了一个皮球跟小伙伴打架;他会因为好玩而说脏话;他会因为老师批评他而与老师对着干……但当那些更为可贵的品质占据他的大脑时,他会自动安静下来,他会变得懂事很多,有时他的改变甚至会令家长们刮目相看。

5岁的小男孩卓卓从小就很调皮,妈妈有时真拿他没办法。有一天,妈妈给他买了七色彩笔,他十分喜欢,并把它们装在自己的包包里随身携带。妈妈带他到社区的小花园里玩,他竟要用彩笔在花园的小椅子、小桌子上乱画,妈妈告诉他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他就是不听。随后,妈妈转换了一种方法,她这样对调皮的儿子说:“儿子,你在这些椅子上乱画,别的小朋友坐了,是不是会把衣服弄脏了?”

男孩就是这样的,你给他讲道德、规则,他可能听不太懂,也可能听不进去。但如果你告诉他,他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如果他停止这一动作,就是帮助别人、就是见义勇为的行为,他就会欣然接受。

大多数男孩都有满腔热血,他希望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望。所以,当你的男孩再调皮时,家长不妨把他的“调皮”化为“爱心”,让他自动放弃调皮行为。当爱心充满孩子的心灵时,他往往会用做好事来消耗自己的过剩精力,从而使调皮行为大大减少。

安吉娜·米德尔顿在《美国家庭的卡尔·威特教育》一书中介绍了“三分钟”耐性训练法,这种方法被证明是训练孩子耐性的好方法。

皮奈特是一个缺乏耐性的男孩,他只爱看电视和玩游戏,对书本不感兴趣。

一天,父亲拿着个沙漏,告诉他说,这是古时候的钟表,里面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时,整好是三分钟。皮奈特想玩玩这个沙漏,这时父亲说,以沙漏为计时器,你和爸爸一起看故事书,每次以三分钟为限。皮奈特很高兴地答应了。

第一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