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德要独立,西德要挽留,德国统一却突如其
发布时间: 2023-07-06

本来是同一国家,但分裂成两个政权的两部分,都要面对这两个问题:一、对方是什么?二、其他国家把我们当成什么?

二战后分裂为东西两部分的德国,自然也不例外。

直到1990年统一,整部德国的分裂史,随着两德实力的变化,就是一部围绕这两个问题反复博弈的历史。

东京奥运期间,我们这个号写了东德体育的往事。有网友评论说,想了解德国这个欧洲强国曾经的分裂历史。今天我们就以独到的视角理清德国分裂期间“两个德国”的关系。

1.“有他没我”西德:我们绝不是两国,你们也不能把我们当成两国。

西德建国时,在总理阿登纳和外交部长哈尔斯坦的力主下,坚决奉行一个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是德国唯一合法政府,与西德建交就必须与东德断交,谁敢跟东德建交,那西德就跟他们断交。这个政策被称为“哈尔斯坦主义”。

▲康拉德·阿登纳

不过,苏联例外,因为对德国而言,苏联是四大战胜国之一,所以苏联与西德建交时,跟东德保持外交关系,东西德都没反对。

而拳头没苏联硬的国家,就没这么好命了。比如1957年南斯拉夫、1963年古巴在跟还西德保持外交关系时,就跟东德建交,西德立刻跟他们断交。

这是西德建国前二十年、尤其是阿登纳时代的主要外交政策。为了彰显自己是德国唯一合法政府,西德甚至拿钱买地位,主动承担全部德国战争赔偿。

▲瓦尔特·哈尔斯坦

东德:实力不如你,我想离开你

而东德,1949年颁布实施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即东德宪法)第1条规定:

“德国是由德国各州组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和国……世界上只有一个德国国籍”。

民主德国(东德)总统威廉·皮克,在1949年的就职演说中称:

“德国分裂是绝对不能被承认的……我们要努力将民主德国和尚处在军事占领下的西部德国统一成为一个民主的德国。”

这就是汉贼不两立的格局,东西两德都在争取获得正统。

到了60年代,因为双方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大量东德人跑到西德,东德不光建了有名的柏林墙,并且开始有了在名份上跟西德彻底“分家”的念头。

1967年,东德不再承认西德人是本国国籍。西德居民去东德,要跟其他国家的人一样用护照和签证,完全按照外国人来对待。

1968年东德修改宪法,在第1条将“德国是由德国各州组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和国”修改为“民主德国是一个德意志民族的……国家”,并且删去了“世界上只有一个德国国籍”的规定。

并且,本来在1954年时,当时的东德领导人乌布利希在统一社会党党代会上还宣称:“我们要捍卫德国的统一......因为我们深知国家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瓦尔特·乌布利希《时代》封面,背景上红色部分为东德领土

但是,还是这位乌布利希,到了1968年修宪时,他的态度就暧昧多了:

“当前工作的出发点是让西德承认民主德国存在的事实,反对西德唯一代表德国的主张……唯有西德完成民主和社会主义的转型,才可以讨论两德统一的问题”

2.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到了70年代,因为苏联的强势以及美国深陷越战,美苏关系缓和过一阵子。而为了向对方表示善意,这两位大哥慷他人之慨,拿自己手下小弟示好,都希望两德“正常化”。

还有,1969年勃兰特成为西德总理,放弃了哈尔斯坦主义,实行“新东方政策”,在与美国阵营同盟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希望与苏联阵营改善关系。

▲威利·勃兰特:华沙之跪

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1970年的“华沙之跪”。自然,我们绝不能否认这一跪对于德国悔罪以及二战后形象改善的意义。但对德国而言,勃兰特实际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与东德关系的转变。

勃兰特:我不想承认你是国家,但不反对其他国家承认你

二战之后,关于两德关系的定位,德国有的学者提出了“屋顶理论”,并被勃兰特用来作为“新东方政策”处理两德关系的原则。

“屋顶理论”是说,我同意我们各自当各自的小家,但我们绝对是一家人,彼此绝不是外人。

▲中国与西德建交谈判

本来,勃兰特盘算,与东德改善关系,就先做到“屋顶理论”:我不再主张国际上只能我是德国唯一合法政府,允许其他国家同时跟两德建交,恢复跟南斯拉夫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

但西德仍坚持,我们彼此绝不是外国,彼此公民绝不是外国人。

勃兰特认为,先跟东德改善关系,哪怕做一些妥协让步,对统一肯定还是更有利。

东德:坚持分家

可是正如前面所说,东德已经露出独立的倾向,因此坚决不同意“屋顶理论”。

勃兰特和时任东德总理斯托夫于1970年3月在东德的埃尔福特市进行了历史性的会面,双方在同年5月19日在西德的卡塞尔市再次会面。

在第二次会面中,勃兰特明确提出,愿意与东德政府缔结和平条约,不过条约应兼具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特征。

而斯托夫表示,应让两德之间形成平等的国际法关系,民主德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尽管两人没谈出什么实质性成果,但是两德的和平条约谈判还是开始了。而西德只是想改善关系,东德坚决要独立,这种谈判注定得闹很多别扭。

谈判中双方僵持不下,而双方的大哥,美国和苏联又在催他们赶紧把条约谈好签了。

▲尼克松访问苏联,与勃列日涅夫

3.民间友好?推动独立?于是,西德谈判代表提了个折中方案,条约的文字在字面上看上去一致,但是都可以解释成双方各自的主张。东德谈判代表同意了,也就是说,“同一条约,各自表述”。

1972年,两德签署了《两德条约》。

条约规定,两德问题的本质是民族问题。两德之间是权利平等的友邻关系。两德应坚持国家之间主权对等的原则,尊重彼此的互不隶属性、独立性、领土完整和自决权,并且均不得在国际上代表对方或以对方的名义活动。

《两德条约》:国内和平还是分家独立?

但是,前面说了,两德签这个本来就是“同一条约,各自表述”,因此这个《两德条约》到底意味着什么,东西德各执一词。

西德认为,这个条约只是让两德之间不再敌对,是让我们之间更加亲密友好,东西德是“两个德国,一个民族”,我们只是现在暂时尊重对方的主权,尊重对方被其他国家承认为独立国家;可长远的、最终的目的还是要统一,是为了未来的统一创造更有利环境的。

可是东德认为,这个条约的意思,就是我们彼此已经独立了,我们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主权国家。我们是“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一个是资产阶级的德意志民族,一个是无产阶级的德意志民族。既然已经彻底分开,就像正常的国与国那样,不存在什么统一不统一的问题。

“德意志内部关系部”

正常情况下,两个主权国家,是用外交部来打交道。但是坚持“特殊国与国关系”的西德,一直拒绝用外交部跟东德来往,在政府中设了一个部门,叫“德意志内部关系部”,专门来处理跟东德的交往。

不过,东德只愿意用一般国家的方式跟西德打交道,坚决不承认什么“德意志内部关系部”,要求西德,有事儿让外交部来谈,这个部门我不认。

可是西德决不妥协,就是不把东德当成一般国家。于是乎,与东德打交道的事,事实上是由总理府直接负责,具体工作,由总理府第二司,也就是“外交和德意志内部关系、外部安全司”负责。

而且,由于西德坚持,两德一直没在对方那儿设立大使与大使馆,而只弄了个联络处与代表。

4.民间友好?推动独立?《两德条约》签署之后,两德加入联合国,被国际社会普遍正式认可为两个国家。

《两德条约》对民众往来的利好

当然,我们得看到,《两德条约》签订之后,在经贸作用上对两德的作用非常积极。

因为坚持不把东德当成外国,西德对东德进口商品一律免关税,甚至自1975年起,允许民主德国向联邦德国银行申请无息贷款,以偿付贸易赊账。

而在缔约之前,两德之间别说邮政联系,东西柏林之间甚至连电话都没通;但是在条约缔结后,这些不光实现了,而且巨幅增加。

还有,东德在缔约后对西德放开旅游业,西德赴东德的旅行人数在1978年激增至300万人次;同时东德也放宽本地人入境西德的条件,允许他们基于“紧急的家庭事务”前往西德。

▲少数获得准许的东德居民可以去西德(来自电影《间谍之桥》)

渐行渐远的两德

可是,我们也得看到,在《两德条约》之后,尽管西德政府还是在拼命地争取统一,但是西德人对统一的信心,的确越来越弱。

1979年,在西德国家法学者大会上,学者伯恩哈德公然宣称,“屋顶理论”已经过时,东德毫无疑问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东德人已经是外国人,西德不应该再把他们当成本国公民。而这番言论居然得到了参会绝大多数学者的支持。

1987年,在联邦德国的民调显示,只有8%的人认为国家统一有可能实现。

至于东德,就像前面说的,独立就是他们的心愿。

1971年昂纳克成为东德领导人,1972年他在对东德人民军的讲话中就说:“联邦德国就是外国,而且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外国。”

更重要的是,作为对西德“两个德国,一个民族”的回应,19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