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简介资料(上海.孔家.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上海.孔家.是什么

指的是孔祥熙家族。孔祥熙与宋子文、蒋介石为姻亲关系。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绩有改革中国币制,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

后来适逢“五四运动”爆发,孔祥熙向全校师生发表演说,并决定停课10天,以便组织学生参加声援活动。与此同时,山西境内大旱,孔祥熙向华洋义赈会借贷100万美元,并商定以工代赈方式修筑晋西、晋东两条公路。因此事解悬拯溺,救济灾民,一时令孔氏声名鹊起。

扩展资料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一般是指民国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资本主义买办统治集团。即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陈果夫、陈立夫四大家族,是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抗战开始以后,四大家族利用战争时期的新情况,极力加强官僚资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垄断地位,大发国难财,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和垄断地位的加强。是依靠政治特权和经济掠夺来实现的。它掠夺的对象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阶级。

孔祥熙 是反面人物吗

是反面人物。
1948年的共产党宣布了【43名头等战犯名单】,孔祥熙排名很高!名列第9。

原来他担任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中国银行总裁等职,掌握财政金融大 权,达十一年之久,并利用职权为自己的孔氏家族聚敛了巨额财富。
抗战胜利前夕因众怒难犯、声名狼藉终被赶下政治舞台。
孔祥熙上任时,除采用前任宋子文所用增税、借债等办法,为蒋光头筹措军政费外,还采取整顿税收等措施,从财政上增强南京政府对地方实力派的控制;对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增资改组,实行法币政策,统一币制,以垄 断金融,操纵国计民生;又整理旧债,为举借新债作准备。上述措施,制止了白 银外流,缓解了财政金融危机,也使官僚资本得以迅速膨胀。
随着他对全国金融界的控制、垄断和法币改革的成功,使其在国民党及南京政府中的地位迅速上升。1935年11月,孔祥熙在国民党“五大”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迈进了南京政府的最高层,成为以蒋介石为首 的核心层的少数几个决策者之一。并且对老蒋始终死心塌地,唯命是从,密切配合,因而深受老蒋的信任和倚重。蒋对他也不错。例如“中国银行”这个头衔一直带到他自己辞去。

他去世后,他的子孙遵照遗属,资助他孔美国时念过书的学校,而且在台湾办了一个“孔祥熙 院长清寒奖学金”,资助有困难的优秀学子。大概孔氏家族也明白,财产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多做点善事可以挽回他们不好的名声。
作为中国官僚资本“四大家族”的代表之一,又一贯积极反共,还在美国为蒋介石拉援助。你说他怎么样?
他去世时属于高寿,80岁。

孔祥熙跟孔子有没关系

有关系,孔祥熙是孔子的的第75世孙。

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1967年8月16日),字庸之,号子渊,山西省太谷县人,祖籍山东曲阜,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一个亦商亦儒的家庭,孔子的第75世孙。孔祥熙的妻子为宋霭龄,岳父是宋嘉树。孔祥熙与宋子文、蒋介石为姻亲关系。

孔祥熙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亦是一名银行家及富商。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绩有改革中国币制,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1967年8月15日在纽约心脏病发去世。

扩展资料:

孔祥熙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国际奥委会委员经历。1939年孔祥熙当选为中国第二个国际奥委会委员,按照《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一个国家可以有一至三个国际奥委会委员。但可以有不等于一定有,这与当时各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有关。

他之所以能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是因为王正廷广泛游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成员。在对增加一名中国委员基本达成共识后,王正廷便在1939年英国伦敦的国际奥委会成员会议上,正式推荐孔祥熙出任国际奥委会委员,并得到执委会批准。这样孔祥熙便成为继王正廷后中国第二个国际奥委会委员。

孔祥熙在国际奥委会委员任上,从未参加过任何相关体育会议。按《奥林匹克宪章》条款规定,一个委员两年不参加会议或其他活动就要作辞职论。但奇怪的是孔祥熙仿佛是特殊委员,其名字每年还都在《奥林匹克公报》里出现。1955年8月,孔祥熙宣布辞去国际奥委会委员,结束了他的这段特殊经历。

孔祥熙的轶事

孔祥熙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国际奥委会委员经历。
1939年孔祥熙当选为中国第二个国际奥委会委员,按照《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一个国家可以有一至三个国际奥委会委员。但可以有不等于一定有,这与当时各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有关。
在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务中,王正廷明显感觉到中国话语权的单薄和中国体育运动接轨国际的步履艰难。他迫切希望在中国能够再产生一名国际奥委会委员,便于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相关问题。
当时,国际奥委会委员需要一名国际奥委会委员推荐,由奥委会执委会批准即可。于是王正廷便广泛游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成员。在对增加一名中国委员基本达成共识后,王正廷便在1939年英国伦敦的国际奥委会成员会议上,正式推荐孔祥熙出任国际奥委会委员,并得到执委会批准。这样孔祥熙便成为继王正廷后中国第二个国际奥委会委员。
孔祥熙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并兼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等要职,是中国行政和经济事务的最高长官,而他唯独与体育事业毫无关联。一个从未提倡过体育的人出任国际奥委会委员,让很多人一头雾水。其实,这正是王正廷的匠心所在。他推举孔祥熙并非从体育事业的本身考虑,而是另有所图。数年后,他对时任中国体协董事会总干事的董守义有过一番表述: “体协是个民众团体,其经费以及中国参加奥运会的经费来源都是依靠政府补助、社会捐助和门票收入三项。因此,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中必须找一个能向政府说话的人,有找钱能力的人才行。”
在王正廷眼中,孔祥熙正是“有找钱能力的”最佳人选。其实也难怪王正廷出此之策。不过,这样的理由仅仅只是一个方面。当年董守义闻知后亦有所怀疑,他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初听起来似乎也言之成理。但是在当时乱哄哄的局面下,体协本身都没有人管,王正廷并没有在其他方面擘划怎样恢复体协的工作,却会想得这样远,为将来参加奥运会筹款方便起见,这时就放长线,请财神,那就不易令人理解了。”董守义的怀疑也道出了王正廷推荐孔祥熙出任国际奥委会委员的真正原因并不简单。事实上,这其中有很深的私人情感因素。
当年,王正廷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日本东京分会总干事,不久,中国国内的动荡局面波及到日本,留日的基督教青年会因之陷于低谷,内部产生分裂。王正廷亦在一片不和谐声中被迫辞去总干事职务。而他的继任者则是当年美国耶鲁大学的同学孔祥熙。其中王正廷的鼎力相荐发挥了重要作用。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王正廷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巴黎和会。会上,日本欲取代德国攫取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终于达成归还协议。1922年3月,“鲁案”公署在济南成立,北洋政府特派王正廷为督办,处理有关事宜。王正廷到任后,又力邀孔祥熙为其处理“鲁案”的助手。孔祥熙为此专电征询孙中山意见,中山先生当即复电敦促孔祥熙早日前往就任。孔祥熙随即向阎锡山辞去省参议之职,束装赶赴济南就任“鲁案”公署实业处长。这是他第一次正式出任当时北洋政府的官员,并由此步入仕途。可以说,王正廷是孔祥熙入仕的重要提携人。后来,为了青岛接收上的工作便利,王正廷又兼任了中日联合委员会委员长,而孔祥熙也由实业处长兼任“胶澳商埠电话局局长”之职。
孔祥熙以后虽然仕途得意,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