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简介(有些心理学家把苏格拉底称为思想的接生婆,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有些心理学家把苏格拉底称为思想的接生婆,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苏格拉底,众所周知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些东西我们了解的可能不是太多,很多人大概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或是高中的哲学课本中接触到这位伟大的圣人。也有可能在许嵩的歌词中听到过“苏格拉没有底”。今天我们所要说的是苏格拉底在教育学上的一个重要贡献,那就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产婆术”的提出者苏格拉底。

我们对苏格拉底的学说了解很多但不一定对他的生平经历有着很深的了解,今天我们来走进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产婆,没有错,就是我们俗称的“接生婆”,她平时主要的工作是为别人接生,偶尔苏格拉底也会为他的母亲打打下手,时间久了之后,苏格拉底便提出了教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学说产婆术。

这个产婆术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讽刺,即通过刺激一个人,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哪些地方还存在欠缺的地方,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够获得真知。第二步是定义,在问答中进行反复的诘问,然后通过这种方式,让一个人去获得知识的方法,第三步叫做助产术,即教师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后自己去得出最后的正确结论。

知道了苏格拉底与助产术之间的联系,不得不佩服古代的哲人们,总能够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找到智慧并且进行创新。的确,如果没有跟随母亲接生的经历,或许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不叫“产婆术”,其中的步骤也可能不会像如今的定理一般值得推敲。

这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所谓启发式教育,就是使学生自己去体会知识的奇妙,在自我推敲的那个过程中,有一个恍然大悟的过程,这种方法在几千年前的古希腊教育家那里就已经得到了提倡,然而在如今我们的应试教育中却还是没能够得到很好的推崇与应用,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思考了。

我们都应该记得我们的学习生涯,举个例子,回忆一下自己的小学生活,你的数学老师在教给你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时,有没有引导你自己去得出最后的结论呢?我相信屏幕前的很多读者都开始摇头了,是的,没有。我们的大部分老师只是做到了授之以鱼,而并没有做到“授之以渔”,我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中方法与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或者还有的老师会用“约定俗成”去搪塞学生,这种做法都是不对的。

因此,现在的快餐式生活虽然便捷了很多,但是我们失去的是那个与自己对话的过程,这也让很多人产生了一步登天的可笑想法。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简介柏拉图式恋爱是啥意思

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最早由Marsilio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以下的意义:

1.理想式的爱情观(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2.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3.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4.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对你(你)而言,她(他)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完美的对象,而且只有一个。

第一个意义最常被使用,但其实是一个误解。不过既然大家都这样用,也就算是另一个意义了。这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一个有名的著作“理想国“。该书探讨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因其或许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故有人以此来诠释何谓柏拉图式的爱情。

第二个意义也经常被使用,但基本上也是误解。这误解来自柏拉图的形上学,他认为思想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我们看见的所谓的”真实世界”的东西反而不是真实的。

第三和第四个意义才真的是柏拉图的爱情观或两性观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

在他的理论中,没有那一半是比较重要的,所以,男女是平等的。而且,在观念世界的你(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她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也正在寻找着你/你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