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大年初一每个人拿着柴火逛街,这在湘西是什么习俗,真的是开眼界
发布时间: 2023-07-11

每年到了农历的新年,全中国的中国人都在欢天喜地,迎接新年的到来,同时还把春节作为一个祈福、拜年,走亲访友的节日。所有的辛苦奋斗就为了一年的团聚,这美好的祝福来自每一个村风民俗。

俗话说得好:“三里不同音,五里不同俗。”尤其是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除了农历新年之外,还有很多地方迎接新年的习俗是不一样的。比如,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在大年初一早上点柴火,称之为年火。

而今年的大年初一,湘西一位网友“湘妹生活记”却在边城广场,却拍摄到了这样一副让人感到好奇的场面。几乎所有的当地居民在逛街的时候,每个人手里或者肩膀上,都拿着一些柴火在逛街,招摇过市堪称一大景观。

我是“老虎观社会”,和你一起追踪社会热点,感受百姓生活,解读人间百态。

这是在进入镜头的一位当地老奶奶,大年初一这一天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然后肩膀上挑着一担柴火,正在颤颤巍巍地逛大街。这肩膀上的柴火虽然看起来不重,但是在老奶奶的步伐下,一摇一晃非常有节奏。

不得不说这样的习俗有点行为艺术的表演,起初还有网友以为这是老奶奶在卖柴火,但是仔细想一下不对啊,哪个商家大过年的正月初一,就把自己店里的柴(财)卖出去?很显然,这是老奶奶自己上山找的柴火。

正是有了“柴”和“财”谐音的意思,才有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就期盼有个找兆头,意味着整年都可以在外面捡到财宝,迎进家门的。这个跟迎接财神爷是一个意思。

展开全文

如果说你从一位老奶奶担着柴火逛街的画面,认为这不过是老年人思想守旧的一种行为,那么接下来镜头一转就又拍摄到了一位10岁左右的小姑娘,双手提着一担柴火在逛街的画面,这样的习俗也算一种传承。

看到小姑娘自信十足的样子,相信她也肯定希望新的一年,会有好运陪伴,这手中的柴火就是最好的证明。预示着明年的日子可以红红火火,过得蒸蒸日上,而柴火就是所有老百姓离不了的东西。

古老的民族有着古老的文化,古老的信仰有着根深蒂固的传承,它早已经渗入每一个当地人的基因和血液里面,只是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激发出来罢了,而春节就是所有传统文化基因被激活的时间。

如果说老年人和小孩子带着柴火逛街,是一种传统习俗的坚守和小孩好奇的模仿之外,那么当你看到一些年轻人也抱着一大捆柴火,在大街上招摇过市的时候,一定会说原来这里的习俗就是这样。

这柴火自然是“财货”的谐音,招财进宝是每一个老百姓家庭最朴素的愿望,而柴火遍地都是就看你捡不捡了。只要你肯下工夫去捡,相信每一年都有财和货滚滚进入你的腰包的。当然,如果你不努力肯定是不会发财的。

现在很多家庭都已经不用柴火烧柴做饭了,但是柴火这美好的祝愿却依然留存在我们的基因里。是柴火给了我们把生的粮食和蔬菜,变成了口中的美味,是柴火给了我们取暖的来源,免于遭受寒冷。

很多网友对于这样的场面,也纷纷跟帖留言表达了他们当地的习俗是什么样子的。广东一位网友直言:“招财进宝。”云南大理一位网友称:“我们云南也是这样,大早上捡柴,就是捡财!”新疆一位网友称:“这叫空手出门,抱财归家。”

面对这样的习俗,很多网友光从字面的意思就可以知道怎么回事了,不需要过多解释,只要当地人愿意把这当成一种美好的愿望,就可以大摇大摆地把这项传统传承下去,谁说这不也是一项文化传统呢?

四川一位网友跟帖留言称;“我们四川说叫抱柴(财)归家。”吉林一位网友称:“俺们东北也是这样。”河北一位网友留言称:“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大柴火,大年初一捡柴有效,过了这一天就无效了。”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了这么一句农村俗语:“腊月三十登高台,正月初一要捡柴”。至于腊月三十登高台的意思,就是期盼新的一年可以步步高升,扶摇直上的意思;而正月初一要捡柴,是指希望在新的一年当中财运亨通,日日“进财”。

不得不说我国的汉语博大精深,任何美好的祝愿都可以因为谐音,而得到美好的祝愿。比如,除了捡柴火之外,家里摆放了苹果预示着新年平平安安,摆放了桔子预示着新年大吉大利,摆放了柿子则预示着新年事事如意。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但是所有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都是一样的。所以,当这些新年的习俗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时候,大家对新年的气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则更加地浓烈了。

你们当地有什么不同的习俗,是期盼新年美好祝愿的活动和项目吗?欢迎跟帖留言。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