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哲理]产权不能公
发布时间: 2023-07-11

作者:刘正言

信息来源:中国视窗

尼泊尔的山里有一种树,叫菩提树,很珍贵,尤其该树结的菩提子,与黄金等价。

人们知道后纷纷去采摘,发生了哄抢,不仅未成熟的菩提子被摘掉,树枝被折断,最后连菩提树也被刨走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因为这些树长在深山里,属无主财产,人人可享而有之。

后来,尼泊尔政府将生长菩提树的山,通过拍买的方式,确权到有管理能力的人名下,这样,树才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成为泥泊尔国家一项重要收入的来源。

这个故事说明,只有产权明晰,资源才能很好地被保护、开发、利用,获得充分的效益。

其实这一点我们的先人很早就意识到了,比如给儿子们分家,让他们单独立门户,这实质上就是一科产权的明晰。一般来说,在大家庭里,儿子们多不操心,凡事依赖父母,而当各起炉灶后,为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弟兄们肩上都有了压力,都变得勤快起来,也懂得了操持盘算。

但遗憾的是,中国先人的这一做法只停留在自发的认识层面上,没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实际上这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简单说就是产权不能公有。

产权的私有跟私有制经济形式是有区别的,前者强调的是对个人资产的确认和保护,后者讲的是经济社会运行的一种架构模式,其对应概念是公有制经济形式。換个通俗的说法,产权私有说的是钱归谁所有的问题,强调的是钱是谁的,就归谁所有;私有制经济形式或公有制经济形式说的是钱怎么运用、怎么以钱生钱的问题,强调的是钱的经营由谁管控的问题,不在一个层面上。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搞的不是太清楚,以为公有制就是完全取消私有,连家庭这个社会的基本细胞也不要了,你的就是我的,所以出现了许多乱象,只要打着公有的旗号,就可以随便占人家的地,拆人家的房,拿走人家的财物,把人家的劳动成果、创作成果、科研成果霸为己有。

产权不能公有,就是说个人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了几千年才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个人和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的单元,只有它的稳固,才有整个社会的稳固,可以想象,个人的生命财产都得不到尊重和保护,那么任何社会形式对他都是毫无意义的。所谓精英外流、资本外流,主要的就是因为他的产权得不到真正的长久的有效的保护。而没有人才没有科技没有资金的社会,其贫穷落后是可想而知的。

产权的明晰亦如国家主权的明晰,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家是个大而化之的个体,不讲个体产权的保护,枉谈国家主权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诚如科技发明创新是建立在基本的自然科学理论上一样,我们对人类社会的研究,也应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把基本的东西吃懂吃透为好。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