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爱母爱,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爱母爱,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父爱母爱是人性固有的情感状态,源于生物传承的必然性。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城乡工农生活物质的差异,和人们追求更好生活的意愿,使我们不得已追逐快速致富,追求幸福生活的有效办法:出门进城打工挣钱。现阶段,出现了大量父母与子女分离的现状。一方面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支撑,为家庭经济发展创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另方面使许多家庭老人儿童阶段性失去照顾,使他们失去了必要的也无法弥补的情感缺失。这是传统形态转化过程中的阵痛,是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所付出的代价。新时代的到来,新的社会体系的创新,会逐步提供更佳的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户改等诸多措施将为改变这一状态创造更好的条件。父母儿童的爱心缺失将彻底改变。

怎做才能使农村留守儿童的作业问题得到解决

说到留守儿童,我是深有感触,因为我就是一名乡村一线教师,对于农村留守儿童上学的情况也做过调查,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有百分之八十的小朋友是留守儿童,平时只有爷爷奶奶陪同!对于这些留守儿童而言,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就连平时回家做作业也没有人来辅导。

在农村有这样一个现象,可能有很多人觉得比较反感,就是小学老师晚上放学后有课外补习班,很多家长虽然把孩子送过去辅导,可是心里却在责备老师:平时上课不教东西,靠着补习班来赚钱!老师也觉得特别冤枉,明明考虑到孩子父母不在家没人辅导,却还要被人说闲话。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的看法是:

从老师角度而言:现在学校考核制度苛刻,全部按成绩说话,考试考不好,老师就要被罚款。讲实话,农村孩子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学习习惯很不好,光光从课堂上的学习远远还不够扎实。一方面老师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各家长提供一个这样晚辅导的平台,另一方面确实老师工资少,为的是赚点家用,大家各求所需罢了。

从家长角度而言:作为学生家长,为了提高生活条件,不得不外出工作赚钱,又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所以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孩子解决没人辅导作业的问题,也是为了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取得心理上的一点安慰!

从学生角度而言:家长常年不在家,没人管教,学习习惯很不好,这样的话在自己老师家里补习,老师知道学生的性格特点,也知道哪一方面比较缺失,所以还是比较合适的!

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作业问题!

从去年开始,教育部门已经颁发文件,让老师签订“不办补习班”的保证书,所以除了一些私人的补习班,其它所有的补习班都关掉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弹性离校”,实行“弹性离校”制度,很好的解决了关于课后作业辅导的问题,但是目前看来效果也不是很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完善!

我个人的建议就是课堂上能解决的问题,尽量就不要带回家了,毕竟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太重了,所以导致课堂学习没有什么效率,其实完全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不留作业,减轻孩子们的负担,还孩子们一个开心快乐的童年!

我是@苏北三农人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农人农事请关注我吧!

农村留守儿童究竟有没有心理问题,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呢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由父母托留在户籍所在地的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督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据2013-2017年的统计,留守儿童大约有3000多万,下降了27%。但,由于近年来发生一系列关于留守儿童的负面事件,使得留守儿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带他们的成长带来了巨大压力。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像某些媒体报道中的那样。坚强乐观、自信勤劳、活泼爱玩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真实写照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的不发达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其数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成反比,经济越发达,则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反之,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就越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越多。2013年关于留守儿童的统计数据是6000多万,到了2017年,已经下降到3000多万,说明我国的经济正在持续发展,越来越好,留守儿童数量也在逐年下降。

从某种程度上说,留守儿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系下的产物。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争取另一种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因为在城市里自身难保,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同时又不能随意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导致留守儿童虽有父母,却又不得不接受长时间“骨肉分离”的现实。

在留守儿童当中,有两类人。

第一类与大多数孩子无异,甚至有时候在思想上还要高于一般的城市孩子,他们坚强乐观,行事坦荡,知道关爱家人和他人,虽然生活不富足,但他们苦中作乐,坚强与勇敢让他们永远保持微笑,但经常被我们忽视。其实在他们身上,是慢慢的正能量。

在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人了解的是第二类留守儿童,本质上他们也向往天真浪漫的童年,只是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心理疏导不够,性格相对孤僻,不太愿意与人打交道,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然而,这些心理问题并不是留守儿童特有的。

留守儿童有的心理问题,其他儿童也有

自制力差,自我中心,自卑,任性,脾气暴躁,孤独寂寞……这些都是这个时代中部分儿童具有的心理特点,这些儿童当中有留守儿童,也有非留守儿童。

1.自卑、缺乏安全感

儿童大多具有人类与生俱来的攀比心理,这种攀比,本质上是互相攀比彼此的父母,因为儿童骨子里将父母视为自己的自豪。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最明显的表现,两三岁的宝宝不小心摔倒了,如果父母不在身边,他可能自己爬起来一声不吭,因为没有依靠,但如果父母就在眼前,不仅不自己爬起来,还要哭几声,引来父母的安慰,是一种撒娇,也是一种以父母为安全感来源的表现。不论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儿童,只要父母工作忙碌,很少陪伴,都很容易安全感缺失,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2.孤独寂寞

父母外出工作,孩子觉得孤独;父母回来只顾看手机,孩子仍旧觉得孤独。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渴望与父母多互动,多交流,但各自的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而有些父母认为,自己努力赚钱就是为了孩子,不需要再花时间陪伴了,甚至以各种物质试图补偿孩子,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3.逆反心理

因为缺乏沟通,或缺乏保护,儿童会觉得受到欺负,一点事都可能较真,与人交流时会充满警惕,有的甚至故意对着干,以引起注意,尤其对临时监护人,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其实本质上是渴望父母的关注。

4.性格柔弱

对于一些很小的时候,就不再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而言,由于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尤其是父爱缺失,性格上有些许优柔寡断。尽管有的儿童有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带,但与父母的亲疏关系毕竟不一样,当遇到困难时,就会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久而久之,变得不太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孤僻或自我封闭。

5.怨恨父母

部分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是父母没能力;或者认为父母忙着工作是喜欢自己,因而产生怨恨心理,渐渐与父母疏远。

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一些特征

1.经常违纪

逃学、迟到、不完成作业,小偷小摸,不诚实,爱说谎,带攻击性,盲目冲动,不服管教等,是违纪学生的家常便饭,但这些学生不一定是来自农村留守儿童。只要是父母家庭教育不完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