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蓼莪》一诗如何写孝子痛苦的呼声?结合《蓼莪》一诗,在实际生活中应当怎样孝敬父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诗经.蓼莪》一诗如何写孝子痛苦的呼声

《蓼莪》悼念父母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恻动人,清人方玉润称为“千古孝思绝作”(《诗经原始》卷十一)。诗以丛丛莪蒿摇曳兴起心中苦涩的悲悼之情, 或正是悼念之情景,其中连用“生”、“鞠”、“拊”、“蓄”、“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直颂父母恩德。充分表达“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的孝子之思,而一旦失去,“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的失落油然而生,终于发生“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天怆地呼号。末两章又是景象描绘,南山高大,正示父母的恩德,飘风的吹拂,又写孝子的悲苦,情与景交融,虚与实相衬,充分表达了诗人一片至真至性的情咸,却又给人无比想象的空间。

结合《蓼莪》一诗,在实际生活中应当怎样孝敬父母

《蓼莪》 作者:佚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译文:

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

蓼蓼者莪,匪我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译文:

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译文:

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没了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译文:

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 ,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译文:

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结合《蓼莪》一诗,在实际生活中应当怎样孝敬父母?

每个人都吃过母亲的奶,都是在父母的怀抱中慢慢长大。但,每个人又必然会变老。

小编提的问题很好。大家都来讨论一下,每个人都躲不过这个必然的问题。

“羔羊跪乳,乌鸦返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在几千年前,古人就用《蓼莪》这首诗来反映一个儿子,在失去双亲之后的思念之情,可以说是痛不欲生。“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思念父母的心情悲悲切切。读后另我泪目。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孝子在父母不在时的心情。

“子欲养而亲不待”。当父母在的时候好好的孝敬父母,父母在的时光是很宝贵的,在我们长大以后,父母已经变老了。时间是公正的,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在襁褓中一天天长大,而父母也在由年轻时一天天变老。这就需要我们的时候了,父母为我们成长付出了一切,包括生命、精力和艰辛还有那浓浓的爱。现在父母的一切不方便,都需要我们的存在。

说起来,我对父母孝敬的这个问题上,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当时父母都在。身体还可以,父亲有冠心病,但,不太严重,每次犯病后经过住院治疗,都能很快地恢复正常了。慢慢大家的思想有点松懈了,最后一次犯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在最快的时间,接受最佳的治疗,父亲在走的时候,说句话的时间都没来得及。这件事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子欲养而亲不待”变成了“子欲养而亲不在”。最后悔的痛:就是亲人不在了,而亲人在的时候你应该做的事,你没去做。并且你永远也做不了了。“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诗人的呼喊,喊出了我的心声。

好在,妈妈身体还好,把悔变成爱,都倾注在了妈妈身上。

就“孝敬”这个词我谈谈我的想法,“孝”大家都知道。“敬”是什么呢?就是对父母有敬畏之心。不是给好吃的,给钱就是孝敬了,听老人说话要耐心倾听,要尊重父母的意志。多理解老人的心里。让老人心情愉快。还有一个词叫“孝顺”这个“顺”和“敬”的意思差不多,就是要敬畏和顺从老人,在满足吃、穿的条件下,让老人有一个愉悦的生活环境和心态。这才是真的“孝敬”和“孝顺”。

《蓼莪》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是在亲人不在的情况下,所发出的感恩和思念之情。表达了那种孤独的悔恨和撕心裂肺的痛。就是要告诉我们,要时时记住:“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