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评选当代十大楷书名家,除了任政和启功,还有谁?央视《寻宝》节目,那些专家都是专业的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如果评选当代十大楷书名家,除了任政和启功,还有谁

启功先生和任政先生都是当之无愧的楷书名家,那么下来就再补充八位当代楷书大家

一 沈尹默先生,创立新中国第一个书法协会——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毛主席曾接见过他。总理中南海家中和办公室都曾挂过沈老的字,被称为中国书法走传统正路奠定基础第一人

二被启功先生誉为“铁画银钩“的当代大师吴玉如老先生,他也是欧阳中石的恩师,他是篆隶楷行草五体皆能,且都写得相当精湛,楷书并非吴老最主打书体,吴玉如是以行草书闻名于世的,但是欣赏吴玉如的楷书,我们还是能看出功力深厚,已入化境。

三胡问遂先生,他也是沈尹默的学生,年龄和沈先生相当,被誉为书画艺术大师,

四刘炳森先生

五张志和先生他是启功先生的面授弟子,现在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图为人民大会堂书写的大幅楷书作品《中华颂》

六卢中南先生

七 田英章先生,尽管争议较大,有争议是好事,同也证明是所说的名家

八 张宇先生,他的书法早年取自褚遂良,经过40多年的打磨钻研,不但得褚体的精髓,更独具匠心,有了自家风格。下面是张宇临褚遂良圣教序,以及褚遂良原帖。我们可以作对比欣赏

以上是按照年代的大致先后顺序排列,前三位沈尹默,吴玉如,胡问遂与后来的书法家字对比。是有明显的高低差距的,差距在哪?功力深厚是一方面,前三位大师的书法耐看,有嚼头,有意韵回味,温润如玉谦谦君子风度翩翩耀然纸上。所以说距离在文化底蕴,还有做人的格局上。

央视《寻宝》节目,那些专家都是专业的么

央视《寻宝》节目,那些专家的资质毋庸置疑的!他们都是在故宫博物馆从事古董研究和鉴定,具有权威性。

专家也有“打眼”的时候,现在仿制技术炉火纯青,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很难不看走眼。前些年,有块元青花瓷片,专家说是赝品,持有者拿去用碳——14检测,瓷片却是元代的,鉴定界莫终一是,后来,得出的结论是瓷片是元代的,但青花却后来烧造的,不了了之。

一些拍卖行的鉴定师却有“砖家”之嫌了,他们把假的说成真的,把不到代的东西说成到代了,很多“冤大头”从拍卖会上天价拍到的只是赝品!北京卫视有当收藏节目,据说专家鉴定失误,砸了一件真品瓷器。

因此,不能迷信专家,也不能不信专家。古玩市场“水”很深,尽是套路,不能盲目涉入,盲目投资,必须先交“学费”,做好功课,增强鉴别能力。

左宗棠一共带了多少兵打败阿古柏,是如何收复新疆的

收复新疆之战,左宗棠对用兵规模的把握,对军事资源配置的掌握,都十分精到。

用兵规模:在精不在多

左宗棠指出:自古关塞用兵,在精不在多。

千里远征,补给线长,兵力太大了吃不消。

而当时要进军新疆,这一问题则更为突出。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各城之间的距离很大,补给十分困难。

而且,无论是新疆地区,还是甘陕地区,经连年兵乱,物资紧张,就地筹粮更是难上加难。

同时,当时镇压陕甘地区的起义刚刚结束,各军折损都比较多,有的队伍已经暮气沉沉。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大清,国防压力很大,到处都需要钱,“海防”与“塞防”之争激烈,反对左宗棠用兵的呼声很高,这就更要求左宗棠“花小钱,办大事”了。

为此,左宗棠提出“酌量汰撤”,对队伍进行部分裁撤。

进军前,各军陆续裁撤40余营(2万余人),只保留了141营。

其后,在进军时,左宗棠甄选精锐,以刘锦棠等部共80余营出关,加上原先就驻在新疆的伊犁将军所部8营、哈密办事大臣所部4营,总兵力约6、7万人。

除此之外,左宗棠自统20余营在星星峡以东担任警戒,为战略预备队。

兵力分配:精中选精,攻守合一

敌人多骑兵,擅长流串作战。

因此,除加强攻势外,留下足够兵力守后路,限制敌人活动空间,保护粮道,也是极为重要的。

部署进军北疆时,左宗棠以部分军队守哈密,防吐鲁番之敌东犯,防止其串入甘肃,确保后方安全,又分5营保粮道,4营驻安西、玉门,堵截敌人流串。

而用于进攻的,是以刘锦棠率精锐4万人,进军北疆。

刘锦棠的4万人,包含了老湘军25营,及“敢于搏击疆场”的金顺所部40营,是精锐。

这是一个攻守合一的部署。

把握节奏的关键:明确的方略+精准择将

4万人,兵力并不占优势,劳师远征,如果逐城硬攻,不但必然旷日持久,且很可能不敷使用。

因此,进攻取胜的关键是:把握住战场节奏。

对此,左宗棠的思路是:缓进急攻,先北后南。

缓进,就是准备好了后勤等工作再发动攻势;急攻,就是进攻的速度一定要快,一击致命!

先北,就是趁敌来不及调整,先攻取敌人兵力较轻,且形势关键的北疆,再夹攻南路敌军。

战略确定后,关键是要找到能准确执行此战略的精明将领。

当时,朝廷推荐了两个人:景廉、金顺。

左宗棠认为,景廉无应变之才,不适合这样的作战任务,金顺敢战,可以为将,但不适合作大将。

左宗棠选定了刘锦棠,规定前路各军的“进止机宜”,全部由刘锦棠统一指挥!

风驰电掣,变化无穷,收复北疆

事实证明,刘锦棠确实有足够的应变之才,能够把握住战场节奏,能够风驰电掣的完成“急攻”。

左宗棠给刘锦棠的指示是:必先攻古牧地,撤乌垣、红庙之藩篱,乃可成捣穴犁巢之举。

刘锦棠进军途中,敌人已经开始加强古牧地的兵力,但工事构筑尚未完成。

刘锦棠侦察敌情后,认为时间紧急,不能再拖,且当时正是麦豆收获季节,有粮可因,遂决心不待后队跟进,急攻古牧地。

刘锦棠又发现:敌人在好走之小路上严密防守,在缺乏水源的大路上防备松懈,其意在于引诱清军跨越50里戈壁,陷入前阻坚城,人马缺水的困境。

刘锦棠遂将计就计,以一部修沟渠,做出要走大道的架势,自率军走小路突袭黄田,抢占制高点。

刘锦棠一番奇袭,击破敌军,但一时无法攻破拥有坚固城池的古牧地。

刘锦棠也不死拼,暂退回黄田,控制险要。

随后,刘锦棠待后续各部抵达后,先攻破外围敌军,再居高临下,强攻城池,一战而定!

此战,歼敌近6000人,北疆敌军主力被歼。

随即,刘锦棠趁北疆敌军精锐被歼,南疆敌军援军未至的机会,急进乌鲁木齐。

敌人完全没有料到刘锦棠来得如此之快,弃城而走,清军轻而易举地收复了乌鲁木齐!

如此,北疆作战,胜局已定。

此后,清军进攻玛纳斯南城,围攻了2个多月才拿下,但这些已不妨碍全局!

如果不是刘锦棠对节奏的精准把握,如果攻各城都像玛纳斯南城一样艰难,清军恐怕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平定北疆!

随即,清军休整,再次“缓进”,准备收复南疆之战。

兵力调整

随着北疆的收复,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左宗棠需要对兵力进行调整了!

一方面,既已平定北疆,则北疆各城堡要隘当然要留兵把守!

如此,“留防之兵日增,进战之兵日减”

另一方面,转战千里,进攻各部当然都出现了一定的伤亡疾病,有些部队也出现了士气下滑的情况。

同时,原本只是担任守护后路、粮路任务的徐占彪等部,在接下来的收复南疆作战中,也要担任夹攻任务。

因此,左宗棠需要对兵力进行结构性调整。

左宗棠从兰州防营挑选千人,补充湘军缺额,并从后方调了马队3营加强刘锦棠部,又抽调了马队1营加强徐占彪部,抽调马队1营,炮队1营,加强张曜所部。

加强的,主要是炮队和马队,正是为了下一阶段的“急攻”。

同时,左宗棠也继续裁撤部队,以减轻后勤压力。

他令金顺部守备北疆各要隘,并将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