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如何理解?画眉鸟古诗诗
发布时间: 2023-07-06

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如何理解

       这两句话的原文为: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读完这首诗,心里慢慢就散开了一种淡淡的愁绪,像是和亲密之人的离别前夕,依依不舍,但是别离已是定局。强行安慰彼此,既然无力改变已定之事,那为何不趁着仅剩的共度时光,再携手共看美景春色。

       人生自是有情痴。离愁别恨向来是人固有的情感,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合称人间七苦,可见人活在世,有无数忧愁烦恼接踵而至,并不会因为你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就放过你,也不会体恤你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乞丐就怜悯你。人世间苦痛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实在没必要为此觉得纷扰不堪,与其逃避,不如坦荡面对。

       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的情感都是自己带来的,和那吹过的清风、天空中皎洁的明月,并没有丝毫关系。实在不必临风而叹,对月伤怀。因为伤情的人无论是对着明月还是对着空谷,都会觉得伤怀——正如我的愁绪,不是因为看到落花和残叶才产生,只是那残花遍地,枯叶焦黄更让我的愁绪愈发满怀。

       千百年前,欧阳修怀着一腔化解不开的悲慨,面对着繁花似锦和清风明月,将离别的哀伤和春逝的惋惜,化为自己对人生的彻悟——天地之广阔,自己这点愁思实在无须长久介怀。趁着尚未别离、春色还在,正视自己的感情,在这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画眉鸟古诗诗意

译文

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 :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

原诗如下

画眉鸟

宋代: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是首诗创作时间不详,学术界流传三种说法:景祐三年(1036年)至康定元年(1040年)间;庆历八年(1048年)至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间;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至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二十三日,其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

三起三落,坚持节操。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

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欧阳修就是党朋之争中的勇担道义之人,《宋史》本传说他:天资刚劲,见义勇为,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他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仕宦四十年,三落又三起,历尽坎坷,尝遍艰辛,立身处世以道义为己任,以是非为准则,勤于政事,忠直敢言,不避风险。

欧阳修的坚持节操,敢作敢为对于澄清吏治起了积极意义上的推进作用,他的精神虽然不能使“小人有所畏而不为”,但却能使“君子有所恃而不恐”,正气垂青,振奋士风。

据史料记载,欧阳修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谪滁州,千古名作《醉翁亭记》就是在这期间面世的,成为琅琊山文化底蕴的精髓,醉翁亭也由于这篇文章而名满天下。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

作者在晚年曾经多次提出辞官,但均未获得允许。一日走入树林,看到美丽的画眉鸟,顿时触景生情,特作一首描写画眉鸟的诗以表达自己久居庙堂、羁鸟念林的愿望,但是多少也表现出一点政治上失意的忧郁心情。

欧阳修 《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的赏析

上片从分手的时候写起,“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萼”,花萼,花瓣下的一圈绿色小片。“初凝粉”,指花蕾开始孕育,在花萼中呈现出雏形。“小桃”,桃花的一种,开花在旧历正月,梅花开后,“损”,伤,这里指桃花被风摧残而凋谢。这两句话是说,分手的时候梅花刚要长出花蕾,不知不觉桃花也已经凋谢。“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这两句是说,开花最晚的梨花都已经凋落,你因为什么事还确定不了归来的日期?上片三折而下,写心上人久不归来,闺中人相思日重。 下片前两句具体描绘相思之情。“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栏干倚遍”说明登高盼归之多,而又“重来凭”,表现出相思之深、之切。“泪粉偷将红袖印”,是说擦拭眼泪把衣袖弄上了脂粉。“偷”字表现出相思之情怕人知道的害羞之态,将情感写的很含蓄。结尾由盼心上人转而怨恨蜘蛛、喜鹊:“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蜘蛛”,这里指一种小蜘蛛,即俗传报喜的喜蛛。喜鹊俗传能报喜讯,所以有“喜鹊登枝”之说。这两句是说蜘蛛和喜鹊已多次相见,但心上人始终未归,真是误人不浅,像这样的不讲信用怎能让人相信。不怨人不归,而怨蜘蛛、喜鹊“无凭”,无理而妙。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