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为什么没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真的,有些书是要白天读的,有些书只能晚上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的这句话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06

米兰·昆德拉为什么没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谢邀。米兰昆德拉没能得诺贝尔文学奖,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哪一个因素都可能起遏制作用。

1.从诺奖评选条件上来看:

诺贝尔文学奖有几个评选条件,通俗一点来说是:对人类有重要贡献;对文学有重要贡献;最近产出过有全球性影响力的作品;作品富于理想主义色彩等。从这些条件来看,其他他都满足,但昆德拉近年来没有什么重要作品,这一点上比较吃亏,肯定对他拿奖不利。

2.从诺奖提名机制上来看: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人,为全球范围的相关知名人士,比如: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瑞典文学院院士和各国文学院院士;各国作协主席;大学的文学、语言学教授。

每年9月,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会发出600多封信,邀请上述有资格的人士提名下一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每个人可提最多两人。而据说,有相当一部分提名人会提名自己,再加上另一个人。所以,诺奖候选人名单实际上是比较分散的。

3.从文学奖评选影响因素上看:

平心而论,不同于其他科学类奖项,诺贝尔文学奖和和平奖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人文的,社会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所以,谁得诺贝尔文学奖似乎都有可能,谁得也不意外。有时候,一些呼声高的候选人反而得不到奖,已经成为一个规律了。

4.从昆德拉与诺奖委员会的关系上看:

据说,米兰昆德拉与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的关系并不好。有几年,他曾经入选大热名单,结果陪跑几年也没得到。他就发表了一番言论,认为自己被诺奖骚扰了。诺奖那边就反击说,他太高估自己了。这样一来二去,他和诺奖委员会的关系就搞得比较尴尬,得不到评奖委员会的青睐、得不到诺奖,也就不怎么奇怪了。

“真的,有些书是要白天读的,有些书只能晚上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作者:米兰.昆德拉,捷克裔法国作家,是以诗人登上文坛。但使其出名的却是1967年出版的他第一个长篇《玩笑》。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玩笑》被列为禁书,昆特拉1975年离开捷克去了法国。做品《生命不能承受之轻》1984年在法国的作品。作者身処那个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年代其作品主题深奧,使作品含有政治,哲学之见解。但文笔清新流暢有散文特点。全书以托马斯,特雷莎,弗朗茨,萨宾娜四人的感情交錯为主线分章节讨论了多种人生男女情感话题引人入胜。需要提及的是作者米兰.昆德拉曾引起世界文坛注意,多次获世界文学奖。多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其作品《笑忘录》,《不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被叛卖的遗嘱》在世界文坛久负盛名。

至于白天,夜晚看书我只是很小的時候晚上看《聊斋》不敢出门。大了看书並没有白天,晚上之分。不敢胡乱理解。

为什么余华说米兰·昆德拉是三流小说家

先介绍一下这种说法的起源

网上的资料显示,最早是2004年人民网的一篇报道,里面是这么写的:

余华最不喜欢的小说是用讲道理的方式来写的小说,比如,在中国极受读者欢迎的米兰·昆德拉。余华甚至毫不客气地用“那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来形容昆德拉的作品。他特别推崇的是像司汤达、狄更斯以及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样的作家,“这个世界多得是道理,却的是生活。”

从这段叙述里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要点:

(1)余华最讨厌讲道理式的小说;

(2)余华认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就恰好是这种讲道理的小说;

(3)余华推崇的作家全是司汤达、狄更斯以及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样的更文学大家的作家,他认为米兰·昆德拉还跟他们比不了。

这样梳理一下,逻辑是不是就清楚多了?

也因此我们就可以大致推断出余华会做出如此评价的最可能的三个原因了:

1.每个人的文学审美不同

余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

他的《活着》、《第七天》、《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和《兄弟》等作品都是深刻反映底层人民生活艰难的作品,是现实主义题材的。

也因此可以从他自己的作品中看出来,他最看重的作品的特征是什么?

是诚实。

简单来说就是“写小说不要绕”,就直接正面强攻,迎面而上,就像他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样:

他总是像一个推土机一样,缓缓的、一步步地向前推进,而文学的力量往往就是在这种正面推进中哗哗地展示出来的。

(出自中国作家网发于2007年1月9日的记录下来的一篇采访:余华与作者的对话,详见:

好啦,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解答你的疑问哦~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