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如何产生的?诗经采薇节选的意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诗经》是如何产生的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在先秦的典籍里,《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以后,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其中包括二南共一百六十篇。这些诗歌大都是那个年代中的各地民间歌谣,有的经过润色或修改。这些诗歌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也显示了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风”诗是《诗经》中最优秀的部分,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晶莹的珠宝,貝有较高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雅”分《大雅》三十一篇和《小雅》七十四篇,共计一百零五篇。《大雅》多糸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内容大多是记述周族历史,歌颂祖先功德。其中《民生》《公刘》《绵》《皇矣》和《大明》五篇,叙述了周人自始祖后稷至武王灭殷的全部发展过程,歌颂了后稷、公刘以至文王、武王的显赫业绩,目的是宣扬美化周王室的统治,但在客观上却又提供了周的兴起、周初经济制度和生产情况的若干历史资料。《小雅》里的作品大抵产生于西周后期和东周初,作者多是贵族文人,也有少量民谣。内容除一部分宴会乐歌外,其余多糸政治讽喻之作。不少篇章对周王朝统治的危机作了深刻的揭露。《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计四十篇。其内容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内容大多是歌功颂德,鼓吹天命神权思想,部分篇章也含有较重要的古代社会经济史料。

《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但不拘泥,也有二言、三言、五言及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子,押韵方式灵活多变。许多诗篇章节反复重叠,富有极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诗经》的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特别是一些双音、叠韵、叠字词语的运用,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总之《诗经》以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及它所具有的这些艺术方面的成就,给予后世文学以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关于《诗经》的编集,历来说法不一。相传古代有“采诗”的制度,即由朝廷派专人收集各地民歌成书。至于最后编定,司马迁在《史记》中归之于孔子,后人多认为不可信,因为孔子自己不止一次地说过“诗三百”的话,而且据《左传》记载,公元前五百四十四年,鲁国乐工曾为吴公子季札奏各国风诗,其次序和今本《诗经》基本相同,其实孔子年仅八岁。可见至迟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就已经有了和今本《诗经》篇目大致相同的本子。《诗绎》曾经焚于秦火,至汉复得流传。当时传授《诗经》的有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四家,简称齐、鲁、韩、毛。魏晋以后,齐、鲁、韩三家诗逐渐衰亡,毛诗一家独传。东汉郑玄著有《毛诗笺》,唐孔颖达有《毛诗正义》,清陈奂有《诗毛氏传疏》,都是疏讲毛诗的。一直流传至今。现在我们所说的《诗经》指的就是“毛诗”。

诗经采薇节选的意思

《诗经 采薇》节选原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句话的意思是: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它运用了“以哀景写乐”的情景反衬手法,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如何才能看懂《诗经》

用百姓的心态,远古的视觉,不纠结生词,注意气韵与背景,毕竟诗经离我们太远,时移世易,景物全非,老百姓知道那是在讲什么故事就可以了,诗经大咖们,别生我气哦。我只是回答“看懂诗经”。

现在读《诗经》有什么用

看到这个问题,首先使我想到的是邓丽君的《在水一方》,每当听到那永恒的优雅的旋律,就会让心静下来,暂时获得轻松与闲适。这首经典的歌曲就源自《诗经》。《诗经》好像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早就有了默默的契约,它早已注入到我们的文化血液之中,让我们欲罢不能。

《诗经》在最初的名字叫《诗》,它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成书,它是我国的第一部用文字记录下的诗歌总集。它比较系统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

《诗经》采用现实主义的笔法,在我国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说《诗》为孔子所删定,并将它作为教材,对学生进行施教。《史记·孔子世家》写道“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并且《论语》中还有“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在比较隆重的外交场合,还有“献诗”之说。足见当时《诗经》的影响之大。孔子评价《诗》的作用,用了四个字“兴、观、群、怨”,译成现代汉语,《诗经》可以激抒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谏怨刺不平之事;这又足见它的功用之广。

千百年来读书人都将《诗经》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深深的积淀到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与中华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学《诗经》了解西周春秋时期社会风貌,知道2500多年前在黄河流域生活的祖先,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第二,因为《诗经》影响非常大,中华文化基因序列里,有很多它的代码,就如那灿若星辰的成语,像“桃之夭夭”“钟鼓乐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若不读《诗经》就怕是很难理解。

第三,《诗经》虽是2500多年前的作品集,但它有着很多的艺术价值,其“赋”“比”“兴”的手法,一直到现在,即便是现代诗的写作中,都在使用。中华诗歌讲求的含蓄朦胧之美,也始于《诗经》。若想对中华古典诗歌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诗经》是永远都绕不开的高峰。当然要学写诗歌,更高细细品味,认真揣摩。

第四,将《诗经》进行新的艺术再创造,往往就是品质上佳的作品,像邓丽君唱《在水一方》,就是从《诗经》中的《蒹葭》演化而来的,它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效果。通过学习《诗经》,或许能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使悠远的中华文化,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五,《诗经》涉及很多的花草虫鱼,通过学习,可以开扩眼界,增长见识,多识物种。

任老师为您解答,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诗经采薇节选的诗意

回想当年我出征时,正值春天,微风吹排着柔嫩的柳枝。如今归来之日,已

是满天飞雪的冬天。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赏析】

这首诗主要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回想自己在军

中的情况与心情。原诗共六章,这里节选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