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罗瑞卿 的简介?1978年罗瑞卿病逝,邓小平长叹“太不幸了”,并在追悼会上致悼词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罗罗瑞卿 的简介

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四川南充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共和国元老人物。


早年入黄埔军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29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支队党代表、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 。长征中曾任红军先遣队参谋长、陕甘支队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到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 。参加长征时,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抗日战争期间,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中央局、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参与石家庄、太原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文革“期间遭受残酷迫害,1977年复职,1978年赴联邦德国治疗腿疾时去世。

1978年罗瑞卿病逝,邓小平长叹“太不幸了”,并在追悼会上致悼词-

1978年8月3日上午十点左右,总参作战部作战值班室里,我国驻西德大使馆武官处的专线电话响了起来,值班员彭志珊赶紧接了起来,他本能的觉得这个电话或许和罗秘书长有关系,而且应当是好消息。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等他接起电话来,对面的林千武官却哭着说 :“罗秘书长逝世了。”

听到这句话,彭志珊有一瞬间的呆愣,他在总参部作战值班室值过很多次班,处理和记录过很多电话内容,然而从没有哪次像这次一样让他觉得自己的耳朵出错了。

明明早上交接班的时候,前一天的值班员就公布了一大喜讯,即罗秘书长在联邦德国的海德堡大学骨科医院安装人造股骨的手术很成功,而且罗秘书长也已经从全麻状态下醒了过来。

只不过为了防止感染,医生未让家属进去探望,不过罗秘书长的身体情况确实很稳定,所以这一喜讯很快就通过电波传到了总参作战部作战值班室。

值班室的交接班完成之后,彭志珊就将这个好消息向总参和军委各领导的秘书进行了汇报,这一喜讯一经传开,每一个知道的人都很高兴,都在为罗秘书长能够站起来、能够正常工作而高兴,这对于我们的国家、军队和人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彭志珊还很激动地将各位首长对罗秘书长和其夫人郝治平的关心都告诉了林千武官,随后就投入到其他工作中,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喜讯电话处理完不过才一个多小时,就再次接到了林千武官的电话,这一次却是噩耗。

彭志珊不敢相信,他激动地大声问 :“你说什么呀,我没有听清楚。”

声音已然是带着轻颤,握着笔的手也在颤抖,他希望是自己听错了,或者是林千说错了,但林千依旧哭着说:

听完这段话,彭志珊流着泪机械地重复了一遍,问林千 :“我记得有无错误?” 在确认好之后他们挂断了电话,然后彭志珊擦了擦眼泪,开始整理电话内容。

为了确保消息的准确无误,他还特意打开了录音记录与手写记录核对了一遍,才抄写到了电话记录纸上,再然后走值班室办事程序,按照部领导的指示报送总参和军委的同志。

当初接到喜讯的时候有多高兴,后来接到噩耗的时候就有多难以置信和悲痛,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件事,也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件事,而最接受不了的就是罗秘书长的夫人郝治平。

郝治平是陪着罗瑞卿到联邦德国治疗腿疾的,手术当天,郝治平早早就从住处赶到了医院,本想能见到罗瑞卿,给他一些鼓励,却没有想到罗瑞卿被提前送进了手术室,所以她只能等在手术室外面。

这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中午12点左右,手术室的门打开,有医生出来告知大家,罗瑞卿的手术很成功。

郝治平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忍不住掩面痛哭,他们等一刻等了太久,郝治平迫不及待要进去看望丈夫,但被拦了下来,因着医护人员害怕会出现术后感染的情况,郝治平对此很理解,但她没有离开医院,而是一直等在那里,希望能第一时间见到罗瑞卿。

到傍晚的时候,郝治平又等来了一个好消息,即罗瑞卿已经从全麻状态中醒了过来,精神还不错,还对医生表示了感谢,只不过郝治平还是不能进去看丈夫,所以她继续等在那里,直到晚上12点,得知罗瑞卿的情况已经很稳定,郝治平就在众人的劝说下离开了医院。

回到旅馆后,郝治平就赶紧洗漱一番然后上床睡觉,准备第二天早早去医院看望丈夫,但因为心情太激动,郝治平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闭上眼,脑子里全是罗瑞卿的腿伤。

这腿伤已经跟了罗瑞卿十余年,在最开始的十年时间里,罗瑞卿没有条件也没有动力好好治疗腿伤,所以就一直拖着,直到1977年8月,罗瑞卿迎来了他事业上的崭新一页。

他先是在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又在随后举行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常委、军委秘书长,自此协助邓小平领导军队整顿和拨乱反正的工作。

任命下来之后,罗瑞卿当即就投入到了快节奏的工作中去,因为工作太多而秘书班子又没有提前准备,所以最开始罗瑞卿只批阅文件每天就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这样的工作量对于一个身强力壮的青年人来说都是比较吃力的,更何况是年过七十并有腿伤的人了。

但罗瑞卿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神丝毫不减当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要把72岁当做27岁来工作。 ”所以他一直在拼命工作,希望多为国家和人民多做一些工作,然而腿伤在这个时候是很拖他的后腿的。

腿伤给罗瑞卿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即便只是在办公桌前工作,维持一个姿势工作时间长了,也会腰酸腿疼,甚至晚上疼得睡不着觉,更不用说外出工作了。

而罗瑞卿又不主张只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开会,他喜欢下基层、到单位、到郊区去调查研究,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他常常不顾腿伤,多次外出去看地形、看国防工事,视察工作。

但他又无法和别的领导人一样正常地行走,只能坐在轮椅上或者拄着拐杖来完成这样的工作,这让他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渴望,渴望扔掉轮椅和拐杖,如正常人一般工作,他相信那个时候他能做更多的工作。

工作是罗瑞卿治疗腿伤的第一大动力,而第二大动力就是他的夫人郝治平,郝治平在1978年年初的一次体检中发现肺部有阴影,就住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即301医院),在医院里诊断为恶性肿瘤。

那段时间,罗瑞卿正好也在邓小平的关心和督促下住进301医院治疗腿伤。得知夫人病情的那一刻,罗瑞卿心疼地落了泪,两人相伴三十多年,他比谁都关心郝治平的身体,在郝治平住院的那段时间里,罗瑞卿总是不顾自己的腿伤在病床前陪伴着郝治平,希望郝治平能快点好起来。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决心一定要快点把腿伤治好,他曾对孩子们说 :“我不能这个样子,我已经想好了,我要出国治腿。今后,我不能再要你们的妈妈照顾我。我要治好腿,不管她还有多少时间,我要照顾她,要让她过得愉快轻松一点。”

正是对妻子的爱,让他在得知联邦德国可以治好他的腿伤之后就决定去联邦德国治疗腿伤。对于罗瑞卿想站起来的渴望,郝治平很能体会,她也希望丈夫能够早点站起来,于是就有了1978年7月份的联邦德国之行。

到达联邦德国之后,一切都很顺利,就是手术都很顺利,一想到丈夫终于可以站起来了,不必再像过去的十余年那样依靠轮椅和拐杖,郝治平就激动得睡不着觉。

她在心里一面想着罗瑞卿的腿伤,一面想象着第二天看到罗瑞卿站起来的场景,这让她感觉无比的幸福,然而就在她平复了心中的激动,渐渐有了睡意的时候,却突然听到了刺耳的电话铃响,紧接着就是急促的敲门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