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现代诗的派别风格,各有什么代表人物和优秀作品?姓名与性别不符是种怎样的体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按现代诗的派别风格,各有什么代表人物和优秀作品

一,当代中国诗坛发展方向在哪里?出路在哪里,我认为在写好新诗(又称“现代诗”“白话诗”)。这是百年来几代诗人努力探索的结果。我曾屡次参加新诗讨论会,这种感受还是有的。格律诗在中国存在千百年,再写也跳不出己有的框子,而且受限很大。从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诗人们开始探讨新诗创作发展问题,到现在仅有百年历史。出现了一些流派及优秀作品,一些优秀代表人物。这些流派及人物不包括当前出现的朦胧邪诗,诗梨花体诗,睡诗,屎尿屁诗等垃圾文体诗,这些都是危害新诗的蛀虫。百年来,我国诗坛都出现了哪些好的新诗及流派?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二,1,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2,九叶派。九叶派特点之一注重现实。

1948年在诗坛上最重要事件就是“九叶派“的正式亮相。由于曹辛之与臧克家组成“星群“社在艺术观点上的分歧,他与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湜等人创办了《中国新诗》月刊,并与已经从昆明的西南联大回到北京、天津的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等人取得联系,形成 了一个新的诗歌派流派“中国新诗派“(后因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叶派》称为“九叶诗派“)代表诗人是辛笛、穆旦、郑敏、杜运燮、陈敬蓉、杭约赫、唐祈等。

“九叶派”诗的历史特征与独特价值

(1)在诗的表现内容上,“九叶派”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2)在诗与现实的关系上,“九叶派”主张“要扎根在现实里,但又不要给现实绑住”。(3)在艺术表现上,“九叶派”自觉地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

3,简文派。简文派最早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到2015年才逐渐成型,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诗歌文体。

简文派承袭新月派的音乐美、绘画美思想,主要讲究行文简短精湛,诗歌注重口语化的表达,神韵自然,因此这一类诗词也叫“口语诗“。早期的代表性文学作品有《观水浒有感》、《引力波之歌》

简文体的出现,对于现代诗坛的发展建设,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三,朦胧邪诗派: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一些人移植台湾朦胧诗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顾城、江河、海子、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为了保持大陆朦胧诗的独立性,艺术主张是诱导创作抑郁晦涩难懂的诗句等,从而诱发一些心理不健康的诗人患有抑郁症,更有甚者一些人走向自杀的道路,目前己有几十人己经自杀死亡。鉴于此,我认为朦胧诗是一种邪诗,并于本世纪初开始著文强烈反对朦胧邪诗,主张将其逐出诗坛。

大陆上当初发起以移植朦胧邪诗的人没几个了。除了自杀就叛逃或进精神病院外,可能只有杨炼还在顶雷,活着也是有气无力。受其影响一些不知理就的新人还在写朦胧邪诗,相信这些人一旦知道创作朦胧邪诗恶果或吃到苦头后,会退出扔掉朦胧邪诗。

姓名与性别不符是种怎样的体验

我新交了一个哥们叫某继红。前几天约好在外吃饭,媳妇儿问跟谁呀,我随口一句:某继红,媳妇儿眼晴一瞪哪个女的,我解释说是个男的,媳妇儿说什么也不相信!!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从《诗经》中找字取名

题干是:为什么许多人喜欢从《诗经》中找字取名?

人们喜欢从诗经中找字取名是因为中国人取名习惯去查经典巨著,我们也有“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之说。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里面有许多优美灵动的诗句,虽然穿越时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不会改变的。

从中选取灵动的字词作为名字,是基于对美好的向往。如:蕙、兰、芷、蘅之花,招展美丽,我欲采之。这里面的蕙、兰、芷,蘅等就经常被取为名字。

2、《诗经》也是一部浪漫主义的爱情诗集,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人们对美好爱情执着与追求。

从中选取字词取成名字,也有对未来幸福生活的追求之意。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有《击鼓》里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

3、《诗经》中女子多属于倾城美女,优雅端庄且灵气十足,才华横溢。

取《诗经》中的字词为名也是父母希望子女将来漂亮且有智慧。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臻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犹如美玉玲珑剔透。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诗经》中有很多词句可以为女孩取名,以求温婉雅致,祈愿美好之意。感谢父母的良苦用心!

林微音的简介

在上海任银行职员,1932年为帮助好友邵洵美,一度担任新月书店经理,1933年参与创立「绿社」和《诗篇》月刊,大力提倡唯美主义,「为艺术而人生」,他所创作的作品,也无不体现唯美主义的风格。

1933年,林微音与鲁迅发生过一场论战,被鲁迅咒骂为「讨伐军中最低能的一位」、「叭儿们中的一匹」。此外,女诗人林徽因(原名「林徽音」)也由于与他姓名相似而被迫登报更名。林微音甚至接受汪伪汉奸政府特务机关的40元津贴,为侵略者办起了一个名为《南风》的杂志(由上海商务出版社出版),为汉奸文化效犬马之劳。后来染上鸦片烟瘾,1949年以后失业。

民国时期有哪些才子才女

最近我们老师总给我们看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故事,故事看到了他俩结婚并前往美国学习建筑学的部分。在当时的中国,能有如此先见之明去美国学习建筑这一在当时算的上冷门的专业,实属不易,而且她的成就并不仅限于此,这可是真真的才女呀~~不仅有才,还有美貌,这让小编这样没才没貌的如何苟活???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至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入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1921年回国于复人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