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成为现代“诸子百家”的代表?诸子百家是指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谁可以成为现代“诸子百家”的代表

哪有现代“诸子百家”?代表就更无从谈起。

诸子百家是指什么

从春秋未年到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从政治到经济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学术思想的空前活跃,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各个学派,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又叫“先秦诸子”。“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和尊称。“诸子”指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等。其中以儒(创始人是孔子)、墨(创始人是墨翟)、道、法四家影响最大。

中国春秋时期诸子百家怎样形成的

滢月斋,以女性视角解读古今文化,为你诠释不一样的世界。

中国春秋时期诸子百家怎样形成的?

一、诸子百家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们开始需要新的思想帮助他们治理国家。此时也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在内的诸子百家也应运而生,并逐渐被国君们的接受。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学派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远古时期和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诸子百家思想的雏形,例如儒家思来自于掌管礼仪的官员,法家的思想则来源于刑法之官等,追根溯源,这些都是先秦思想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二、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发展

据记载,诸子百家共有数千家之多,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这里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这几个主要思想流派,阐述它们的思想发展与发展。

1.儒家:

儒家思想主要以倡导“仁义”、“礼法”、“忠恕”、“中庸”为主要思想,要求统治者重视礼法,并重视人的教化。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以来,一直执着于“克己复礼”,并为此一生奔劳。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分为八个不同的学派,分别用不同的方式阐释儒学。此后,以孟子、子思为代表的学派提出性善论,并开始提出“民贵君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统治思想。而以荀子为代表的学派则倡导性恶论,并希望通过教育改善人的本性。

2.道家:

道家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开创的,以“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为主要思想,此外还提出了“道”这个概念。老子本人所倡导的思想,被庄子和列子所继承,并发展出效法自然、顺应天道、宇宙的生成、贵虚等新的思想。

3.墨家:

墨家是墨翟创建的学派,以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非命等思想。墨翟的墨家思想中,除了缜密的逻辑思想之外,还有实用性很强的“勾股定理”、“小孔成像”等,因此实用性极强。墨翟去世后,他的弟子继承了他的思想,并组建了结构严密的组织,影响力巨大。

4.法家:

法家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管仲,战国时期的商鞅、申不害、慎到等人正是开创法家,但又各有不同:商鞅更注重法律的制定,申不害倡导加强君主的权威,慎到则看重权势的集中。此后战国末期的韩非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之上,编撰出了《韩非子》,成为集大成者。

三、诸子百家的后续发展

诸子百家中,儒家、道家、法家最受统治者重视,发展也相对活跃,其他各家学派相继没落。秦国统一天下之后,诸子百家中的法家理论得以实施,但秦依然二世而亡。西汉时期,统治者们吸取秦朝的教训,先采用儒家和道家相融合的“黄老之学”治国,此后又采取“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这也成为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治国理念。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思想就此沉寂。如今,我们依然可以从今人的思想中看到很多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子,它们虽然已经没落,但也被今人继承发扬。

回答完毕,请采纳。

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都发挥了哪些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历史的最为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那个时代我们中国思想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状态,百花齐放下的环境让各种思想大家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诸子百家也对我们中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奠定封建王朝的治国基础

秦朝以法术治国,严苛政法以治万民,汉朝武帝废除百家独尊儒术一举奠定两千后封建王朝的治国方针,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了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先师参拜的对象,其中还有著名的六大家为:儒家、法家、名家、墨家、道家、阴阳家等,传到现在影响力最大的还是儒家以及道家思想。

诸子百家的作用

凡事存在的就必然是合理的,战国时期思想开发,而且人民尚武成风,也只有在那种特定的环境因素下才能诞生这么多神奇的伟人,至今虽然科技发达但是思想却始终没能超过那个时代。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一门,也是古代诸多读书人必须科目之一,只有熟读儒家经典才有机会入朝为官。

道家思想讲究清净无为,所为无为而治也是一种进步,也符合中国人中庸之道的说法,最好的折腾就是不去折腾,道家的治国理念十分适合收成之君。

墨家思想最具有个性,其核心价值观就是兼爱非攻,每一个墨家子弟都嫉恶如仇却心怀天下,那时秦朝的游侠也基本是属于墨家的门生。

法家以严刑峻法治国,在这种思想的统治下,臣民长期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下,所为过刚易则,秦朝正是因为没有柔和之道才导致大秦帝国轰然倒塌。

名家虽然在历史上出镜率不高,但是也是治国方略不可缺少的一环,名家为辩者,也就是现在的外交家。

阴阳家最为神秘,包罗万象设计阴阳五行,兵法谋略,历代以来都被限制,所传之人极少,但是无不是可以颠覆王朝的狠角色。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文化时代之一,春秋战国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也是必要学习的,因为祖宗的文化底蕴正是我们千年来繁衍生息的根本。

中国诸子百家有哪些

关于“诸子百家”——

第一,并非仅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说”“学派”。而是对先秦至汉初各种“文化流派”的统称。

第二,最早记录这个说法的是司马迁。《史记·贾谊传》:“廷尉乃言贾生年少,普通诸子百家之书。”在此之前,尚未见有此称谓载于史籍。

第三,“百家”只是古人形容数量之多的约略用语,并非实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都是现代的说法。

具体来说。

司马迁在《史记》中,重点介绍了先秦著名学说的人物和思想,如儒、道、法、墨、兵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管子、商鞅、墨子、孙子等等,但没有全面总结所有流派的主张和著作。

真正完成这一恢弘工程的,是西汉末的刘歆和东汉初的班固。

刘歆,生卒约公元前53-23年。汉成帝时,曾诏令光禄大夫刘向等“校经传诸子诗赋”等古籍。《汉书》载:“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汉哀帝令刘歆完成其父刘向未竟之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七略》。”

《七略》,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书籍分类总录。<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