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的来源(圣诞节的由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过圣诞节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圣诞节的由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过圣诞节

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 是西方似我国过春节。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

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字。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耶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我们把它当作耶苏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全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但是有很多圣诞节的欢庆活动和宗教并无半点关联。交换礼物,寄圣诞卡,这都使圣诞节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耶稣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稣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马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稣”,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当马利亚快要临盘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约瑟和马利亚只好遵命。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无奈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就在这时,耶稣要出生了!於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上,生下耶稣。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稣的出世。

圣诞节便是於十二月二十五日纪念耶稣的诞生,但真实的诞生日就没有人知道了。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亦开始流行起来。圣诞老公公的由来圣诞节是令人雀跃期待的日子,尤其是小孩子。相信大家对圣诞老公公的事都耳熟能详吧?从前有一个老人,名叫尼古拉斯,他一生最爱帮助贫穷的人家。其中有一次他帮助三个贫穷的少后送他们三袋金子以逃过被卖的不幸。当尼古拉斯偷偷把其中一袋金子送给其中一名女子时,他把金子从其中一个窗户扔进去,恰好掉进景在壁上的一长袜中。

于是,将礼物放在圣诞袜子的送礼方法家挨户地去要糖果哟!据说平安夜的晚上,圣诞节老公公会驾着驯鹿雪橇满载着礼物准备送点这一年来表现很好的小朋友,他会悄悄地从烟囱爬进屋内,礼物塞在挂在床头的袜子里。

所以孩子总会把一条条色彩缤纷的袜子挂在床头,并在袜子旁边放杯热牛奶给劳苦功高的圣诞老人解渴,并送份大礼给自己。隔天一每个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打开礼,想知道自己得到什么奖励。

到了1822年,一位荷兰传教士把这位伟大慈善家的故事传到美国之后,美国商人更以特殊的行销手法,每年利用这个节日大张旗鼓地宣传广告,大赚一笔,在亚洲的日本及其它各国也群起效尤。因此装扮圣诞老人来庆祝圣诞节的风俗习惯也就渐渐地流行到世界各国了。

圣诞节来自哪个国家有什么意义

基督教徒的节日,一个把死人说成了活人的节日。一个公立年的计算节日。和中国春节相比毫无科学理念。

中国的春节凝聚了中国古人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中国年月根据地球公转和月球的环绕对我们生活的自然影响总结的科学月份和年份,他是一年自然的开始,是我们除旧迎新的美好愿望的起点,中国年才是我们需要大力弘扬和向外推广的科学文化的节日。

圣诞节的平安夜是怎么起源的

平安夜的起源?

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圣诞节前一晚叫平安夜。

对于这些个外来节日,我不提倡,因为和我无关;因为和我无关,所以我也不抵制。

我从来不在我的世界、我的时间里庆祝国外的节日。谢谢悟空邀请!

圣诞节的由来是什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圣诞节的由来是什么?有什么有趣故事

 

 

   世界上有两个最盛大的节日:一是中国春节,以14亿中国人为主,加上全世界华人和华裔,总计约16亿人共享这个传统佳节;二是主要盛行于西方的圣诞节,约有20亿人同庆。

 

    从本质上说,圣诞节是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是人们团聚、休闲娱乐、交流情感的文化载体和公共节庆,并非单纯的宗教节日。

 

   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源自大约公元336年古罗马人迎接新年的农神节,与基督教本无关系。只是在基督教盛行罗马帝国后,教廷随波逐流地将这种民俗节日纳入基督教体系,同时庆祝耶稣的降生。但耶稣并非在圣诞节这天降生,因为《圣经》中并没有耶稣诞生日的记载,也没提到这种节日。

 

大部分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每年12月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基督教另一大分支——东正教的圣诞节庆则在每年的1月7日,大约晚两周。

 

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开始渐渐流行起来。圣诞庆祝习俗在北欧盛行后,结合北半球冬季的圣诞装饰也出现了。到十九世纪中叶,整个欧洲、美洲,还有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也开始过圣诞节,并衍生出相应的圣诞文化。

 

改革开放以后,圣诞文化在中国也传播开来,但被予了中国文化元素,主要形式为圣诞派对和圣诞购物等。引领中国科技与文化开放之先的清华大学校歌有两句歌词唱得好:“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因此我以为,中国出现圣诞现象,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相互包容的社会进步;而英国、加拿大、新加坡,包括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皆立法认可中国农历春节,亦是如此。

 

    我女儿近20年前定居英国伦敦,我和夫人多次于圣诞节期间与她们团聚。2009年12月23日,女儿带领我和她母亲,来到一年四季绿草如茵游人如织的著名伦敦海德公园,饱览一道独特景观——德国人把他们的圣诞节小木屋市场,复制到海德公园,别有意趣,至今记忆犹新。

 

那天已是上午11点了,能容纳约10万人的海德公园依然严寒逼人,不少积雪白皑皑覆盖着绿草,但公园里一字两边排开的市场、张灯结彩的圣诞树、各种娱乐设施,又令人振作,没有谁在意寒冬的侵袭,写在摩肩接踵游客们脸上的,只有快乐、惬意与喜悦。

 

当时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种感觉:眼下的情景,还真有点中国常见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味道呢。这种景像,是西方影响了中国,还是中国影响了西方,我也分不清了。这兴许就是当今中西方文化与经济现象的互相融合吧。   

 

当金融危机给西方世界消费热情劈头盖脸地浇上一盆冷水时,自2008年11月22日到2009年1月4日,海德公园圣诞市场首次亮相,每届半个月,光顾的游客总计近200万人次。这给英国人与世界游客增添了抵御冬天与经济两种严寒的新慰藉。他们亮出的口号是:忘掉经济不景气,让你花小钱买个大乐子!

 

我和夫人及女儿,穿行于海德公园圣诞节小木屋市场间。这些小木屋,全是用很精致,可以方便组装与拆卸的木架与木板搭建的。大的有几十平方米,小的仅五六平方米。我粗略数了数,形态各异的圣诞木屋,约有三四百间,清爽、整洁、有序,商业气息中不乏人文氛围。尤其是最高10多米的圣诞老人,还有闪烁着彩灯的无数圣诞树,以及流动的圣诞礼品车,让你产生一种置身于童话中的享受……

 

天下佳酿万千,葡萄酒品牌五彩缤纷,但是很少有中国人喝过热干红酒,这是海德公园圣诞节市场最出名最吸引人的饮品,是一种含有丁香、肉桂等香料的加热的干红酒,有点类似于中国浙江韶兴花雕烫酒,只不过加热制作更讲究罢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