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三年级了(我家女儿都上三年级了不写作业考试垫底,该怎么教育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我家女儿都上三年级了不写作业考试垫底,该怎么教育

学习习惯养成的良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三年级成绩调整和分流的结果。

三年级,是道坎儿

“三年级是道坎儿”,这句话在家长、老师中广为流传,三年级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转折期,对孩子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那么,三年级孩子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转”在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转”在孩子从一名儿童成长为一名少年,逐渐有主见。

“转”在孩子的情感发展由易变性向稳定性过渡。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

“转”在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的学习转变。这些转变有的我们已经重视,有的刚刚感觉到,有的还没有关注到,请我们的家长做个有心人,在了解孩子们所处的这个特殊时期之后能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给予帮助和教育,多和孩子谈谈,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三年级——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学习的自控力和主动性不够

进入三年级后,我们会明显发现孩子的运动量变大了,加上学习压力的增大,难度的增加,孩子娱乐的时间变少了,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学生会产生疲倦感。

这时孩子就会想方设法宣泄自己的情感,学生容易变得浮躁,学习不踏实,成绩时好时坏,起伏大,不容易静下心学习,作业不应该犯的错误多,这些都表明孩子的自控力欠缺。

与此同时,学生的主动性不够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比如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不愿意做额外的提高作业或家长布置的作业;好词好句的摘抄,老师不硬性规定,自己就懒得去做,存在着“惰性”。

给孩子确立明确具体的目标,这里的目标有两个:

一是远期目标,即理想。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把学习和自己的理想、社会事业联系起来,这个理想不一定就是孩子以后从事的事业,但是孩子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会产生持久而主动的学习动力。

二是近期目标,最好是一两周内通过孩子努力就可达到的。

在这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经常关心和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他们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表示祝贺,当他们表现不佳时,也要给予适当的批评。

一个目标达成后,再制定一个新的目标。给孩子适度的压力。孩子年龄小,许多事情的利害尚不知晓,不太懂得学习的意义,不愿意在课本知识上多下功夫。所以,需要我们对学生施加适当的压力,而不能听凭学生完全自由行事。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讲清楚学习的意义,尽量从正面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探索难题的精神欠缺

三年级后,我们发现考试不是仅仅考课内的知识了,这就要求我们的孩子在课外要大量地汲取知识,补充课内所学。

目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头疼的算是阅读理解。和低年段的阅读理解不同,除了对字、词、句的把握,中年段的阅读理解更多的是对段落的理解,要学生归纳段落的主要意思以及中心思想。

这对学生来讲是很困难的。在平时的练习中,如果遇到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受的题目,懒一点的学生就不想做了,等着老师和好同学讲答案,长时间下来,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越来越差,心理压力也会越来越严重。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数学中,稍难的题目学生就自动放弃了,导致自己越来越懒。

支招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 面对难题不自信,害怕,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方法,所以对课堂上老师传授的方法要认真听,同时要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知识,题目“百变不离其中”,掌握了方法,就能将难题转变为做过的、熟悉的题目。

让孩子体验成功,逐步养成探索精神。在家辅导孩子的时候,不要将答案完全告诉孩子,要有意识地将题目分成几个步骤进行,这样可以降低难度,让孩子一步步完成,及时肯定他的成功,让他产生满足感。

这样伴随着孩子愉快的情绪体验,他会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慢慢会对难题消除恐惧感。

读书的质量不高

二年级时不少家长就已经着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是往往会遇到这两种情况:

第一,很多孩子读书是装样子的。一方面是装给老师和家长看,希望受到表扬,另一方面是装给自己看的,纯粹完成任务。

第二,孩子读书的质量不高,读完就忘,一点印象都没有,一点积累都没有。所以孩子在写作文时,感到没话说,内容空洞,语言苍白。

我家孩子三年级了,平时也看了不少书,但感觉没什么用,语文还是不怎么好,怎么办

作为一名二十多年教龄的小学语文老师,来告诉你为什么孩子三年级了,平时也看了不少书,但语文成绩还是不怎么好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首先,孩子才从低段进入中段,低年级有些基础知识是不是都掌握了?还有,孩子进入三年级后,把三年级这本书上的知识点弄清楚没有?该记住的生字是不是都记住了,该默写的是不是都能默写,该背诵的是不是都能背诵?

如果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掌握,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读再多的书也是用处不大。要知道,教材才是根本,不要本末倒置。家长可以检查一下孩子对书本知识掌握得怎么样,该加强巩固的就要加强巩固。

其次,家长说孩子三年级了,已经读了不少的书,按理语文成绩应该好了。家长忘记了一点,孩子读的这些书,并不是像吃的饭,立竿见影,马上就有效果。语文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吸收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慢慢会变得能读会写。

最后,孩子爱看书是好事。为了孩子长远的发展,家长可以要求孩子从现在开始写读书笔记。把课外书中看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把读某篇文章的感受写出来,这样的课外阅读效果才是最好的。千万别让孩子不动脑筋的阅读,别只追求故事情节,那样读再多书,对提高孩子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帮助不是很大。

结语:只要孩子继续爱看课外书,同时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了,暂时的落后不怕。到了四、五年级时,他爱读书的优势就充分表现出来了。那时孩子语文成绩就不会让家长你操心,一般会将不爱看书的孩子远远甩在后面。

我家儿子今年三年级,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该怎么办

三年级存在一个三年级现象,说的是很多孩子一二年级的学习成绩很不错,但是一上三年级就开始出现了分层。原本考100分现在只考80多分,原来考90分的可能现在只考60、70分。

为什么会出现三年级现象呢?

一方面是教材难度上升的原因。

一二年级主要以基础为主,学生记记就可以了;而到了三年级以后,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学习难度一下子提高了,就要求孩子学习能力有所提升。但能力是不同于知识,不是今天背明天就能会的,它需要有一个累积提升过程。

孩子在这个提升的阶段发现自己无所适从,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心里产生的自我怀疑,所以容易出现走神、烦躁、不听话的表现。

这时候,家长最该做的事其实是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坚实的依靠,从情感上安慰他,精神上支持他,从行动上安慰他,让他感受自己不管成绩好坏都是被接纳的。

不管考多少分,父母都不会忽略他的努力,都会给他准备一桌子热饭菜。感觉到自己被父母的信任,孩子的自信才能慢慢地累积起来。

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孩子小时候可能没有养成专注的习惯。

原本,每一个幼小的孩子都有着极为专注的能力,比如静静地看蚂蚁搬家,认真地在纸上或者墙壁上图画,又或者是专心地搭着玩具、积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可是孩子的这种专注可能早早地被家长破坏了。

  • “蚂蚁有什么好看的,小心它咬你。走啦走啦!”
  • “又在乱涂乱画,你会画什么哟,等你长大了就自然会了……”
  • “不是这样搭,应该这样……这样……这样……”
还有种情况是,很多孩子进行提前教育,幼儿园就学完了一年级的内容,一年级又着急学二年级的知识,孩子在课堂上没有形成认真听课的习惯,所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