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这是我吗台词(有谁能评价下《让子弹飞》这是不是姜文的巅峰作品
发布时间: 2023-07-06

有谁能评价下《让子弹飞》这是不是姜文的巅峰作品

1.评价《让子弹飞》这部电影;

《让子弹飞》是由姜文执导,姜文、周润发、葛优、刘嘉玲、陈坤、周韵、廖凡、姜武等主演的剧情片,于2010年12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票房达到6.37亿

该片讲述了悍匪张牧之摇身一变化名清官“马邦德”上任鹅城县长,并与镇守鹅城的恶霸黄四郎展开一场激烈争斗的故事。

姜文此人,在民国三部曲里暗藏了自己的很多观点和哲理,天马行空,就跟他表现出的形象一样,匪气里夹杂着济世安民的文气和侠肝义胆。最后评价一下《让子弹飞》豆瓣评分8.8推荐指数五颗星。

2.《让子弹飞》是不是姜文的巅峰之作;

姜文的十大巅峰之作排有;《寻枪》《慕容镇》《红高粱》《鬼子来了》《泰颂》《有话好好说》《让子弹飞》《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照常升起》《本命年》。这么说来《让子弹飞》是姜文的巅峰之作之一。

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想要传达什么

姜文的《让子弹飞》是一部立意极高,思想内涵极深的动作喜剧电影。蕴含着阶级人物矛盾和历史人文情怀,同时也充斥了大量隐喻和人生哲理。

简单来说:讲述了北洋年间,在南部中国。“讲武堂”出身参加过“庐州会战”的张牧之,在军阀割据,局势动荡的年代。“落草为寇”在劫富济贫的道路上,遇见了前往康城买官上任的马邦德,张牧之阴差阳错之下上任鹅城,通过一系势力斗争,在“张麻子”和“马县长”双重身份的切换下,最终推翻了为祸一方,官商勾结的乡绅贵族“黄四郎以及城南两大家族”,解救了长期被压迫和剥削的鹅城百姓,让他们真正翻身做主人,感受到公平和正义的阳光。最后大隐于市,归于独自前行的路上…

主要人物关系:(麻匪)张牧之为首的改革派,以马邦德也叫“(假汤师爷)”的倒戈派,以黄四郎为首的顽固派。

按照正常的人物阶级关系应该是,麻匪<师爷<黄四郎。因为本质上黄四郎才是“鹅城”真正的主人,连续五任县长都被他杀害。但是最后的结局是黄四郎被推翻杀死,而师爷死于贪心。人物关系也就是黄四郎<师爷<麻匪。

所以电影主体上讲述的就是一个“干革命”的事。

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红楼梦》里面的经典语录,意思是:假的当作真的时候真的就像是假的了,无变为有的地方有也就无了。《让子弹飞》的里面就蕴含着这一句话。

在《让子弹飞》里面,没有真正的主人。首先这个官本来是“马邦德”的,被麻匪给抢了。但是马邦德上任了,这个官未必就是他的。因为有黄四郎在,所以上任也是名存实亡。

鹅城的主人也不是黄四郎,因为他的结局被干掉了。那么谁有能力有资格去管理这座城?

最后归于鹅城百姓,但是如果不是麻匪当了“一段时间的主人”,谁来为他们说话呢?他们自己显然也不是鹅城的主人。

时代总是在变化的。面对不公,很多时候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大家都是沉默地受困于鹅城…

就像钱钟书在《围城》说过的话,“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假主人可能是真主人,真主人也可能是假主人。时代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和变化的。

2: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师爷是真正贯彻了这句话的精髓。在《让子弹飞》里面,师爷属于“投降派”。麻匪厉害,师爷跟麻匪。黄四郎厉害,师爷倾向于黄四郎。但是师爷高就高在,他能分清“谁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这种境界其实很高明。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做人时刻要清楚自己所处的地位。

师爷懂得如何在夹缝中生存,若不是他贪财跑路,最后也死不了。

影片里面三个人聚会,黄四郎说师爷是装糊涂的高手,也说过:“师爷高。县长硬。”“两人笑道:“黄老爷又高又硬。”

3:做人不能太贪心。

《让子弹飞》里面很多地方都有这个隐喻。比如师爷最后死在了一车银子里面。

而黄四郎也死在一个贪字。他明知鹅城的风向自己变了,“新县长”是非常危险的。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最后把命都搭在里面。现实中也是如此,人在高位,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头脑清醒,能懂得审时度势,激流勇退,海阔天空。

4:是龙需要腾飞,是虎不能让犬欺负。

郭德纲曾经有一句话:“我想给他们当“狗”。结果没人收留我。是他们逼着我,让我成为了龙。”

《让子弹飞》里面因为黄四郎和手下的步步紧逼,换来了麻匪更加猛烈的反击。到最后虎落平阳,把他们都给消灭了。也就是做人不能一味忍让,否则就像鹅城里面的百姓,任人鱼肉。

5:从老实人得到的人性反思。

《让子弹飞》里面六子只吃了一碗凉粉,黄四郎派胡万来污蔑他吃了两碗凉粉。

张牧之来鹅城就是为了一个公平。所以六子用了一种看似极端愚蠢的举动只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

有的人至死都在说真话,但是没有人愿意替他说话,更无人敢站出来维护他的清白。以至于他情急之下做出了一些极端的举动,来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这就是鹅城里面关于一些人性麻木的闹剧。很明显就是一个悲剧,因何发笑?

这和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些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阿Q正传》里面阿Q死的也是莫名其妙。换而言之“他甚至都不记得自己有没有吃过凉粉”就当了别人的替死鬼。看热闹的亦是冷血。这不就是欺负老人嘛!

6:多学习多读书,多去闯世界。

六子问张麻子怎么才能有出息。他回答说:“当学生,读书,多听这个(音乐:莫扎特)”。他还说以后送六子去留洋。

“东洋三年,西洋三年,南洋三年。”六子问他“北洋呢?”他说:“你就生在北洋。”

他的意思是让六子多学习,不要受制于一个方面或者一个地方。六子是他干儿子,所以不论别人如何冷血,他这个当“父亲”的也一定要为六子申冤。

同时他给六子规划的人生是:学生,学习,留洋海外。而六子又是年轻一代。所以六子可以说是“革命和希望的火种。”

灭了他的“火种”,他恨不得当场报仇!

7:面对现实,玩不起也得玩的起。

“今天我算明白了,为什么当初我会上山当麻匪。就是因为跟这帮东西玩不起。现在为了你,我必须玩的起,还得玩的赢。” 这句话是六子死后,张牧之怀念他时说的话。

“今天我算明白了, 为什么我以前过得这么差。就是因为没有真正融入社会。现在为了你。我必须努力,而且一定要成功!”

8:枪杆子底下出政权。

张牧之问师爷,这个能不能赚钱?也就是手枪。师爷说:“山里”。又拿了印章,师爷说:“能赚,跪着!”于是他拿了两样东西放在一起。师爷震惊了说:“敢问大哥,何方神圣?”

历史早已经验证过了这个真理。在张牧之以前,鹅城五任县长都被黄四郎干掉了。而张牧之“文武双全”,最重要的是枪杆子够硬。所以他想试一下,站着还把事情给办了!黄四郎也一直说他,“霸气外露”!

9乱世出英雄无名之辈的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