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督战官真的敢杀自己的逃兵吗?在敌军扫射,督战队扫射的情况下冲锋的战术是否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二战时期的督战官真的敢杀自己的逃兵吗

慈不掌兵,军法无情!

依法治军,强国强军!

军法无情,军纪严明!

依法督战,法纪表现!

为了前线,坚决督战!

严惩逃兵,稳定军心。

杀一儆百,避免失败!

依法督战,绝不手软!

在敌军扫射,督战队扫射的情况下冲锋的战术是否合理

没有合理的战术,只有取胜的战术。战术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过程,即便是理论上最可行的战术,如果不符合战场客观实际,就不能称其为战术。正如开国上将许世友所说:“什么是战术?打进去就是战术!”

面对敌军扫射,我军却发起冲锋,人员处于敌火下运动,必然会产生较大伤亡;如果此时再遭到督战队的扫射,在前后交叉火力打击之下的我军冲击兵力,将陷入进退维谷的不利处境。这种带有自相残杀性质的决死冲锋,当然不符合战术标准,即使搬出任何一条战术理论,这种打法都说不通,当然不合理。

但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殊战场环境下,这种打法却有可能成为一条反败为胜的合理战术。1941年9月12日,斯大林对于西部军区全线溃败的糟糕表现怒不可遏,指示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起草命令,要求前线每个步兵团均组建一个“阻截连”,以便阻止前线士兵的怯战和逃跑行为。然而,由于缺乏人力加之战况紧急等原因,这条命令并没有得到广泛执行。

战至1942年夏,随着克里木及哈尔科夫两场战役的惨败,斯大林意识到,如不执行严格的战场纪律,苏军防御兵力在德军装甲突击之下一触即溃的战场颓势将难以扭转。于是,苏军最高统帅部于7月28日颁布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规定在每个集团军的建制内,分别成立3~5个装备精良的督战队,负责对临阵脱逃者及懦夫实施惩罚性射击,以防止部队战时出现群体性的恐慌和逃跑。

在随后不久发起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仅顿河方面军就组建了41支督战队,这些由内务部人员指挥、以党、团员为主体的战场纪律执行者,较好地履行了阻止部队发生恐慌性撤退的使命。事实证明,正是由于督战队的存在,迫使少数意志不坚定的苏军士兵拿出背水一战的勇气,最终以顽强的战斗作风,在同德军展开的巷战中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

比如,电影《兵临城下》中的部分情节,较为真实地再现了督战队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运用,苏军士兵瓦西里‧扎伊采夫所属的步兵第284师就是在督战队的吓阻射击之下,向德军占据的街垒工事发起反复冲锋,并最终夺回了阵地。

当然,实战中的督战队并不是刻意瞄准己方士兵射击,而是朝着冲锋士兵企图向后逃跑的大致方向实施恫吓性射击,除非出现战场哗变苗头,否则督战队一般都不会射杀己方士兵。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有错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欢迎关注慕什塔戈,共同领略军事百科!

二战打仗时军舰上真的有督战部队吗有哪些依据

古代战争在部分时期肯定是有督战队的,部分时期那就不太清楚了;至于近现代战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种基于绵亘战线的、开始以装甲或步兵分队力量打纵深穿插与分割包围为主要作战形式的战场,谁再信部队有督战队,或者说(主要是苏联)部队冲锋要靠督战队架着机枪在后面扫,那就纯属煞笔了。

一般来讲,督战队这种东西,大多出现在部队组织度低下,战斗意志薄弱,有大量未经正规军事养成与军队勤务训练的征召兵填塞战线的情况下。古代战争尤其是东方古典帝国的古代战争,由于大量存在着兵民合一、兵农合一等古典军国主义体制,战前临时征发出来的大量农民兵本身战斗意志就差,装备也烂,这种情况下只能依赖少数常备军(职业军人)作为部队阵列上的强固点,把大批征召兵钉在阵地上不让他们溃散;而在某些古典帝国的特定时期,比如明朝末期帝国的卫所制度完全败坏,九边镇军已经落到了贩卖甲仗聊以糊口的穷逼境地,这种情况下将领都倾向于使用大量军饷维持少部分战兵,又在战兵中维持少数依托人身依附关系存在的家丁为己驱使,这部分家丁在战时其实起的也是督战队的作用。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主要的军事强国诸如德、苏已经完全建立起了常备军体制,部队的组织度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主要的作战形式也已经升级到了正面攻击后在对方的绵亘战线上打开突破口,尔后装甲或步兵纵队迅速向纵深突击力图合围对手的歼灭战打法,这种情况下你说督战队怎么发挥作用?正面突破的时候也许还能有点用,但是实际上到了战役的关键节点也就是纵深突击、分割包围的时候,难道让督战队跟着穿插部队一起行军?别回来督战不成自己先被打死打残了。好我们设定在穿插的时候没有督战队,那么,在危险性更高、战士的心理压力更大的穿插中都不需要督战队压制,在正面突破的时候部署督战队岂不成了多费一道手?不过,二战的末期,纳粹德国的武装党卫队和督导官(类似政治委员)也曾强迫准备投降的士兵和平民继续战斗。

不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部分武德匹下的国家里,倒还真的存在督战队——比如一战时期的尼维尔攻势由于参战的法军部队战斗意志一塌糊涂,所以贝当元帅下令部署督战队。反正一战时期大家都是正面一线平推,不是被德国人的机枪扫死就是被督战队的机枪扫死。更何况还有一种说法说尼维尔攻势本身就是为了把部分军心不稳试图串联搞大新闻的法国部队一波送了;至于二战时期国军部队那种垃圾级别的军队,本身一大半士兵都是抓来的壮丁,不学习古波斯的光荣传统把他们拴着绳子拖上战场就不错了,部署个督战队什么的,已经是历史的进步了。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如果遇到战争,你是士兵后面是督战队逼着你送命,你会怎么办

除了前几天回答的最终推翻了皇帝的基尔水兵起义,我又想起一个。

后唐讨伐凤翔节度使李从珂时,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威逼士兵攻城。本来凤翔城快陷落了,李从珂脱了衣服露出历次作战留下的伤疤卖惨大哭喊冤,官军已经开始思考李从珂有何罪了;张虔钊的举动愈发使得士兵叛逃了,最后后唐皇帝就变成了李从珂。

如果战争目的够高尚,士兵乐意为此献身,不需要督战,他们也会慷慨赴死,如狼牙山五壮士。

但是,如杨朱所主张,若我乐意,我可以去死,若我不乐意,你动机再高尚也无权拔我一根毛。

为什么有人说溃散的军队基本上很少敢攻击督战队

一般情况下不敢,二般情况下不敢把督战队生吞活剥了。

督战队古已有之,古人不叫督战队叫监军。

土木堡之变后,蒙古军队围攻京城,形势万分危急,总司令于谦下达一道命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谁来执行?督战队。

古今中外,绝大多数军队都有这玩意,有的不承认而已。

为什么一般情况下,散兵不敢攻击督战队?

如果你问逃兵,他们一定带着哭腔说:俺一是不敢,二是打不过他们。

一般来说男儿上战场都是为了建功立业,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嘛。

先把信仰放一边,男儿的血性,军人的荣誉,都不许自己当逃兵。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当孬种。

什么情况下会溃散?

敌众我寡,敌人太多了,打累了;战斗 时间太长,没有粮食和弹药了;敌人武器精良,攻势如潮,顶不住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