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名富二代官二代,集体英雄就义,平均23岁,却少有人
发布时间: 2023-07-11

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余光中

中国,虽然经历过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留下了很多糟粕,但是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中国就是一个完美无瑕的“母亲”,很多中国人都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守护她。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入侵祖国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毫不畏惧,哪怕武器装备比敌人落后,也要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御敌于国门之外!

今天,我们要说的故事有点沉重,故事的主角是1700多个集体赴死的年轻人。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3岁,大多是富二代、官二代,但是为了守护祖国的蓝天而选择集体英雄就义。然而到了现在,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故事和经历。

1931年12月份,距离“9.18”事件过去也不过四个月,为了培养中国第一代飞行军官和战斗机飞行员,蒋介石下令建立了笕桥中央航校。航校刚成立的时候,为了尽快培养飞行人才,笕桥中央航校招收的学生要高级中学毕业以上程度,年龄在18-24岁,各方面都要符合飞行员要求。

那个时候,能读到高中以上的人,大多非富即贵,所以里面的学员大多都是富二代、官二代,比如出生于名门望族的林恒、张锡祜。1700个年轻人当中,也不乏留学归来的学子、考上清华的学霸,比如沈崇海。他们本来可以过着别人一辈子都可能不会拥有的富贵生活,但是为了祖国,毅然决然进入笕桥中央航校学习飞行技术。

展开全文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按照当时中国飞行条件,去当飞行员几乎就是去送死。因为中国国内的飞机,基本都是美国给予的,不仅机型十分落后,数量也有限。据历史记载,当时中国的飞机也不过300架左右,且没有战斗机生产线,飞机是打一架少一架。但是日本在抗日战场上却拥有2000多架飞机,国内还在源源不断生产新的飞机,补充战争需求。

即便是敌我差距悬殊,这些年轻的飞行员也没有退缩,在学校里磨炼飞行技术,以待有朝一日上阵杀敌。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8月14日,中国的年轻飞行员,迎来和日本首场大规模的空战较量。当时日本以18架飞机组成航空编队,直接奔着笕桥机场而来。

中国方面紧急抽调在河南的第四驱逐机大队过来支援,而当时率领这支空军正是航空英雄,这群年轻人的“总教头”高志航。高志航率领编队赶到笕桥机场,还未来得及加油,日本的飞机就来了。在油量不足、天气恶劣的情况下,高志航率领的27架飞机升空迎战,最终击落日本飞机3架,击伤1架,而中国飞机没有损失。中日首场空军较量,中国胜利了。

然而,这场难得的胜利却短暂得让人痛心。8月14日当天,25岁的张锡祜驾驶飞机抗击日军,不幸坠机身亡,自此以后这群抱着必死决心冲上蓝天的年轻人,在中日空中战场上不停地折翼。8月17日,21岁的阎海文顺利完成轰炸任务之后返回机场,途中被日本的高射炮击中,他紧急跳伞,结果却被风吹进了日军阵地。被日军团团包围的阎海文用手枪打死几名日军之后,开枪自尽,以身殉国。

8月19日,刚从清华毕业没多久的高材生沈崇诲,驾机返航途中遇到了敌军航空编队。此时沈崇海驾驶的战机已经损坏,无法顺利降落。他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迫降,一个是跳伞逃生。不管选哪一个,都有可能会被日军包围、俘虏。所以沈崇海选择了第三条路,他把自己当成最后一颗炮弹,驾驶飞机从几千米的高空径直冲向了海上的日本军舰。伴随着猛烈的撞击和剧烈的爆炸,沈崇海跟日本军舰同归于尽……

后记

1937年11月21日,“总教头”高志航在河南周口机场遭遇日本飞机袭击,他拒绝躲避轰炸,还想驾驶飞机升空和敌军作战,由于战机无法发动不幸牺牲。从建校以来,到抗日战争结束,笕桥中央航校为中国培养了1700名飞行人才,他们毕业之后驾驶飞机奔赴战场,为国捐躯,值得敬佩。

这群年轻人本该在家里享受富裕的生活,但是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他们身先士卒,翱翔于蓝天与敌人战斗,他们是壮志凌云的年轻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前赴后继的人,才守护了祖国和平的蓝天。

参考资料:《抗战英烈:空军战魂高志航》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