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难道算不上千古一帝吗?汉武帝算得上千古一帝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雍正难道算不上千古一帝吗

都说“康乾盛世”,其中中间少说了雍正,没有雍正的功劳,哪有什么康乾盛世啊,雍正算不上千古一帝,只能说他是一位有为之君,也不是什么仁君,挺极端的一位皇帝。

千古一帝的说法是明朝思想家李贽提出来的,他认为的千古一帝是秦始皇。雍正算不上是什么千古一帝,他最大的政绩是在内部的改革上,说白了就是改正了康熙留下来的烂摊子,改正了贪污腐化的吏治,加强了皇权,改革了税收,让国库充盈,才有后来的乾隆盛世。雍正是清朝最勤勉的皇帝,他改革上是不错的,整顿吏治,改土归流,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搞养廉银制度等,都肃清了吏治,提高了行政效率,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雍正创立的军机处和密折制度,强化了皇权,把君主专制推向了顶峰。雍正的政绩说白了,就是在原有的制度上改正了错误,还有所创新,这些创新也是为了皇权服务的,雍正没有多少开疆拓土的功绩,两次对西北用兵也只是稳固了青海和西藏的统治,没有增加什么新的领土,说他是千古一帝,还没到那个层次,不过说他是一个有为之君还是名副其实的!

雍正也是个冷血无情的君王,对待兄弟也是杀的杀,关的关,当然皇家的权力斗争,残酷也是很平常之事,雍正做的残暴无情也是可以理解。雍正在位期间也是大兴文字狱,对汉族的知识分子无情的杀戮,毫无理由的杀戮,只要有需要,随便找个理由对文人满门抄斩,也是常有的事,在雍正十三年的统治中,被他杀死的无辜人真的不算少。雍正是个有能力的君王,当然也是个冷血无情的君王,在他的努力下,才有康乾盛世的基础。雍正的税收改革得罪了地主官僚阶层,所以读书人对雍正的评价是不高的,甚至还有所贬低,当然抛开偏见,雍正确实有魄力有能力的人,也许给他更多时间还真有可能变成千古一帝也说不定哦,因为谁也不知雍正的改革疯狂到哪一步呢,不疯魔不成佛嘛,疯狂对了就有大成就,成为千古一帝也就不是什么问题啦,只是雍正只统治了十三年,命数就是这样,只能留给后世一位评价极端的皇帝了!

汉武帝算得上千古一帝吗

仅凭着把匈奴人打得如丧家之犬,汉武帝就绝对称得上千古一帝。纵观历朝历代,中原王朝面对北方少数民族时,几人能有此赫赫武功?更别提汉武帝凿穿西域之举了,那更是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

一条长城便是一部战争史,它记录着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之间的攻伐战守。匈奴、东胡、鲜卑、乌桓、柔然、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中原锦绣江山的觊觎,只要他们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必然要挥鞭南向,去掠夺他们梦寐以求的绸缎、财富和人口。

从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皇帝,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开始,就面临着这样的困扰。秦始皇面对匈奴人的威胁,派出了大将蒙恬,将匈奴人驱逐回了草原。但请大家注意,这仅仅是驱逐而已,保卫战结束后,秦始皇不得不修建长城,随时警惕着匈奴人的侵扰。显然,秦始皇明白,匈奴人如同野草一般,不可能测底消灭,所以他采取了防守姿态。

相比较于秦始皇的表现,汉朝的前几任皇帝则更加不堪,在匈奴人的弯刀面前,刘邦试探性地进行了战斗,结果在白马被围,差点送了性命,最后靠着贿赂匈奴单于的老婆,才狼狈不堪地逃了回来。吕后狠辣残忍,但面对匈奴单于的调戏,却只能忍气吞声。文景两帝除了给匈奴人送去女人和财富之外,也没有挑战匈奴人的勇气。

汉武帝对匈奴人的态度,各位读者都再清楚不过了,他派卫青、霍去病等深入草原,与匈奴人采取同样灵活的战术,将匈奴人打得懵头转向,彻底失去了汉朝的战略优势,曾经对汉朝予取予求的匈奴人,哀嚎着“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完全成了弱势群体。

在和匈奴的对攻之中,广袤的西域开始纳入了汉王朝的视野,并最终成为中国的一部分,这是汉武帝为中国做出的千古贡献。是汉武帝,让中原王朝挺直了脊梁,更振奋了精神,有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千古强音!

汉武帝之后,除唐太宗、隋文帝、明太祖、明成祖等寥寥君主外,没有几人能有如此赫赫武功,就更别提靖康之耻、澶渊之盟等屈辱的经历了。从这个角度讲,汉武帝实是居功甚伟!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不吹不黑,康熙究竟能不能算千古一帝

先说一下结论:康熙算不上千古一帝。

康熙的千古一帝只是近代满人的吹捧而成的而已,民众听到这个说法,大多数是经过电影电视剧的洗脑而成。

后金入关以后到现在,主体基本散落在中国的一线城市,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一线城市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都是全国最高的,也使得满族一举成为全国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民族,整体算下来比汉族要高许多。所以民间各个部门和各个行业都有他们的存在,有不少还位至高管。有些经商和从政也取得了一定的地位,所以近年来从教科书的更改,到民间网络宣传全然与之前不一样,翻案之风盛行。电影、电视剧也大量歌颂满清的剧集。

其实稍微研究一下历史就可以得出结论,满清所有的皇帝记载都有很大的水分。因为清朝皇帝是负面记载是历朝历代最少的,可以说几乎没有,要知道这是很不合常理的,一个衣食住行外加说话都有人记载的皇帝,一生之中居然没有什么黑料,这可能吗?

出现一两个这样的皇帝那么还算正常,但整个清朝都是这样那还正常吗?

联想到清朝对舆论的把控和文字狱盛行,其实不难猜到,他们并不是没有黑料,而是被选择性的记录下来了而已,并且很有充分理由怀疑记载之时还进行过美化。

我们来说关于康熙的记载,先从史料看:

《清实录》记载,康熙二十一年春,康熙皇帝东巡吉林往返途中“共射殪(yì,杀、死)猛虎凡三十七只,其余官兵射猎獐狍野鹿及虎豹不计其数。”

康熙自己杀死猛虎37只。你们相信?那好在往下看。

《圣祖仁皇帝实录》“朕自幼至今、凡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狲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围场内随便射获诸兽不胜记矣。朕曾于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若庸常人、毕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数也。朕所以屡谕尔等者、以尔等年少、宜加勤学。凡事未有学而不能者。朕亦不过由学而能……”

这是康熙自己说的,一天之内射兔多少呢?是318只。

先不说兔子本身就比较机敏特别难找,就是可以找到,这个数字也很难完成呀!咱们按十小时不眠不休来算,318只就是平均每小时31.8只,合不到两分钟一只。而且这还是不吃饭、不睡觉、不休息,一直有兔子出现的情况。

康熙三十五年十一月:

“十八日……兔较前几日又丰裕些,朕殪一百三十二只,大阿哥殪五十九只,三阿哥殪五十四只,八阿哥殪五十二只……朕等及围场众人所殪之数共二千六十一只。”

不知道这是不是澳大利亚自古就属于中国的有力证明,因为除了澳大利亚我想不到哪里的兔子还有这么密集。而且这几个阿哥也很争气,还很有默契,每人数量差不多,都是五十几只,从大到小,从高到底,顺序丝毫不乱,看来兔子们也很懂,知道自己该死于谁手。

再看一下字画:

康熙有很多字画流传于世,人们以为这都是他的亲笔字,所以一定文化水平很高,很符合圣明天子的形象,然而却想不到,这个都是作假来的。

1929年左右,陈寅恪被任命为国立中央研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