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从“杨过”到“杨康”,我们一起走
发布时间: 2023-07-11

现在是2023年新年伊始。

再回到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却又久久不愿离去的全球疫情,打乱无数人生活,颠覆我们的认知,改变世界的格局……

这些,不就是人生最特别的体验吗?值得每个经历过的人写下来。

我家是12月中旬中招的,应该属于第一批中招的吧,所以有些许的紧张。

就按时间线来说吧。

12月13号晚上,老公下班回来说浑身发冷,一量体温39.2°,由此开启全家的“阳”的进程。

发烧当晚,给他吃了退烧药,因下班回来就直接躺下了,也没吃晚饭。

怕他饿,我先给他喂了黄桃罐头,火龙果,喝了很多水。吃过药发汗后,我已经做好了皮蛋瘦肉粥,没什么胃口就吃了几口。

展开全文

担心他晚上反复发烧,一晚上每隔2小时定点起来给他量体温,喂水,折腾了一夜,好在高烧没有反复。

12月16日晚,我突然觉得浑身发冷,一量体温38.2°,我中招了。

吃了退烧药,发了很多汗,体温很快下来了,一晚没有反复。

第二天白天体温在正常和低烧中反复,晚上又到了38.3,又吃了退烧药,一夜正常,次日全天低烧中。

19日晚,孩子说嗓子疼,浑身冷,孩子中招;全家开始进入生病模式。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亲朋好友也逐一先后都在生病中。

我家到底是怎么感染的呢?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我们分析最大的可能:

老公做核酸检测,前面的一个人排很久后,突然问“这不是单管吗?”被告知不是后立刻离开。

药品准备、症状及痊愈情况

知道放开后,老公第一时间下单了退烧药,药品一直在路上,直到我们快痊愈了才到。

后来,全家靠着莲花清瘟,还有一盒布洛芬“渡劫”。

全家的症状都还是蛮明显的。

孩子的症状相对来说比较轻,体温38.5°,喉咙喝水都痛,用了一次退烧药,烧了一晚,两天就基本没事了。

家中其他人基本上都是高烧两天,5天后才基本退烧,后续都伴有咳嗽、嗓子不舒服、身子酸痛疲乏的症状。

因为全家是陆续“阳”,我处在中间,除了第一晚发烧特别难受,白天诸多症状都还可以耐受,所以一日三餐吃饭问题我都还坚持了下来。

因为全家人此次感染对食欲没有非常大影响,所以荤素搭配,红烧鱼、炖排骨、做拉面、包饺子……每顿都不重样。

等我好些了,孩子又“阳”了,我也已经有体力和精力照顾孩子了。

现在全家抗原自测都已经恢复了,我还会感到体虚身子乏,基本已经都能算正常了。

我们后续坚持饮食营养,作息规律,尽可能多休息,不做剧烈运动,不过度劳累。

目前感觉身子有些虚,也是正常的,还得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慢慢恢复到最初的体能和状态。

后续思考

经历了这一波,我有一些感悟: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心态很重要。要处乱不惊,沉着应对。

该囤的药还是得囤,不要需要的时候没有。

自己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健康是1,没有这个1,后面什么都会有心无力。

日常该准备的东西要齐全,比如体温计、血氧仪、菜、方便食品等。

生病期间更要营养饮食,荤素搭配,多吃水果,多喝水。

在生病期间,我根据家人突出的不同症状,盐蒸橙子,蒸花椒梨水,煮萝卜水、煮梨水,泡冰糖柠檬水,药物与食疗双管齐下,事半功倍。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仍在阳中,

用坦然的胸怀面对,用灿烂的笑容支配。

用快乐的氛围开胃,用清新的空气洗肺。

用充足的时间入睡,用健康的心态回味,

病魔就会主动后退。

挥别2022,

2023的风帆即将启航。

冬去春终归,

当我们再也无需纠结“阴”与“阳”的界定,

让我们驱散疫情的阴霾,重装行囊再出发!

再见!2022。

你好!2023。

向未来出发。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