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一幅书法作品?请书法家帮我看看这两幅书法作品怎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如何鉴赏一幅书法作品

鉴赏一幅书法作品,首先观其谋章布局,整体气势,纵横排列,气息是否贯通?落款形式,是否谐调统一?是否文气十足?是否古风盈然?其次,查其字画笔力丶骨力丶功力是否老到?属于何种字体?师法何人法帖?书写是否规范?有否自己创意?有否展现自我精神?

书道之深,万言难尽,了表一二,贤者指正。

请书法家帮我看看这两幅书法作品怎么样

第一幅(清风)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字古朴雋永,内涵温藉,好字。

第二幅(宁静致远)俗字。没有任何艺术价值。无论功力,修养不在一档上。看一眼后悔一个月,看二眼后悔一辈子。?

第一幅(清风),市场价应为300至500左右为合。完

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书法遗存浩如烟海。要说有哪些让我印象深刻的书法作品,三言两句肯定说不清。就举一些自己感到有独特意义的例子吧。

甲骨文《大型涂朱牛背骨》

中华文明,最早的象形文字,字形和线条都这么神秘而优美。

金文大篆:《散氏盘》铭文拓片

方圆兼备,大小随形,左右摇曳,仔细看有行有列,猛一看,如满天繁星散落。书法艺术的“肇于自然”,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帛书:秦 天水放马滩竹简 《日书》

这是迄今发现最早出现“点”这个笔画的古代书法遗存。

隶书 东汉《石门颂》

线条在无拘无束的散步。

王羲之《二谢帖》。与简约质拙的章草相比,王羲之创立的清朗俊逸的“新体”,风靡至今。

草书怀素《自叙帖》

老僧是方外之人,才不管你世间的机心巧算,着意做作。彩练当空一条线,笔走龙蛇几人及。

颜真卿《争座位稿》

阮元评其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八个字,说绝了。

黄庭坚《诸上座帖》

专门给二王一系行草书治病的。笔画中部的顿挫,字行之间的摇摆和错位,是对二王一系“今草”的笔画中部纵笔而过,和字行的纵贯而下的纠偏。

米芾《临沂使君帖》

第三行“如何芾顿首”五个字,一笔挥就,疏密收放,盘金屈铁,擒纵自如。李娜的《青藏高原》最后一句,和这行字的表现何其一致。书法具有音乐性。信然。

章法上的大开大合,古人玩的可真叫呼呼生风。

王铎巨幅《杜子美赠陈补阙诗》

有名家评说,学习王铎可得气。“气”这个字,在古代哲学思想上,在书法理论上有许多表达。但玄而又玄,使人无法对号入座。看王铎特大条幅作品,就不再对“气”的理解恍兮惚兮。

一方面笔画尽力拉长,一方面把前人写小字,字与字之间的牵丝萦带的似断还连,变成实连。表现气脉长,气韵足,气势大。

徐渭《应制咏剑诗轴》

高352厘米,宽102.6厘米,鸿篇巨制,撼人心魄。你可以不喜欢他的字,但不得不被其山崩海立,江河沸腾的气势所震撼。

“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句话也适用于书法的鉴赏。我们在纸上看到的古今法帖,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假的。比如看明清人的大作品;比如看董其昌,王文治的淡墨。印刷品和原作的差别,往往判若云泥。

于右任对联

雄强大气,得益于碑学的注重笔画中段的表现,横向取势和帖学的流畅。

曾有眼福,亲见王铎,徐渭,于右任上述大作。至今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快乐书法营”专注于书法结构与造型的研究和探索。独持己见,不随俗说,不迷信权威,刨根问底,直指要害,以事实为依据,以自己的独立判断解析书法方面的各种课题。杜绝讲故事,杜绝弄玄虚,杜绝口水文,为喜欢书法的朋友们奉献绝招干货,是我的终极追求。

著有《二王行书结构与造型原理》,《颜真卿行书结构与造型原理》,米芾《行书结构与造型原理》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目前书法作品最贵的书法家都有谁

当代书法名家:启功、刘炳森、沙孟海、王遐举、溥杰、蒋之、沈鹏、李铎、周广福(老屋)、欧阳中石、夏湘平、权希军、刘艺、佟伟、林凡、钟明善、张飙、张书范、林岫、周慧君、张瑞玲、米南阳、庞中华、田英章、田蕴章、田伯平、孟令芳、李力生、卢中南、张永明、刘洪彪、王学仲、唐双宁、侯双亭、孟繁禧、张旭光、张旭、洪厚甜、王厚祥、刘俊京、杨广馨、杨明臣、龙开胜、沈一丹、陈湛华、苏适、彭利明、幺喜龙、王祥之、张荣庆、熊伯齐、曾翔、张海、陈洪武、段成桂、宋华平、申万胜、旭宇、李刚田、白煦、张虎、苏士澍、张改琴、唐云来、方放、赵勇、邹德忠、张铜彦、张业法、王友谊、颜振卿、丁嘉耕、吴震启、倪进祥、沃兴华、戴楠发、王学岭、高军法、田蕴章、李力生、卢中南、张永明、刘洪彪、当代最著名的书法家是启功。湖北的有金伯兴、游义云等。所以这些书法家作品有点贵。

米芾书法作品有哪些

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当今的书法家如何,书法作品如何,有没有超越前人的巅峰之作

超越?我们学习书法本没有功利上的诉求,要说书法的功用无非愉悦身心,不必求所谓超越。

寻求超越是把传统艺术与科技创新混淆了,科技创新,产品迭代必然是对前代的超越,书法无须对前代超越,既没有必要也超越不了。说无法超越是不争的事实,无论笔法,墨韵,意境都无法超越,只要做一下古今对照就清楚了,我们说某人写的有古意是表扬他、认可他,等同于说他写得好。

当今的确有人一时得意,自诩超越古人,也不必较真,那是一时口误说走嘴了,举草书为例:张之颠、素之狂,不是今人能够梦见的,一个《古诗四帖》就令见多识广的谢稚柳先生赞叹不已,而且还不一定是张颠之迹,而藏真和尚怀素作草时“须臾掃尽数千张”风驰电掣般尽情挥洒的状态,令今人难以复制,更不要说:“长沙七郡凡几家,家家粉壁书题遍”的壁书了,实际上无论旭素,最精彩的狂草书一定是他们的壁书,决不是今天能见到的那些作品,包括和尚的《自叙帖》,可惜今人已无此眼福看到了。

在中国当代书法家中,谁的书法作品得到大众的认可

所谓大众认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雅俗共赏,首先应该是沈尹默先生。我们熟悉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书名就是沈尹默书写。他曾任北平大学校长,与李大钊,鲁迅,陈独秀,胡适等人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是新文化运动发起人之一。

他“篆隶楷行草“五体皆佳,而且诗词文史兼容并包。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