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益善的主人公(戚继光俞大猷的武术水平如何,为何传武到了现代还有能实战的么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戚继光俞大猷的武术水平如何,为何传武到了现代还有能实战的么

这两位都是大神极的人物,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纪要》是经典练兵兵书,后世的李如松、曾国蕃成就大事靠的就是戚继光的兵书,及练兵方法,包括了所有的兵器练习。留传下的辛酉刀法(苗刀)成为当代刀术典范,具有很强的实战功能。而其练兵的方法及纪律性是现代的武术练习者所不能比的。戚继光部队的纪律来明,练习之苦,并且还有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都将面临重罚,谁敢在训练中偷懒?并且在战场中也是多人配以阵型,勇往直前。

戚继光的惊人战绩: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牺牲陈文清等3人。  

白水洋战斗:我敌对比:1500对2000余,全歼2000多名倭寇,斩首344颗,生擒5名倭首,我方牺牲陈四等3人。  

长沙之战:消灭倭寇3000名。  

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斩首348颗,俘虏29名.牺牲陈文彪等13人。  

牛田之战:击溃数上万倭寇(包括假倭和真倭),斩首688颗,我方无一人牺牲。  

林墩之战:烧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斩首960颗,俘虏26人。自己阵亡90人。  

福清葛塘之:消灭300多名倭寇,斩首150多颗,牺牲20人。  

平海卫战斗:斩首2622颗,我方牺牲金渔等16人。  

仙游之战:击溃10000余名倭寇,杀死倭寇1000余,斩首498颗,生擒1名,我方牺牲童子明等24人.  

王仓坪战斗:击溃倭寇近万名,斩首177颗,我方无一人阵亡.  

蔡丕岭战斗:击溃倭寇7000余名,杀死1000多名,斩首160多颗.我方牺牲31人。

俞大猷写有《剑经》一书,是针对其棍术造诣的练习方法的总结。其练习方法与特点在《剑经》中有很好的体现。各种技术,以及技术在练习中的对双人对练方法等,虽没有平时练习的用功,但从书中诸多细节中可以看出其细节来。

在吴殳的《手臂录》另,对于枪术的练习强度有这样的描写:“练戳、革无终期,十年、二十年益善。余本书生,不能专其技,仅得三年之工。”其练习方法是:“石师之教,先练戳,戳不许多,四伐、五伐(每伐50下,马家枪重10斤)则喘息汗下,止而少憩。又四伐五伐,以力竭为度。戳不力竭,则手臂油滑,初扯不固,临敌无以杀人矣”。从这句话可以看到,10斤的枪每天扎500余次,并且还有对练,“……杆以革絮,封其端,而又缚厚纸竹于前臂,然犹左腕、右臂青紫流血,恒不绝见。”

古代练习,面对是都是生死之战,不用心学,不下苦功夫,又如何能够战胜敌人而保全自己?按照吴殳的说法,石敬岩是把一个书生练成了杀人高手,而其部将也同样是这种训练方法,可见,古代的武术与现代并不能相提并论。而如今的练习者,有谁能够什么都不干每天扎枪500次?本人在春节期间,试图练习扎40-50伐,但无奈功力尚浅,根本很难做到。6斤枪扎到200下时,两臂就已抬不起来。所以还是需要长期的不间断练习,方能达到这样的体力及膂力。

而现代的搏击(专业),每天的出拳次数都在千次万次以上,长时间的练习,再加上实战的对战,相应在力量以及反映上面都有很好的提升,而传统武术则更加的注重其美观的一面,而其各种的功力训练又有几人在练习呢?

为什么很多人不说真话

奔波于社会几十年得到一个真理,那就是最底层的老百姓无所谓真话,无所谓假话都是没人听的话,也不用纠结什么真话,假话更多的是自说自话。

我从来不把谁说的话当真话信也不当假话听,只要有人还肯和你说话或者是肯倾听那就谢谢他吧,起码你在他心里还有一席之地。

在社会上混最好学会闭嘴,无论是真话还是假少说话好,真话说多了会得罪人,净说假话给人的印象又太虚太假,所以没事的时候少说话。

人心多复杂呀,社会多现实呀,人在外面漂,在社会上混要学会多看,多听,少说。多看,多听能学到点社会经验,增加一下个人悦历,少说谨防得罪人。

蒯通为什么三次劝韩信自立为王

著名的谋士和主人相辅相成,如果跟错主人就会贻误谋士的一生,蒯通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秦朝末年的起义本来可以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但是韩信错过了这一历史机遇。西汉淮阴侯韩信埋没了一个著名的谋士,如果韩信听从自己这个谋士的话不会落得被吕后杀害的结局,反而能成三国鼎立之势,这三国分别是项羽、刘邦、韩信。被埋没的这个谋士是蒯通,原来的名字为蒯彻,因为避讳汉武帝刘彻的名讳,汉武帝即位之后,蒯彻的名字才改成了蒯通,史书记载也随之通用蒯通这一名字。(蒯通跟随的主人韩信,剧照)

造王专家——蒯通。

纵横家相传是战国的鬼谷子创立,西汉统一之后,纵横家已经没有用武之地,因此快速衰落下去,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纵横家的权谋之术却留存了下来。

秦末时期纵横家的著名代表是蒯通、郦食其等,郦食其和蒯通都曾经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很多秦朝或者重新建立国家的诸侯归顺,两个人的权谋之术可谓不相上下。

公元前209年,陈胜派遣原赵国人武臣率领军队攻略赵国之地。蒯通是范阳人,于是开始了自己谋士生涯。他首先说服了范阳县令准备好率先归顺武臣,然后又跑到武臣哪里说明厉害关系,于是武臣以侯爵的礼仪迎接范阳县令归顺,在范阳县令的例子在前,燕赵各地的三十多座城池都顺顺利利的归顺了武臣。武臣瞬间得到这么多城池,于公元前209年8月自立为赵王,张耳是他的丞相,张耳后来也成为赵王。

武臣自称赵王,陈胜为了让他救援周文也只得承认他为赵王,至于救援周文却没有了下文。

公元前203年,军事猛人韩信一股脑攻灭了赵国、代国,使得燕国臣服,蒯通也成为韩信手下的谋士。

韩信降服了三国之后,准备乘胜攻灭齐国,此时刘邦已经命令郦食其说服了齐国归顺。在这种情况下蒯通建议韩信,趁着齐王放松了警惕之际趁机消灭了齐国。韩信于是派遣军队突袭齐王的军队,大获全胜,而郦食其却被齐王活活煮了。

占有齐国之后,韩信自立为齐国的代理王。刘邦无可奈何之下只得派遣张良封韩信为正式的齐王。

从蒯通的谋士经历来看,无疑是非常称职的。他总能让自己的主人获得最大利益,无疑是一个造王的专家。(蒯通剧照,碰到韩信算是倒霉倒到家了,居然油盐不进,错失大好局面)

蒯通为何三次劝说韩信自立为王。

韩信被封为齐王之后,蒯通早就已经分析了天下大势,如果韩信对项羽、刘邦之间的争霸进行干预,韩信足可以成为一方的霸主,和刘邦、项羽成三足鼎立之势。

假如韩信真的背叛刘邦,必然成为三国之一,那么蒯通将会成为韩信最得力的谋士,其功劳不下于刘邦之张良、陈平,项羽之范增,并且能够名垂青史。蒯通为主子韩信获得最大利益的同时,自己也在追求自身最高利益,这是蒯通建议韩信自立的出发点。

蒯通说服韩信自立,主要因为韩信在这个时候掌控了秦末变乱之后军事力量,韩信帮助项羽,刘邦则败亡;韩信帮助刘邦,则项羽自然败亡。处于这个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之上,韩信是一个关键人物,他的一举一动左右了当时的历史大势。蒯通认为韩信这个时候自立是最佳选择。

当今之时,两主(项羽和刘邦)县命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心腹,堕肝胆,效愚忠,恐足下不能用也。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汉书》)

蒯通的目的是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韩信成为三国之一。并且对韩信说:

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弗行,反受其殃。

面对垂手可得三分天下的机会,韩信如果不取,反而遭受祸患。韩信则认为刘邦对待他不薄,不愿意反叛自立,蒯通用两点来说服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