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腊八粥》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09

本文目录

腊八粥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腊八粥》一文以腊八粥为线索,主要写了“盼粥”与“吃粥”两件事。全文用细腻的语言描绘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从而从侧面烘托出腊八粥的美味,流露出作者对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的眷念。
《腊八粥》的作者
《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沈从文是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沈从文有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等笔名。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其代表作主要有《长河》、《中国丝绸图案》、《边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腊八粥》中心思想
《腊八粥》描绘出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的过程,展现出腊八节时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全文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表现了腊八粥的香甜和八儿的可爱、机灵;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腊八粥》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到腊八粥,大家一定都要流口水了。每次吃腊八粥,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味道,便会愈发思乡。今天要说的便是沈从文写的《腊八粥》这篇课文,下面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讲了哪些事情。

《腊八粥》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1、《腊八粥》一课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家庭亲情的眷念。

2、在冰心关于故乡、童年的若干散文中,《腊八粥》尤显特别的是它并非一篇纯粹的忆旧文字。自然,作者也用“满蕴着温柔”的委婉尽意的笔致,抒写着母亲煮腊八粥的往事。

3、然而,在这篇散文中,拨动读者心弦的,并不限于往事的回忆;孩子们那“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准备煮腊八粥的情景,来得更直接,更强烈,更具肃穆与天真的感人的力量!事实上,《腊八粥》正是冰心纪念周总理逝世三周年的精心之作。

4、在此之前,她也曾“笔与泪俱”地写下悼念周总理的文稿。《腊八粥》则以孩子们纪念周爷爷的独特的角度,抒写人民对自己的好总理的敬仰、爱戴与怀念之情。

以上的就是关于《腊八粥》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的内容介绍了。

腊八粥课文的作者是是谁

《腊八粥》是沈从文和冰心写的(并不是两个一起写,只是他们都写了同样的题目)。
沈从文(1902到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石子船》《边城》等;散文集《湘行散记》等。沈从文是20世纪最为优秀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体现了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和神采。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扩展:
老舍(舒庆春)也有写过腊八粥,但题目不是《腊八粥》。
如有疑问和错误请及时联系我。

沈从文腊八粥课文分段概括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腊八粥的美味,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大家都喜欢吃腊八粥。

第二部分(第二到第十九自然段):写了煮腊八粥的过程以及对腊八粥的期待之情;

第三部分(第二十到第二十一自然段),通过写腊八粥抒发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儿时的怀念。

  《腊八粥》这篇课文中描述了自己的母亲为自己熬制腊八粥,母亲当时的容貌和娴熟的动作让作者难以忘怀,作者通过对腊八粥的描写及赞美来感谢天下母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腊八粥》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篇课文叙述了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故事,通过对八儿和妈妈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表现了腊八粥的香甜和八儿的可爱、机灵。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

扩展资料:

句子解析

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不论年龄大小,只要提到腊八粥,就立刻产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这样写起到了一定的强调作用。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八儿欢喜至极。

3、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呻唤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叹气”“呻唤”把熬煮腊八粥的样子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同时也突出了八儿的可爱与嘴馋。

4、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一锅粥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的诱人,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

腊八粥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

《腊八粥》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民俗板块里的一篇课文。整篇课文围绕着“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副淳朴的、和睦、温馨的图景。
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语言平易浅白,简练流畅,人物对话很有个性,极具生活气息。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那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的“煮腊八粥”、“吃腊八粥”画面,犹如两幅工笔国画,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慢慢欣赏。

腊八粥课文什么写得更详细什么写的简略

《腊八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腊八这一天八儿“等粥”和“喝粥”两件事。...等粥写得详细,喝粥写得简略。体现了八儿等粥的焦急,腊八粥美味。
附原文:
2.腊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