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大闹飞云浦(同样被刺配,武松能大闹飞云浦,是否真的比林冲和卢俊义厉害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同样被刺配,武松能大闹飞云浦,是否真的比林冲和卢俊义厉害

因为武松是纯男人!爷们!快意恩仇!恩怨分明!宁可做狼!也不做挨宰的羊……能活着就是王道……林冲、卢俊义、空有一身本领……

武松戴枷大闹飞云浦,林冲为何除枷才能打赢洪教头

主要有3点原因:两人的年龄有差距,武功各有专攻,所处的环境也不同。

拳怕少壮,棍怕老郎(狼?)

1. 武松在阳谷县时,年龄是25岁,一年后刺配到孟州,正是当打之年。

妇人又问道:“叔叔青春多少?”武松道:“虚度二十五岁。”

(注:以冬夏来判断时间,武松冬天去东京为阳谷县知县办事,回来为兄报仇;到孟州后在夏季醉打蒋门神;在张都监家吃中秋团圆酒被诬陷下狱,因此孟州时期的武松,年龄应该是26岁。)

而林冲出场(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时,已经35岁左右,在沧州更已是一位奔四的主了。

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注:原著林冲面貌如张飞转世,威猛得很,和影视作品中的形象差别极大,至于什么时候造成这样的反差……我也不知道。)

格斗方面,年龄对力量、耐久性、速度、抗击打能力等造成的影响,大家应该都很明白,更何况林冲并非力量型的。

2. 武松的强项:徒手搏击

景阳冈打虎、狮子楼斗杀西门庆、十字坡降伏孙二娘、快活岭醉打蒋门神,一路走来的武松都是靠着拳脚功夫,而非兵刃。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快活岭一战打得何等漂亮,武松第一脚后旋踢紧接转身高鞭腿,几乎秒杀蒋门神。

忍不住找了两张泰拳的图来勉强示意一下(这两下都是极危险的“重手“,朋友们看看就好)

分解动作一:鳄鱼摆尾(低踹小腹后还可以选择再接高踹面部)
分解动作二:(转身后应该有个前向滑步,逼近后退的对手)高鞭爆头

需要说明的是,民国时期的著名说书艺人王少堂,对《水浒传》进行了艺术加工,在扬州评话《武十回》中,把北宋末年武术家周侗描述为武松的老师,当武松滞留东京时期,短暂地指导过武松,使其武功突飞猛进,并掌握了醉八仙、鸳鸯脚等高超武技。

(注:电视剧里两人来回打那么多回合,其实是借鉴了评书《武十回》中武松的醉八仙,当然也很精彩生动。)

反观武松在狮子楼时,手中的钢刀反倒成了累赘。

西门庆见来得凶,便把手虚指一指,早飞起右脚来。武松只顾奔入去,见他脚起,略闪一闪,恰好那一脚正踢中武松右手,那口刀踢将起来,直落下街心里去了。

等刀失掉后,动作顿时变得流畅起来,一下放倒了西门庆。

西门庆见踢去了刀,心里便不怕他,右手虚照一照,左手一拳,照着武松心窝里打来。却被武松略躲个过,就势里从口下钻入来,左手带住头,连肩胛只一提,右手早捽住西门庆左脚,叫声:“下去!”

而其他时间,武松用刀的场面也主要和鲜血相关,内容血腥,就不多做描述了。

( 注:蜈蚣岭与恶道一战,个人认为,武松主要是依靠刀快力大身法好取胜,而不是自己的刀法有多么 高妙。)

林冲与武松则相反,他是禁军的枪棒教头,器械方面是他的强项,拳脚或许不差,但比起武松应该有所不如。因为武松练的是江湖功夫,有虚招;而军中武术自古以来讲求的是结阵齐击、有效配合、简便实用,没有花架子(千军万马中也用不上)。

此时对阵洪教头,林冲使用了一种棍法:山东大擂,而洪教头则用的是河北夹枪。

山东大擂,河北夹枪。
大擂棒是鳅鱼穴内喷来,夹枪棒是巨蟒窠中窜出。
大擂棒似连根拔怪树,夹枪棒如遍地卷枯藤。
两条海内抢珠龙,一对岩前争食虎。

从名字上判断,林冲因为行枷与手铐,影响他使用真正擅长的武功,因此只能采取以击打为主的棍法(擂是击打的意思),而他不擅长这种打法。

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视野被行枷限制,无法看到棍端(除非每一招都是一扎眉攒二扎心的向前捅,否则棍的运动轨迹总会有看不见的死角。);而眼随棍走,步落棍停,身械合一,这是棍法的基本要求,连这一项都做不到,如何能施展得开?

再加上双手被铐住,只能握住棍的一端(有点像握刀式),即使是击打动作,也无法举棍过头。

(注:林冲的双手并非被固定在行枷上,而是另行被铐住,解释请详彩蛋。)

因此依林冲忍让的个性,也被迫选择抢攻,即使这样,这只能与洪教头的河北夹枪斗个平手,甚至稍有不如。

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

这样的林冲打不赢。这一点,连洪教头都看出来了。

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肚里平欺他做,提起棒却待要使。

但他并不知道,林冲真正牛的,是枪法,不是像刚才那通打地鼠似的操作。

林冲的发挥,在脱枷之后立即呈现:

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洪教头这样的水平,一招搞定,而且手下犹留有分寸(估计最多瘸上两天),这才是林冲的真正实力!

3. 飞云浦一战,武松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一路上吃饱肚子,养足体力),最关键的一点:先发制人。

武松站住道:“我要淨手则个。”那两个提朴刀的走近一步,却被武松叫声:“下去!”一飞脚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去了。这一个急待转身,武松右脚早起,扑通地也踢下水里去。那两个公人慌了,望桥下便走。武松喝一声:“那里去!”把枷只一扭,折做两半个,赶将下桥来。

轻松脱枷是作者为表现武松神力而进行的艺术加工,然而实际上很困难,这不光是力气的问题,更与武松当时被上枷锁的方式有关(具体请详文后彩蛋)。

武松右手却吃钉住在行枷上,左手却散着。

再看林冲,没有打架的想法,更谈不上斗志。

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

4. 武松是在死斗,非生,即死。

有其他很好的回答,说到了一点:生死关头,暴发潜能。

这是飞云浦之战和柴进庄上的交手最大的区别。

林冲则是生斗,赢了有面子,输了丢面子(钱的方面也是一个因素,但林冲也算是个英雄人物,钱财不如面子来得要紧)。

但林冲最大的悲剧,就在于面子。

尾声:武松的战斗,使我联想到之前回答过的一个问题:

假如你被几个手持长刀的人围住,是先下手为强,还是等被砍后再自卫?你们会怎么办?

我对此的回答也是非常明确:

先下手为强!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顺势一读,谢谢。)

最后是彩蛋:谈一谈枷

1. 南宋时期的禁系狱具有5种:

枷、杻、钳(这是非常古老的刑具了)、锁和盘枷,尺寸与重量如下表:

2. 根据《作邑自箴,卷2》描述:

在牢房中,钉重囚枷4道叶(二熟铁,二生牛皮,须带润,使之各长阔三指)。轻囚两道铁叶。各更用软麻绳于后枷桓里,紧拘缚封号。长枷于左闪末凿窍,可容三指,每夜禁囚上枷了,通以长铁索贯之,多以响铃系索上。

3. 枷具

根据功能分为多种,除了牢房里犯人们日常戴的囚枷,还有押解犯人时的行枷,用于露天处刑的立枷(即站笼)等。

除了形制,枷的重量也有多种,行枷的作用是防止犯人伤人或逃跑,因此会比其他枷具轻一些。

林冲刺配沧州,戴着是“七斤半团头铁叶护身枷”

当厅打一面七斤半团头铁叶护身枷钉了,贴上封皮,押了一道牒文,差两个防送公人监押前去。

武松刺配恩州(这是武松的第二次发配,也是一个死亡陷阱),戴得是“七斤半铁叶盘头枷”

当厅把武松断了二十脊杖,刺了“金印”,取一面七斤半铁叶盘头枷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