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师长刘帅,为何建国后不活跃了
发布时间: 2023-07-11

刘伯承名伯昭,以字行,四川省开县(今属重庆市开州区)人氏,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也是当时唯一谈得上是军事理论家的军事家,有“川中名将”、“军神”、“当代孙武”的称号。

由上述称号,可了解到刘伯承元帅在军事上面的造诣很高,在国内外称得上是屈指可数,更有甚者称之为20世纪军事家中最神奇的一个。由他率领的第二野战军更是战功赫赫。

年老力竭,旧疾在身

建国后,刘帅已近花甲之年,在战场的大小伤病让刘帅的生活备受煎熬。当时国内的医疗条件水平也不发达,民众的寿命普遍较低。

但这并不影响刘伯承元帅拳拳报国之心,在此后,“独眼将军”刘伯承凭借自己的左眼征战南北,也因此被日本人视为中国的三个半军事家中的半个军事家。

但常年的征战生活,也使他的身躯负担越来越重。在建国之后,刘帅的身影就渐渐淡出人民的视野,他主动退居二线教书育人,为国家建设奉献自己的余力。

时代更迭,历史翻新

展开全文

新中国成立,大局落定。国内南北统一,再无遍地狼烟。刚建立的新中国更多需要具有政治才干的政治官员来建设,领导中华民族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但这也恰恰满足了刘伯承元帅想要教书育人的心愿,他拒绝了总参谋长职位的邀请,选择任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并兼任政委,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是一众军迷的榜样和表率。

功成身退,却又陷泥泞

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面对荣誉和军衔,刘伯承元帅没有任何贪恋,他也明白树大招风,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缘由是建校几年以来,学校教学大都是学习苏联的军事经验,其中有不适合中国作战局势的知识也被生搬硬套地学习过来,就是所谓的教条主义。

1958年,刘伯承元帅拖着病体回到北京出席军委扩大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了有关检讨,否认了教条主义思想,并向指出他错误的同志表示感谢。在此后较长一段时间里,刘伯承元帅的名字很少被提起。

刘伯承同志至死也未为自己平反,最终于1987年11月25日(去世一年后),在刘伯承家人的不断努力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正式行文为全军反教条主义平反。

结语

在上述刘伯承元帅为何在建国之后不活跃了的言论中,我认为功成身退是对民族英雄、开国元帅刘伯承最大的尊重。

他在被批判之后,从未怨过任何人,怀着遗憾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使得作为21世纪时代新青年的我感到深深的痛惜。

参考文献:《红岩春秋》《乌有之乡》《四参“总戎幕”一生跟党走》《十大元帅之战神刘伯承》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