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为什么对中国这么好(中国与西班牙的历史渊源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中国与西班牙的历史渊源

和他们有点贸易关系好像是明朝,还有西班牙曾在明朝时密谋入侵中国,这是西班牙人记录的政治:征服中国,成立全球帝国,为万王之王。
军事:征服中国,以中国为基地,向亚洲其他部分发展。继而以中国人力及战争资源支援欧洲本土军力攻略北欧敌人,控制世界岛。
宗教:征服中国,由中国推进,进占巴力斯坦大主教圣地。
经济:征服中国,开发中国富源,并移植中国人力发展殖民事业,挽救西班牙帝国经济危机。
二、作战方针:
——以帝国海军舰队控制日本、台湾、列古缴士(Lequios)及相对大陆各岛屿(登陆跳板)。
——以菲律宾吕宋北端之加各焉港战略基地之海陆军分向靖州和澳门两处攻击登陆。前者为攻击主力。
——于中国和鄂多曼帝国(Qtomano)携手前攻占大陆,继而进军圣地。
三、兵力组织:
最高指挥官:西陆军上将。陆军:菲律宾总督:西加斯的加海军指挥官。
——西班牙陆军一军一万至一万二干入(包括意大利及盟国土兵)。
——日本兵五千至六干。
——毕萨牙人(菲律宾土人)
——囚犯四船。
——奴隶五百人。
——共:二万五干人。
——葡军任将军一人,率其适当之兵力。
海军:指挥官驻菲总督。
弗拉加达级战船十至十二艘。运输船若干。
四、联合勤务:
四、联合勤务:
——战费:二十万比索(Peso)。
——武器:除西军携带武器装备外五百个头盔 相当的干铳。大炮若干(以能适用各种弹药为上)
——弹药补给:设立军火厂于菲律宾。就地取材,制造攻击登陆时所需火药,向中国商人购取硝石及黄铜。
——食物补给:就非律宾囤积大米八万斤及肉类鱼类和酒,足够维持海陆军完成登陆行动。
——被服补给:购集中美洲的尼绒为士兵成制大衣,并为伤病淮备军毯。
五、心理作战:重点:以殖民政策和天主教义替天行道。
宣传:
对内:以战士封爵制度鼓励西人参与征服事业。
对外:以西国天主教在大陆的传教士使之为向导传教。并向中国人广宣天主教义及和平意旨,使中因人了解征服行动是解救中国人民于残酷统治之桎梏,帮助中国人民谋求解放,使中国不战而降。
——工具:西班牙征集大批玻璃器皿、念珠、织绣、地球仪、葡萄酒等新奇事物,以赚取中国各级官吏及人民之好感及亲善,缓冲中国人之敌意。
六、作战指导:
——陆军由海军协助,以轻型船舰快速行动登陆。
——西班牙军自靖州登陆。
——葡萄牙军自澳门攻击前进。
——日本兵分编于各攻击部队。
——西军登陆部队以短铳长矛为主要武器,在炮兵和海军舰队掩护支援下深入。
——葡军同时在征服最高指挥官指挥之下攻击前进,第一目标为广州。
——征服部队应密切协同宣传人员以宣扬西班牙国王之德威,尽量避免牺牲,以解救中国人民桎梏。
——征服中国后沿马可波罗旧路西进。
计划中不仅有对征服中国的时机、兵力、武器、出击基地和宣传策略等详尽方案,乃至占领后须保留中国政府机构和法律的必要性均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此外,还特别强调了联合葡萄牙人发动战争的必要性,认为“让葡萄牙人参与这次征服有重要作用。因为他们对中国海岸、陆地和人民的经验是大有帮助的”
当然,后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人重创,从此失去了盛极一时的海上霸权,西班牙的殖民帝国地位被英国替代,这份庞大的征服计划也就无从实施了。
提及这份很少为国人所知的资料,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荒诞感的,我是无法相信小小的西班牙有能力经中国而远东,实现全球霸权。不过这份堂吉柯德式的计划至少让我们解读了殖民时代西方势力东渐的野心和目的,将广袤的中国市场和资源纳入西方的世界战略的蓝图,始终是其魂牵梦萦的一个主题

西班牙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那么超然

距离产生美,不想俄罗斯,日本那样就近侵略。西班牙的商业不发达,更多的是依靠对殖民地的一次性抢夺;不想英,法,美那样长期的剥削,抢夺;自然痛苦就深刻多了。西班牙的势力范围主要是南美洲,在远东地区基本没有据点,在当时的条件和技术条件下,西班牙没有远洋作战能力。这些原因就导致西班牙不大可能会和中国产生太多的联系,当然就不会有深仇大恨了。

西班牙对中国做过什么坏事么

西班牙也算欧洲一个比较有实力的国家,在历史上似乎没有直接侵略过中国(好象曾经占领过台湾),一直在对华问题上显得比较低调,这也使得它成了近代史上唯一一个与中国关系较好的欧洲强国.
至今两国没有出现过较大的摩擦,这个国家基本没有比较突出的反华行为.
但西班牙可不是不想染指中国,当菲律宾在它手中的时侯,它就开始想着组织侵略军对中华搞侵略,但是后来因为在与英国的1588年海战中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以及荷兰对西班牙在远东势力的挑战,从而使得侵略中国的计划流产。
1580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以葡萄牙国王曼诺尔外甥的身份兼任葡萄牙国王,组建“无敌舰队”,使西班牙成为欧洲第一海上强国。在亚洲,葡萄牙在印度建立了殖民据点,占领了马六甲,并征服了菲律宾群岛。这时的西班牙殖民者打算利用菲律宾为基地来征服中国。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上书国王说:“如果陛下乐意调度,只要不到60名优良的西班牙士兵,就能够征服和镇压他们(指中国人)。”1576年6月2日,西班牙驻菲总督桑德在给国王的信中说:“这项事业(指征服中国)容易实行,费用也少。”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是西班牙要侵略中国最重要的原因。16世纪末,西班牙人在征服了菲律宾之后,即开始积极考察、分析中国国情、民情,并对福建沿海进行侦察,熟悉航道并绘制地图。1576年,桑德在给腓力二世的一份报告中详细阐述了他的侵华计划:“这项远征需要4000到6000人,配备矛、枪、船、炮和所需要的弹药”;“有2000到3000人,便足以占领所要占领的省份,用那里的港口和舰队,组成海上最大的强国,这是十分容易的,征服一省之后,便足以征服全国。”
计划书内容详尽,面面俱到
1586年4月,西班牙驻马尼拉殖民政府首领、教会显要、高级军官及其他知名人士召开马尼拉大会,专门讨论征服中国的问题。与会者草拟了一份包含有十一款九十七条内容的备忘录,由菲律宾总督和主教领衔,纠集51个显贵联名签署上报西班牙国王。
计划书首先强调作好战争动员。由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派代表前往西班牙向国王详细介绍中国的情况,力促腓力二世对侵略中国一事作出决定。
对国王游说成功后就准备好充足的兵力。侵华远征军计划由1万到1.2万名西班牙士兵组成,另加5000名日本人。远征军总司令由菲律宾群岛的总督担任。军队由枪手、甲胄兵和毛瑟枪手等组成。派遣4艘大帆船的船员,以及三四名铸炮者,还有12名武器和抛火器的工匠、一些能制沥青的手工艺匠以及能造高舷侧大帆船的船匠。此外,腓力二世命令印度总督送来500名奴隶,并派1名军官到日本,通过日本的神甫招募军队。远征中国最好有葡萄牙人参加,因为葡萄牙人在这一地区有经验。对葡萄牙军官委以重任,双方协同作战,互相配合。
进攻中国以菲律宾群岛为军事基地,西班牙远征军寻找了四条进攻中国的路线,并认为最佳航线应取道麦哲伦海峡。
计划书还提到战争中应注意的问题。西、葡两军的数量不能太少,否则会被包围。同时谨慎地选择远征的人选,改变以往的侵略方式———不能使中国人口减少,人口消失意味着财富的消失。侵占中国后,保留中国政府,以保持它的繁荣和富裕。让参加远征的人知道这次远征并不是去对付敌人,而是为了能在中国自由传教。侵入中国应采取谨慎和温和的方式,不能对中国人民犯下太多罪行。
计划书强调侵略成功后,西班牙可利用在中国获得的物资打击自己的敌人。中国还可向西班牙帆船提供船员,西班牙可获得金、生丝、绸缎、精美的手工艺品。西班牙国王可以从中国获得大量租税和利润。征服中国后,西班牙官兵可得到升迁,许多西班牙人可定居中国并得到封爵。
计划书最核心的部分是战后西班牙如何统治中国。计划书首先强调建立大量学校,对中国人灌输西班牙文化;建立大量教堂和寺院,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