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若无恨月长圆”,放在现实生活中,你怎样理解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若无恨月长圆”,放在现实生活中,你怎样理解

首先说天不会老,月亮永远是圆的,只是角度你看不见而已。

这是人对爱情的向往,希望天长地久,圆圆满满,所以用天地长久月亮明圆来代表爰情,这是古人对爱的一种情怀。

现在的人只认钱,房要大要亮车要牌要美,人的心在后头,也许是鬼也想试试,不来头破血流不后悔。

“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这句话什么意思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借用李贺《金铜人辞汉歌》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说汉武帝制作的极其珍贵的金铜仙人像,三国时被魏明帝从长安迁往洛阳后不知所踪的传说,对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会因悲伤而老。

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即转引于此。若老天有情感的话,见到国民党如此残酷的黑暗统治,因痛苦而衰老。乐见 人类按正常规律而发生的革命性变化。

本题,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来自元好问的蝶恋花(金末元初)

春到桃源人不到,白发刘郎,误入红云岛。著意酬春还草草,东风一夜花如扫。过眼风花人自恼,已挫寻芳,更约明年早。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

元好问,金末元初,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是金词中成就最高的。《艺概》称元好问的词,集两宋之大成。

本句的意思是,天若因情所累都会衰老,何况人呢?正所谓此恨绵绵无绝期。




把酒问青天,天若有情天亦老;举杯邀明月,月如无恨月长圆这首诗什么意思

苏东坡是专业大诗词人,词作的一种情怀吧!这首词最有名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了,传诵千古,人的性格决定命运,看苏东坡的传记,你会觉得他所有的际遇命运都是他自己故意道演造成有意为之,他应该很享受那种流放旅游作诗到各个地方体验生活的乐趣,我有十本八本小人书同不同人写他的二十几部考证传记,觉得奇怪有趣,仔细研究后,觉得他就是一个喜欢旅游流浪作诗词的大诗人,他所有伟大的诗词都是在游途中作的,他喜欢这种生活方式,人生都是无聊空虚,诗词艺术同所有的艺术本质上就是使我思想充实快乐,人生因而有趣!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什么意思是谁创作的诗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中唐大诗人李贺的经典诗句。

李贺(791年——817年)有“诗鬼”之称,诗风空灵瑰丽,诗歌语言在奇崛华丽中带着一种悲凉冷艳的特点,影响了许多诗人。他于813年秋季创作了一首七律《金铜仙人辞汉歌》,是他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自小体弱多病的李贺,属于英年早逝的天才诗人,仅仅活了26岁,他写这首诗时身患重病,已经无法坚持工作,所以,他不得不辞职回到老家河南府福昌县调养身体。在从京城长安到老家洛阳的路上,他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再想到大唐王朝逐渐没落,失去了往日雄风,就这首抒发内心复杂情感的诗。

这首诗里,既有对命运和人生无常的感叹,又有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前几句以描写为主,后几句抒情,尤其在倒数第二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把抒情推向了高峰。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为,如果老天也有喜怒哀乐,它同样逃脱不了衰老的宿命。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世间万物好像也无法摆脱这样的宿命,人的一生短短几十个春秋,一棵树最多活到几百年、上千年也会枯死,那些看似永恒的高山和大海,历经几万年到数十万年之后,也摆脱不了地壳运动摧残,最终也会沧海化桑田。坚硬的石头同样会这样,在一年又一年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中会被慢慢风化,最终变成砂土。即使我们生存的地球和宇宙也有生命周期,它们不过是“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产物。

可以说,世上没有永生不灭的事物,任何东西都会在时间长河里慢慢老去,最终消亡。“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意象突出,意境深远,道尽了宇宙中亘古不变的真理,也道尽了自然法则的残酷无情,所以,这句诗自问世后被广为传颂,后世许多诗人曾借用和引用它进行再创作,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成为诗歌创作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文化现象。

其中,有两个再创作非常经典。

第一个,宋代初年著名文学家石延年巧妙借用,撰写了经典对联。

某天晚上,石延年坐在亭子里读完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后,对“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非常喜欢,偶然间,他抬头仰望,看到了夜空里皎洁的明月,就随口吟出了“月如无恨月长圆”。

后来,一些文人把这两句经常放在一起欣赏,就构成了一副对联。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长圆。

以对联来欣赏,这两句对仗工整,意蕴突出,情感饱满,达到了无可挑剔的境界。

第二,毛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里巧妙借用,升华了整首诗的意境。

全诗为: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主席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1949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浩浩荡荡来到江苏境内1000多里长的长江岸边,准备渡过长江,给敌人致命一击,取得最终胜利。

仅仅用了两天时间,英勇的解放军就跨过长江并占领南京。毛主席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及歌颂解放军的顽强英勇,就创作了这首七律。

这首诗气势磅礴,既有宏伟场面的描述,又有豪情壮志的抒发,更有对必胜信念的坚守。尤其后两句,道出了深刻哲理,做任何事,只有遵循之然知道,取得进步是必然的事情。

“人间正道”是指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追逐它并不容易,必须经历那种沧海变桑田式的曲折变化,才能真正走向成功,实现美好愿望。

这首诗也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天若有情天亦老”暗指敌人的残酷和黑暗,终会因为邪不胜正的自然规律而不断老去,紧接着引出了画龙点睛的一句——人间正道是沧桑。两句结合起来,升华了整首诗恶艺术张力,让诗的气势、情感和意境更加饱满,彰显了气吞山河的气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