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怎么读?坝读什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坝怎么读

坝拼音bà,声母b,韵母a,声调四声。

部首土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7画。

五笔FMY、仓颉GBO、郑码BLO、四角47182。

1、截住河流的构筑物:拦河坝。堤坝。

2、河工险要处、巩固堤防的构筑物。

3、平地(多用于地名):雁门坝(在中国四川省)。

4、方言,沙滩,沙洲。

相关组词:

坝田 

山脚围绕的平坦农田。

坝子 

我国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

水坝 

拦蓄或容纳堰坝上游的水体的(例如河流或水库的)坝;横贯水道建造以限制或阻止水流的障碍物。

坝埽 

坝埽。

挑水坝 

河防工程中用以分水势的堤坝。

盘坝 

运输;搬运。

坝读什么

  • 坝bà

  • 汉语字典
    坝——
    解意
    (1)拦截水流的建筑物,用以抬高水位、积蓄水量、修建水库以及造田等。
    (2)堤岸。参见“坝田“。
    (3)坝子;平地。
    (4)建筑在水中近岸的地方,以引导水流、保护堤岸的水工建筑物。
    (5)方言。沙滩;沙洲。
    (6)通“耙“。

坝怎么读 坝读音及组词介绍

坝拼音:。组词如下:

1、土坝

造句:本文通过对岳城水库主坝浅层滑坡原因的分析,说明库水位大幅度消落导致的渗透力对土坝安全的影响是很大的,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解释:坝的全部或大部分用泥土筑成。有均质土坝、斜墙土坝和心墙土坝。

2、丁坝

造句:为了验证井柱桩透水丁坝的分水缓流作用效果,建立单排井柱桩透水丁坝运行时的水量平衡方程,导出了单排井柱桩透水丁坝上下游流速公式。

解释:保护堤岸的水工建筑物,一端跟堤岸连接成丁字形,能改变水流,使河岸不受冲刷。

3、堤坝

造句:于防洪堤坝决堤之时收留陌生受难者的善意,于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宁愿减少自己工时也不肯看着朋友失业的无私,正是他们支撑我们走过黑暗的时刻。

解释:堤和坝的总称,也泛指防水、拦水的建筑物。

水坝的拼音

水坝,读作shuǐ bà

含义:水坝是截江河渠道水流以抬高水位或调节

流量的挡水建筑物。可形成水库,抬高水位、

调节径流、集中水头,用于防洪、供水、灌

溉、水力发电、改善航运等。调整河势、保护

岸床的河道整治建筑物也称坝,比如丁坝、顺

坝和潜坝等。

拓展眼神:世界上最早的⽔坝是公元前2900年埃及⼈为向⾸都盂菲斯供⽔在尼罗河上建造的⼀座⾼15⽶的砌⽯坝。⽬前仍在使⽤的最古⽼的⽔坝现存于伊拉克,它建于公元前1300年。当今世界最⼤的⽔坝就是中国建造的三峡⼤坝。

水库和水坝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1、水库: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

2、水坝:是拦截江河渠道水流以抬高水位或调节流量的挡水建筑物。

二、功能不同

1、水库:可以利用来灌溉、发电、防洪和养鱼。”它是指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水库建成后,可起防洪、蓄水灌溉、供水、发电、养鱼等作用。有时天然湖泊也称为水库(天然水库)。

2、水坝:可形成水库,抬高水位、调节径流、集中水头,用于防洪、供水、灌溉、水力发电、改善航运等。调整河势、保护岸床的河道整治建筑物也称坝,比如丁坝、顺坝和潜坝等。

坝的拼音

坝的拼音是bà,具体释义如下:

表达意思:筑在河上或湖口狭处,用以挡水并提高水位的建筑物;水利工程中用以巩固堤防的建筑物;地名用字,如国内四川省的雁门坝、陕西省的留坝。

词性:通常在句中作名词,作为主语或宾语。

例句:修建这道水坝虽然会淹没部分农田,但长远效益可观,是亡羊得牛之举。

组词介绍

院坝:读音是yuàn bà,汉语词语,意思是房屋前后的平地。

坝塘:坝塘是一处地名,废止于2014年。

露天坝:露天坝指的是户外空旷的,没有建筑物的地方,不一定很平;从外文的意思来看就是户外、野外的意思。

盘坝:拼音是pán bà,意思是运输;搬运。

坝埽:拼音是bà sào,束水工程建筑的一种,因与河堤成丁字形,今名丁坝。

塞罕坝怎么读

一、塞罕坝【sāi hǎn bà 】

二、推荐阅读:

美丽塞罕坝 | 读懂塞罕坝精神的内涵

三代人,55年,112万亩林海,见证了一个荒原变林海的奇迹。如今的塞罕坝,每年吸引游客50多万人次,一年的门票收入可达4000多万,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命题。

塞罕坝不仅创造了一个绿色奇迹,更沉淀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石家庄到贵阳,到南昌,塞罕坝精神正以铿锵的步伐从这里走向全国,在祖国大地上擎起了一面艰苦奋斗和绿色精神的高旗,掀起了全国学习塞罕坝精神的热潮。要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塞罕坝精神,首先要读懂塞罕坝精神的内涵。

它是久久为功的韧劲儿。“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塞罕坝人用了半个多世纪,历经三代啃下了治沙止漠的硬骨头。这是一股驰而不息的定力,一股久久为功的韧劲儿。“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没有朝发夕至的改革,没有一蹴而就的发展,当前的产业结构优化,一些地区、企业面临着利益的调整,面临着谋变创新的难题,要冲破这些阻力,熬过改革的阵痛,需要塞罕坝精神,需要从塞罕坝人身上汲取百折不挠强大的精神动力,从塞罕坝的成功样本中寻找突破蝶变的勇气,这也正是塞罕坝精神的可贵之处。

它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共识。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带来经济发展、百姓富裕的利好?塞罕坝的生动范例将人们心中的问号拉直:在塞罕坝,松树的松针经年累月地落下,形成了厚厚的腐殖土,商贩们收来装在白色口袋中,摆上了超市的货架,这就是养花人最爱的“松枝花土”;源自塞罕坝的伊逊山泉,1吨卖到4000多元,超过了一吨粗钢的价格;塞罕坝每年吸引游客5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可达4000多万元,使一度占全部收入90%以上的木材产业比重降到50%左右;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百姓带来商机,塞罕坝林间的山野菜能从春一直采到秋,有的人家仅靠这一项就能年收入几万元;尤为可喜的是,塞罕坝森林碳汇交易也在运作中,据中国碳汇基金会测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