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第六军团叛乱事件(郭松龄叛乱造成的奉军损失有多大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郭松龄叛乱造成的奉军损失有多大

总结来说,“郭松龄倒戈”是奉军由强到弱的转折点,此战过后,奉军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实力。下面,详细进行分析:

第一,奉军精锐力量损失惨重。奉军经过几次调整,其中最精锐的力量可以分为6个军团,大概有20万人。这六个军团中又以第三军团战斗力最为强悍,这个名义上的主将是张学良,实际由郭松龄控制。郭松龄前,成功拉拢第二军团的李景林也反奉;倒戈后,郭松龄又枪杀了第一军团的姜登选。所以,剩下也就是第四军团的张作相、第五军团吴俊升、第六军团许兰洲。

事实上,奉军之中也就只有这些军队能够与郭松龄一战之力,其余人去了也是炮灰。郭松龄虽然人品有待商榷,但是指挥打仗一点不含糊,带领一个军团挑战其余四个半,也是毫不逊色。双方火拼到最后,均是伤亡惨重,据说死亡人数超过5万人。就算是只有5万人,对奉军来说也是大伤元气的,损失的可都是精锐。

第二,奉军改革进程被打断。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惨败;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大声。之所以出现如此不同的局面,就是因为奉军进行了诸多改革,重用了一大批新派军官。但郭松龄倒戈事件打断了奉军的改革进程。从高级将领来说,姜登选被郭松龄杀了,郭松龄被张作霖杀了,奉军一下子损失了两位新派大将。中高层军官中,但凡与郭松龄交往密切的,大多都被剥夺了实权。

如此一来,奉军内部老派军官再度占据了主体,奉军数年的改革成果“一夜回到解放前”。而事实已经证明,老派的军官虽然忠诚度上没问题,但只会打仗很有问题。在后来东北军下河南的战争中,张学良反复的说,“茂宸若在,断然不会如此”,其实也是表达了对老派将领的不满。

第三,打乱了全部布局,引起一系列的蝴蝶效应。郭松龄倒戈之前,虽然由于杨宇霆的骄傲自大,奉军的南下计划受挫。但是总体而言,奉军依然是全国实力最强的军阀,只要张作霖稍加调整,孙传芳所谓的五省联军,根本不是张作霖的对手。

但是郭松龄这么一闹,张作霖根本无暇顾及孙传芳等人,这让他们逐步稳固了阵脚。尤其是冯玉祥,借着郭松龄与张作霖激战,趁机捞了不少好处。张作霖再转过来讨伐冯玉祥的时候,又花了不少代价。

这一来二去,北方军阀的实力逐步削弱,而南方革命军得到了充足了发展。此消彼长之下,张作霖料理完在北方的对手后发现,自己已经不是南方革命军的对手了。

另外,张作霖为了对付郭松龄,还同日本签订了密约。后来张作霖又耍赖不认账,这件事成为日本下决心杀掉张作霖的原因之一。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接管东北,手下没有绝对的实力支撑,杨宇霆等人不太服管,于是张学良又枪杀了杨宇霆、常荫槐,奉系能干的将领几乎死亡殆尽。

这些都算得上是郭松龄事件引起的蝴蝶效应。

军阀混战时期,奉系军阀有多少兵力,为何能控制住北方的6个省呢

巅峰时期的奉军,占据的不只是6个省,而是高达9个省份。

1925年,靠着冯玉祥的临阵倒戈的天赐良机,击败吴佩孚,赢得第2次直奉战争的奉军开始大批入关。只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张作霖就先后占据了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河南等多个省份。

算上“老巢”东北三省和热河,此时的奉系势力已经遍布全国9个省份,张作霖领导的奉系达到了极盛。而控制面积如此之广、横跨南北的9个省份奉系,此时一共有多少个军队呢?

1925年9月,由于奉系的地盘急剧扩张,实力迅速增强,为了收编败退的其他军阀部队,同时也为了接管新占领的地区,张作霖对于奉系军队再次进行了政变。

张作霖将奉军的“旅”改为“师”,一共编成了20个师的部队,而这20师一共辖有40多个步兵旅、十余个骑兵旅、两个炮兵旅、一个工兵团和一个辎重团。此时,这支奉系大军的番号也发生了变化,张作霖将其称之为为东北陆军。

全盛时期的东北陆军仅正规军就高达35万,如果再加上了山东、热河等省份被改编的军阀军队,张作霖麾下的部队已经逼近四十万。如此庞大的数字,比之第2次直奉战争之前,已经增加了一倍多。也由此,张作霖成为北洋诸多军阀中占据地盘最广、军队人数最多、实力也最为强大的军阀。

随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各省和军队的控制,张作霖在40余个旅的东北陆军基础上,又编成了6个军团。分别为:有“剑仙”之称的李景林担任军团长的第一军团,由“狗肉将军”张宗昌统帅的第二军团,“太子”张学良担任军团长的第三军团,“五虎将”之一的姜登选担任军团长的第四军团,张作霖的老兄弟张作相担任军团长的第五军团和“面带猪相,心中嘹亮”的吴俊生担任军团长的第六军团。

装备先进的东北军而这样庞大的军队数字,指的仅仅是东北陆军而已,为了实现其统一全国的野心,张作霖倚杖东北强盛的军事工业,还组建了以绝对优势占据全国第一的东北海军和东北空军。

例如东北海军,从1923年接手缘由中央海军部所属的吉黑江防舰队,东北军才正式拥有属于自己的舰队,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张作霖就将东北海军经营成当时中国海军第一。巅峰时期,东北海军拥有26艘军舰、12架飞机、5400余名水手和超过4000名的陆战队员,东北海军总人数已经超过1万人。

第2次直奉战争之后,达到极盛时期的张作霖,占据了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九个省份,麾下拥有40余万大军。同时,东北军海、陆、空三军兵种齐全,装备先进,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最具实力的军阀。

最妙的是,当时张作霖面临的对手但实力都远不如他。东山再起的吴佩孚虽然自封为了14省讨贼联军总司令,但是,吴佩孚的嫡系早已被打光,新组建的军队战斗力大不如从前。新崛起的孙传芳虽然成为五省联军总司令,但是,刚刚崛起仅有一年的孙传芳根基十分薄弱。

冯玉祥的国民军也早被打的落花流水。而南方国民政府,此时连两广都尚未统一,自然无力顾及北方。其他遍布全国的大小军阀,守成尚且不足,根本没有对外扩张的实力和能力。

1926年全国局势

因此,张作霖完全有机会武力统一全国,完成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张作霖显然也是这么想的。然而张作霖万万没想到,就在其巅峰之时,内部却爆发了奉系有史以来最大的叛乱:张学良最信任的大将,有“郭鬼子”之称的郭松龄率领奉军最精锐的部队发动了反奉事件。

虽然靠着日本人的帮助,张作霖最终将反奉事件镇压,郭松龄也被枪杀,但是,此时的东北军已经元气大伤精锐,最精锐部队也几乎消耗一空。而耽误了最宝贵时间的张作霖还没理清内部,统一两广之后誓师北伐的北伐军,已经先后击败了吴佩孚和孙传芳,实力开始暴增。

虽然张作霖并没有放弃挣扎,甚至还成立了所谓的安国军政府,但是,大势已去的北洋军阀,任凭张作霖如何努力,依然纷纷败退。最终,张作霖黯然退回东北,统一全国的梦想至此彻底破灭。而在其撤回关外的路上,还被埋伏的日本人炸死,窝囊的结束了一生。

日本曾经入侵朝鲜

1591年5月,日本太阁(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88年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国内
武士对土地分封不均的不满,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并完成其最终统
一中国、朝鲜和日本三国,称霸东亚的图谋。他在万历十九年(1591年)6月,派出使
者宗义智通告朝鲜国王,表示他有意于明年(1592年) 春天假道朝鲜进攻明国,并请
多多包涵与协助,秀吉致书朝鲜国王云:“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而直入于明使
四百州溶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但朝鲜因久事明而拒绝。当时朝鲜八道
武备废弛,重文轻武,以致“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300多郡县大多数没有设防,
使得丰臣秀吉欲先吞并朝鲜,再吞并中国。
日本出兵
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了军队三十万六千二百五十人,以十五万八千七百人区分
为九个军团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其余军团编制如下小西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