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简介?李商隐的诗
发布时间: 2023-07-06

李商隐的简介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李商隐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47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的诗风

李商隐作品中多讽刺意味,大半借托史事,寄其吊古伤今之意,他一生纠缠于政治斗争,与大量的恋爱痛苦中,养成感伤抑郁的性格有关。

其爱情诗手腕高妙,严肃而不轻薄,清丽而不浮浅,词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叶嘉莹认为李义山的诗感受精微锐敏、心意窈眇幽微,足以透出于现实之外而深入于某一属于心灵之梦幻的境界。

李商隐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都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

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李商隐特好用典的作风,也正好让他形成了作诗的独特风格。据宋代黄鉴整理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

扩展资料:

李商隐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李商隐一直笃信佛教,曾入山与僧人同宿,寓居禅院参禅,路经湖南药山曾拜访禅师。851年妻子过世,李商隐深受打击,自此更崇信佛教。他拜高僧知玄为师,有意为佛经刻石以修行功德,祈求从佛法得到解脱,即使舍身也在所不辞。

他感叹自己浮沉于现实世界,佛教使他反省为爱憎执著的愚蠢。现存李商隐诗歌中,有5%与佛教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商隐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