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和南北朝时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五代十国为什么存在感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五代十国和南北朝时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三个时代。如果把他们的混乱程度划分一下,十六国最混乱,五代十国此之,最后是南北朝时期。那么这里重点说一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纷乱史。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由北魏灭北凉之战作为开端,直到隋文帝灭南陈后为结束,历时170余年。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开端由朱温篡唐起,到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作为结束,共历时53年。

那么这两个时隔几百年的混乱与血腥的时代究竟有什么异同呢?

相似点:政权割据,军阀之间相互攻伐。

南北朝时期,北方是五胡之一的鲜卑族统一中原,建立北魏。南方最先则是刘裕篡晋建国为宋。

注意这个时期,南北朝实力对比相差无几,甚至南方宋朝在某些方面还要胜于北魏朝。

但是在刘裕死后,宋朝随着多次北伐的失利,国力有所程度的下跌。而此时国内门阀势力又过于强大,所以宋朝宗室为了压制门阀势力,派遣皇子前往镇守重要的军镇。随着宋文帝死去,刘宋宗室陷入了内斗之中,最后被权臣萧道成篡位建齐。此后南朝政权更迭频繁,出现梁、陈等政权,南朝因此也是在不断分裂和统一的过程中内耗严重,渐渐武力北伐。

而北魏随着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国力日益强大,北方王朝势力对比开始失衡。但那时得益于北方的柔然,以至于北魏不能全力南征。一直到孝文帝死后,北魏统治者逐渐放弃民族和解政策,北魏开始走向衰败。最终爆发了六镇起义之乱(北周、隋、唐三朝皇帝都是六镇之一武川镇的军事贵族),此次战乱以后,皇室大权旁落,国内高欢、宇文泰把持权柄,多久便分裂为东、西魏。

之后,他们子嗣分别篡位,建立起北周、北齐。而北周延续民族和解政策最终打败北齐,统一北方。在北周连续两位短命皇帝后,杨坚篡位建隋,经过八年的谋划,攻下南方,一统中原。

相比于南北朝,五代十国就明显要混乱的多。五代十国继承的是唐朝的藩镇体系,实行军事统治。有兵就是爹,一旦军事衰微就将面临着灭亡的结果。

而且这个时期的藩镇割据南北势力相差较大,北方藩镇势力强大,但地处中原腹地,政权却也是更迭频繁。南方则是小国林立,势力大多较弱,谁都没有足够的实力能够消灭谁,所以基本在北方的政权稳固后,南方就纷纷请降归附。

这两个时期相同点都是割据,分裂的时代,但是为什么南北朝可以持续一百多年,而五代十国就只持续了五十多年呢?

不同点:

一、 南北朝时期处于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民族矛盾激烈,导致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权的对抗。而五代十国因为承袭了唐朝的家底,所以此次内乱几乎就是汉族政权的内斗。

二、 南北朝时期之所以能够持续这么长达时期,主要还是门阀制度根深蒂固,豪门大族势力强劲,而外族统治者要想稳定,就必然要借助这些世家大族来统治社会底层人民。而五代十国进过了隋唐时期近百年的科举影响,门阀持续削弱,军人集团开始上台。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补给。北魏时期有豪门大族稳定地方,百姓相对来说还是能够从事生产。五代十国,门阀不存,军人不善治理,所以纵使兵威强劲,也终有落败的时候。

南北朝时异族入侵中原时各组融合形成的分裂局面,而五代十国就完全是汉族内部的争斗的结果。

分裂之后必有统一,南北朝统一后,隋唐开启了汉族政权武力的极致的局面,五代十国后,宋朝也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科技大爆发的时候。

五代十国为什么存在感很低

别说我们觉得五代十国存在感低,就连五代十国自己,也觉得自己存在感低。

所以,大家出奇一致地刷存在感。

而刷存在感的方式,只有一个套路,即“模仿从前的伟大王朝”。

朱温接受唐哀帝禅让,建立了后梁王朝。

后梁,还算低调,以汴梁根据地命名了新王朝。因为这一地区属于古梁国,所以,朱温的新王朝叫梁朝。按照惯例,朱温当了皇帝,于是也给自己改了名字,叫朱晃。明晃晃的晃,晃瞎人的眼。

称梁只能模仿从前,却不算“模仿从前的伟大王朝”。然而,从李存勖开始,就一定要照着这个脚本演。

李存勖灭梁建唐。五代承接大唐,所以大唐不算古老,但一定算伟大。后唐是为了区别之前的唐朝,而当时人家李存勖的新王朝就叫唐朝。

李存勖改朝换代了,为什么没有重新命名?

本系沙陀人出身,李存勖无论怎么重新命名,都觉得存在感低。所以,只能玩命攀亲戚。这个亲戚,非大唐莫属。

同时,朱温代唐建梁的时候,人家李存勖根本不承认,一定要尊老东家大唐的国号和正朔。

所以,新王朝命名为唐,也就不奇怪了。

后晋代唐,石敬瑭也是沙陀人。但,这时候怎么也没法叫唐朝了。那怎么办?

李存勖怎么办,石敬瑭就怎么办。

你李存勖叫唐朝,那我石敬瑭就叫晋朝。

但这个晋朝,不是司马氏建立的西晋和东晋,而是春秋时代的晋国。

为什么要命名为晋?

周成王桐叶封弟,“天子无戏言”,于是封其弟叔虞于唐。这就是唐国的由来。

到了唐叔虞的儿子燮父一代,举族迁居到了晋水之畔。于是,“唐叔子燮,是为晋侯”。这就是晋国的由来。

所以,晋代唐,一脉相承而且顺理成章。

契丹人一通老拳,揍没了后晋。

于是,同为沙陀军事集团的刘知远跑步到汴梁,沙陀人又建立了一个新王朝。

后唐的存在感,非常低。因为李存勖是沙陀人。后晋的存在感,比后唐还低。都不止是沙陀人的问题,而是借了契丹的外力。

而刘知远建立的这个新王朝,其存在感比后晋还要低。

人家契丹人本想入主中原,然后不走了,耶律德光开封称帝、定国号为辽。但是,中原套路深、我要回草原。摁不住五代乱世,契丹人不玩了、退出了,这才有了刘知远的新王朝。

所以,刘知远更没底气。也可以说是存在感低,那怎么办?

继续“模仿从前的伟大王朝”。刘知远选择的这个模仿标的,堪称“数典忘祖”之举,他选择叫汉朝。

问题是你刘知远是沙陀人,而且你的核心力量也是沙陀军事集团。这个套路,玩过了吧?
没关系,西晋末年的匈奴人刘渊就已经建立过汉朝了,我刘知远也姓刘,凭啥不可以?

后汉满打满算也就三年国祚。然后,郭威黄旗裹身,又建立了一个新王朝。

郭威是汉人,但也出自沙陀军事集团,给李存勖当过亲兵、给刘知远当过部下。五代十国,除了后梁王朝,其余全都出自沙陀军事集团。

原因就是强者定章程。在当时,就这伙人最能打。

这时候,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都是沙陀人,郭威是汉人。所以,汉人郭威更要务虚名,一定要把存在感刷到极限。

于是,郭威命名自己的新王朝为周朝。然后,回顾从前各代,郭威自可大言不惭了: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有谁比我的大周更古老、更伟大?把大唐也算进去,你们都算我家大周朝的诸侯。

后周两个皇帝,郭威和柴荣,都是不世出的明君雄主。但,英雄也得认命,既逆不了天也改不了命。

五代十国的乱世逻辑是:皇帝听将军的、将军听士兵;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于是,郭威代汉建周的脚本,被赵匡胤认真复制了一遍。而且,老赵抄作业抄得相当认真,你郭威黄旗裹身,我直接黄袍加身,连龙袍都要提前准备好。

按理说,宋朝应该不会再模仿、再刷存在感了。人家都到周朝了,周公、孔子的朝代,你还怎么模仿、怎么超越?

赵匡胤发迹于宋州,所以新王朝就命名为宋朝,跟朱温的后梁大体不差。别人太浮躁,还是老赵最朴实。

但是,朴实之下,却是高深莫测的套路。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宋国。赵匡胤的

微信